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与朱元思书》教案课题 与朱元思书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学习 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2、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文章描绘的山水情境,感受自然之美。 3、理解富春江景色的特点和作者的感受。 4、朗读课文,感受骈体文的语言特点,体会文章语言之美。重点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2、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文章描绘的山水情境,感受自然之美。难点 1、理解富春江景色的特点和作者的感受。 2、朗读课文,感受骈体文的语言特点,体会文章语言之美。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富春 山居图》吗 这幅画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之一,它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 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 变化,被誉为国宝。 这节课我们跟随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欣赏富春 江的奇山异水。板书课题《与朱元思书》。 了解《富春山 居图》的历史, 感受传统文化 的魅力。 由《富春山居图》 导入新课,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 趣。讲授新课 一、出示学习目标 请大家齐读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带着学习目标 进行这节课的学习活动。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积累 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2、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文章描 绘的山水情境,感受自然之美。 3、理解富春江景色的特点和作者的感受。 4、朗读课文,感受骈体文的语言特点,体会 齐读学习目 标。 明确学习目标, 增强学生听课的 目的性,提高课 堂效率。文章语言之美。 二、展示自学成果 同学们,课前你自主学会了哪些知识 还有哪 些疑问呢 现在,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 你们的自主学习成果吧!一个小组展示一个知识点, 其他小组根据展示情况进行补充或纠正。教师点拨 下面重点知识: 1、简介作者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 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书法自成一体,称 谓“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在文学方面,他提 倡“骈体文”。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 赞。梁武帝天监初,为郡主簿。天监六年(507) 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后又被任为奉朝请(一种 闲职文官)。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被免 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2、文体常识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 仗和声律。骈体文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初期的骈体 文,多数是偶句,亦称骈句,个别地方也有散句; 有的偶句,字数整齐划一,但并非对仗。到后来发 展成“四六文”(亦称“骈四俪六”),对字数和对 仗的要求就变得严格起来。本文前两段中,“风烟” 两句、“从流”两句、“急湍”两句以及“泉水”以 下直至篇末,都是骈句;其余都不是,可以视为初 期的骈体文。 3、写作背景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山水小品中的名作,原 以小组为单位 展示课前自主 学习的成果。 展示时,其他 学生记录。 展示学生自主学 习成果,可以督 促学生加强课前 自学,激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为 课堂学习打下坚 实基础。 加强基础知识识 记。是作者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 内富春江的秋景;原信中应当另有所述,但已散轶, 亦无其他资料可考,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 从富阳到桐庐一段沿途百里的秀美风光,如诗如画, 引人入胜,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 4、掌握字音 piǎo tuān miǎo ling 缥 碧 急 湍 轩邈 冷冷 yuān lì lún kē 鸢飞 戾天 经纶 横柯 5、质疑问难 说说你有什么疑问 其他小组的同学或者进 行回答,或者补充答案、修改答案。不能解决的问 题,努力在后面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哟! 三、感受文句之美 同学们,本文是一篇精美的写景短文,不仅描 写的景色怡人,而且音韵和谐优美。我们一起来感 受吧! 1、请大家认真倾听课文录音,注意字音和朗 读的节奏、重音,感受文章的文句之美。 播放课文录音。 2、同学们,听了录音你是否感受到富春江景 色的优美 你是否感受到文章的文句之美呢 我 们有感情朗读这篇文章吧!然后说一说这篇文章的 文句优美在什么地方。 教师点拨朗读技巧: (1)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 读一读字音。 提出课前自学 时的问题,尽 量合作解决。 听录音, 感受文句之 美。 学习朗读的技 掌握重点字音。 培养学生提出问 题的能力。 通过听录音 感受音韵和谐优 美的特点。 为有感情朗读做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 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 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 些 。 (3)注意重音。需要突出的意思要重读,如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 二字上。 (4)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 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 /见底”。 反复诵读后讨论文章的文句之美体现在: 全篇以四字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句式 整齐、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极强。也 有散行句穿插其中,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 3、根据阅读情况,说一说你的阅读感受。 点拨:围绕内容谈自己的感受,只要合情合理 即可。如: 这篇文章描写了富春江优美的景色,让我感受 到祖国山水的优美。 