第1课《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沁园春 · 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诵读本词,了解词中的意象,把握感情基调。
2. 通过重点品析上片,掌握情景交融的手法。
3.通过分析下片,了解衬托手法,感受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抱负。
【教学重点】
1. 诵读本词,了解词中的意象,把握感情基调。
2. 通过重点品析上片,掌握情景交融的手法。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下片,了解衬托手法,感受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抱负。
【教学资源】
PPT、多媒体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都知道哪些描写雪的诗歌呢 请说出你所知道的描写雪的诗句。
(过渡语:描写雪的那些诗句都很美,那描写雪的词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伟 人毛泽东所创作的《沁园春 ·雪》,看看他笔下的雪到底有什么震撼人心之处。)
二、诵读本词
1. 知识小卡片
意象:包含诗人独特情感的客观物象,或者说是用来寄托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具体的、 实在的、可感知的)
意境:通过对一个或一组意象的描写所表现出来的氛围、情调或情境。(抽象的、虚化的)
感情基调:作品所表达的基本情感取向或情感态度。(悲哀、忧愁、寂寞、深沉、闲适、欢快、 喜悦、热烈、奔放、昂扬)
2. 诵读指导
发音准确清晰:保持清晰的发音和良好的音质。
把握节奏和韵律:将诗歌的句子和词语有机地连接起来。
把握诗歌的情感: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并准确传达。 3.字词学习
1
注意加横线字的读音
莽 莽 ( mǎng ) 分外妖娆( fèn )
成吉思汗( hán ) 稍逊风骚( xùn )
还看 ( huán ) 今 朝 ( zhāo )
4.写作背景
《沁园春 ·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 同志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 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 饱含激情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根据背景推断出本词的情感基调应是热烈、昂扬的。 5.节奏划分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 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上片/上阕)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 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下片/下阕)
6.再次朗读词的上片,思考:上片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主要写了北国壮丽的雪景,表现了词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7.找出上片的意象,并尝试说一说该意象的特点。
如 : 白茫茫一片的长城
没有波涛汹涌的黄河 像银蛇在舞动的群山 像白象在奔跑的高原
(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诵读本词,了解其中的意象并把握感情基调。
)
三、重点品析
1.小组合作:试分析以下句子所采用的写作手法及作用。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①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②“惟余”体现白雪覆盖的范围之广;
③“顿失”表现冰封速度之快。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赞叹。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①采用比喻、化静为动的手法;
②以“舞”字形容群山披雪似“银蛇”飞舞,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的丘陵如蜡象奔腾;
③生动传神的将冰雪覆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①采用浪漫主义手法,虚写晴日下看到的绝美景色;
②“红装素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江山美景比作少女的衣装,描绘了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 的壮丽景色;
③“分外妖娆”充分表现了作者对雪后美景由衷的赞叹之情。
词人不仅仅是在写北国的雪景,更是在写他对祖国大好山河的喜爱与赞美。在写景中抒发情感, 这就是情景交融。
(
设计意图:通过重点品析上片的句子,引导学生更深入理解情景交融。
)
四、了解衬托
1.朗读词的下片并概括主要内容。 评价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2.词人是怎样由上片对祖国山河的赞美,转入对历史人物的评点的
通过过渡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接上片对祖国山河美景的赞叹,开启下文 对秦皇汉武等历史人物的点评。
3.词中提到了哪些英雄人物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4.对这些英雄人物,词人用了一个“惜”字。他“惜”的是什么呢
惜秦皇汉武等历史人物“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 5.词人写到秦皇汉武等历史人物的目的是什么呢
①肯定这些英雄人物的功绩,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巨大影响。
②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
③“惜”字包含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强信念。 目的:衬托当代英雄,为下文歌颂无产阶级英雄作铺垫。
6.词人在结尾处抒发了怎样的雄心抱负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朝”的“风流人物”定将不负使命,并超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必将创造空前的业绩。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解读下片对历史人物的点评,明自词人以历史人物来衬托当今英雄,了解作
3
(
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
五、课堂总结
这首词融情于景,描绘了壮观的北国雪景,纵论古代英雄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
爱之情,表达了词人的远大抱负和英雄气概。
六、作业布置
背诵本全文
七、板书设计
(
总写
-

雪景
具体
-

实景
想象
-

虚景
评古代帝王
论风流人物
热爱祖国山河
抒发伟大抱负


国 雪 景







·

虚实结合
对比衬托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