这篇文章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句式 整齐、音韵和谐,让我感受到文字之美。 四、自主疏通文意 同学们,这篇文章具体描写了富春江怎样的景 色呢 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这篇文 章的意思,如果有不能解决的词语和语句,做好标 记,我们一起进行讨论。 巧 , 小组讨论文章 的文句之美。 围绕内容谈自 己的感受。 自主学习,理 解重点词语的 意思。 铺垫。 培养合作交流的 能力,体会章的 语言特点,文句 之美。 指导学生敢于发 表自己的感受。 培养自主学习能 力。1、集体讨论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教师点拨。 2、同学们,文中的实词的意思都理解了吗 我们进行小组PK赛吧!看哪个小组的回答最准确。 (1)理解重点字语的意思。 俱:都。 共色:同样的颜色。 自:从。 至:到。 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独绝:独一无二 ;绝,到了极点。 皆:全,都。 缥碧:青白色。 若:好像。 奔:奔马。 寒树: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泠冷:形容水声清越。 嘤嘤:鸟鸣声。 戾:至,到达。 反:通“返”,返回。 横柯:横斜的树枝。 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 经纶:筹划、治理。 (2)辨析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转”同“啭”, 鸟叫声。)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反”同“返”,返 回。) 提出疑难点, 集体解决。 进行PK赛,理 解重点词语的 含义。 理解文中的通 培养提出问题能 力。 理解重点词语的 含义。 掌握文中的通假(3)理解词类活用 假字和词类活 用。 尝试翻译文 章,找出疑难 点 。 进行疏通文意 大赛。 字和词类活用。 培养学生结合词 语意思翻译文章 的能力。 理解文章的意 思。风烟俱净 散净。 任意东西 向西走。 猛浪若奔 马。 互相轩邈 “净”:形容词作动词,消净、 “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走 “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 “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望峰息心 “息”:使动用法,使……停止。 横柯上蔽 “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 皆生寒树 “寒”:使人感到有寒意。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PK赛,我们掌握了本课 的重点词语的意思,你能疏通这篇文章的意思吗 现在给大家展示你的翻译家风采吧! 3、尝试翻译一遍文章,有困难的地方及时与 同学和老师交流解决。 4、疏通文意大赛,看谁翻译得准确、流畅。 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 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 绝。 译文: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 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 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 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原文: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 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原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 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译文: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 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 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 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原文: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 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文:(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 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 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原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 见日。 译文: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 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 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 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 光。 根据回答问题情况,评选出优胜小组。 五、品味山水美景 同学们,这篇文章描写了富春江的哪些景物 富春江的美丽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让我们反复朗 根据活动记录 评选出优胜小 组。 有感情朗读文 鼓励学生,激发 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探读文章,思考下面的问题,欣赏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1、作者在描写富春江景色时,写作思路是怎 样的 点拨:第一段:总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第二段:细致描写富春江的水。 第三段:细致描写富春江两岸的高山景色。 2、文中哪一句话概括了作者在百里富春江上 的所见所感 点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通过“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你能感受到 作者怎样的心情 点拨:这句话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随山形而 变,江上小舟,顺流而下,随流飘荡的情形,更表 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 4、结合语句说一说,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 在哪里 点拨:水之清澈:“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 视无碍。” 水流之快:“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山之峻峭:“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山之奇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山之树密:“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 有时见日。” 5、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详细描述文中一个 景色的优美意境,感受文中的景色之美。 点拨:发挥想象和联想,描述的合情合理即可。 章,结合内容 回答问题。 有疑问的问 题,小组内合 作交流,然后 向全班展示自 己的看法。 小组内合作交 流山水“独绝 ” 在哪里。 发挥联想和想 象用优美的语 究能力。 培养合作探究能 力。 文章的难点,进 行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的联想 和想象能力,感如:我坐在船头,映入眼帘的满是青白色,发 现如此美景,不紧感叹一句水之青白,水之清澈。 就连那千丈来深的地方也看得一清二楚。水底的鱼 儿正在嬉戏,细小的石子静静地躺在水里。湍急的 江流快如飞箭,那惊涛骇浪猛如飞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 一派寒意。重重山峰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 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无数的 山峰都直插云天。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 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好是动听。 蝉在枝头呤叫,猿则在高山高歌。 6、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有什么样 的感想 你如何理解这种感想 点拨: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不禁 触景生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 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 他的这种感慨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 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 趣。 六、体会美文佳句 同学们,这篇文章不仅描写的景色怡人,而且 在艺术上很有特色。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 流,体会这篇文章有什么艺术特色 小组合作探究以后,派代表向全班展示,然后 教师点拨梳理: 1、别具一格的构思。文章没有出现人物,但 又字字不离人物。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于船上饱赏着 满目风光。峥嵘的山石,浩荡的江水,挺拔的寒树, 句描述文中一 个景色的优美 意境。 理解作者的感 想。 小组内合作探 究艺术特色。 受文中的景色之 美。 体会作者的情 感。 培养合作探究能 力。娓娓的游鱼,泠泠的泉声,嘤嘤的鸟语,久久的蝉 鸣,显得清丽隽洁 ……,令人读后如入诗画。 2、形声兼备。这篇文章有对山水之形的详细 刻画,还有对鸟禽之声的生动描述,从视觉、听觉 给人美的享受。 3、虚实相间。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虚写,前面景物的具体 描写是实写。两者共同表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动静互见。“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表面看来似乎是写鸟禽声音,实质是以声音来反衬 山林之寂静,这是以动写静。“横柯上蔽,在昼犹 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光线随枝条疏密而明 暗,是因为人在船中,船随水行。这是以静写动, 寓动于静的手法。 5、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拟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 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对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 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夸张:急湍甚箭。 比喻:猛浪若奔。 6、骈散相间。文章虽用骈体,但有散行句穿 插其中,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 总结:《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是作者写给友 人的信,可是却突破了一般书信的格式,对祖国大 好河山的描绘,给人以美的享受,艺术上的造诣, 值得我们借鉴。 反复朗读重点 语句,体会文 章的艺术特 色。 多角度体会文章 的美。课堂练习 (子是)1、给加粗的字注音。 缥碧( ) 戾天( ) 横柯( ) 经纶( ) 急湍( ) 轩邈( ) 点 拨 : p i ǎ o l ì k ē lún tuān miǎo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风烟俱尽( )②直视无碍( ) ③争高直指( )④望峰息心( ) ⑤在昼犹昏( )⑥疏条交映( ) 点拨:①全、都 ②阻碍 ③向上 ④平息 ⑤白天 ⑥掩映 3、根据原文语句填空。 (1)总写自富阳到桐庐山水之美的句子是 0 (2)交代人在富春江沿岸的美好环境中的感 受 的 句 子 是 0 (3)从听觉方面描写山中泉喧鸟鸣情景的句 点拨:(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 窥谷忘反。 (3)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 成韵。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出了富春江的什 学生进行抢答 赛。 及时巩固课堂所 学,加深记忆。么特点 由此你想到《三峡》的哪一句 点拨:写出富春江水迅疾凶猛,想到《三峡》 中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布置作业 吴均的《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和《与朱 元思书》并称“吴均三书”,都是描写山水的名篇, 学者钱锺书认为其成就可与《水经注》中的写景段 落相提并论。阅读课文以外的两“书”,进一步体 会吴均写景文章的特点。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吴均欣赏了富春江的 奇山异水,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中,我们感受到作者 对自然山水的赞美和热爱之情,体会到作者劝朋友 放下争夺名利之心,忘情于天地大美之中的情怀。 希望我们也能走出高楼大厦,欣赏美丽的山山水水, 陶冶自己的性情,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认真思考,总 结课堂笔记。 梳理课堂学习内 容,进行情感态 度、价值观教育。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异水 水之清澈 水流之快 奇山 山之峻峭 山之奇声 山之树密 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记录在笔记本 上。 突出课文重点, 引导学生系统梳 理课堂知识点, 有利于掌握课文 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