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2 合理利用网络 课件(36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2.2 合理利用网络 课件(36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拉踩引战、恶意攻击,300多个账号被禁言!
2024年8月3日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决赛中国队包揽金银牌,两位中国健儿用实力和汗水为全世界球迷献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乒坛盛宴,但在比赛过程中,部分观众的不理智观赛行为在网上引发争论,有个别用户借此从站外搬运转载恶意揣测的引战内容,甚至发布攻击运动员和教练组成员的非理性言论,对此站方予以严厉处置。
根据《微博社区公约》等相关规定,站方对近两日在相关赛事讨论中存在的拉踩引战、恶意攻击等行为,共清理违规内容12000余条,并对300余个违规账号视程度予以阶段性禁言直至永久禁言处置。
思考: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加绚丽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加丰富多样。但如果不合理利用,它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网络就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我们要学会合理利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2 合理利用网络
2.2合理利用网络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部编版 道德与法治 八上
5.3 基本经济制度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
道德修养
责任意识
通过“手机使用承诺书”活动,培养学生合理利
责任意识 用网络,做一名负责的网络生活参与者。
通过对相关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为社会传递正能量,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案例分析,养成网络素养,遵守网络公德,养成文明上网、合理用网的个人素质。
1.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3.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2.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
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导学
奶奶和爸爸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奶奶的观点只看到了网络的弊,否认了网络的利。相反,爸爸的观点只看到了网络的利,忽视了网络的弊。
(2)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网络?
(1)你如何看待奶奶和爸爸的观点?
运用你的经验
应该理性、适度的使用网络,既要认识到网络是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又不能因沉迷网络而忽视正常的生活。
课前导入
第一目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network
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普遍偏低,对网络信息缺乏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等能力。
思考1:短视频APP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某短视频APP宣布一项举措:14岁以下实名认证用户直接进入青少年模式,进入后无法退出,且无法观看直播,仅能观看平台精选的适宜青少年的内容。
思考2:这启示我们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笔记
1.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议题一: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做文明传播的主人(知识拓展)
媒介素养一般指人们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的能力。它包括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等能力。
选择能力——是否浏览?
理解能力——是否合适?
质疑能力——是否正确?
评估能力——是否有用?
议题一: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做文明传播的主人(知识拓展)
夜幕降临,房间里的灯光显得有些昏黄。小明坐在电脑前,双眼紧盯着屏幕,神情专注而痴迷。网页上的各种信息如同漩涡一般,将他深深地吸引进去。从最新的游戏攻略到热门的娱乐八卦,从奇趣的科学知识到精彩的动漫视频,小明在这信息的海洋中畅游,完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第二天清晨,当同学们都交上了整齐的作业,小明却只能低着头,默默地承受着老师责备的目光。
议一议:面对网上无限的信息小明该如何选择?
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
不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
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
不沉溺于网络
1
2
3
4
学会
“信息节食”
② 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沉溺于网络,要学会“ 信息节食”。
讲授新知
西雅图儿童行为学家迪米特里·克里斯塔基斯研究发现:过度沉迷于手机的孩子的大脑,与普通孩子的大脑有着明显的区别。克里斯塔基斯说,只有每天接受不同的刺激,孩子才能发展出一个健康和健全的大脑。
但是有的孩子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屏幕前,导致他们大脑的感官刺激不足,使得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发生负面变化。
再加上手机和电视屏幕所产生的声光和画面的刺激,经常只集中在原始区域,这会导致孩子缺乏情绪自控力,以及缺乏思考和逻辑理性能力。
讲授新知
预防网瘾,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做?
①学会信息节食,提高自控能力;
②严格遵守上网时间,请家人和老师监督;
③多参加无关网络的健康娱乐方式。
①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危害身体健康;
②会出现品行障碍,诱发逃学、不与人交往、暴躁,产生攻击性等反常行为;
③一些人甚至会滑向犯罪的深渊。
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有哪些?
网瘾又称网络过度使用症,主要是指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网络之外的事情没有多少兴趣,影响身心健康的一种病症。
网瘾患者无法控制上网时间,关注网上的情况超过自己的现实生活,一旦减少或停止上网,就表现出消极的情绪体验和不良的生理反应。
思考1:当你刷到这个视频时,你认为是不是真的?
视频点赞量超过530万,转发量200万,评论量高达35万条。
思考2:事件回顾后,对于网络上的各种信息,我们应如何应对?
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8月3日,2024年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决赛中国队包揽金银牌,两位中国健儿用实力和汗水为全世界球迷献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乒坛盛宴,她们都是我们中国的骄傲!
但在比赛过程中,部分观众的不理智观赛行为在网上引发争论,有个别用户借此从站外搬运转载恶意揣测的引战内容,甚至发布攻击运动员和教练组成员的非理性言论,对此站方予以严厉处置。
根据《微博社区公约》等相关规定,站方对近两日在相关赛事讨论中存在的拉踩引战、恶意攻击等行为,共清理违规内容12000余条,并对300余个违规账号视程度予以阶段性禁言直至永久禁言处置。
思考:为何要对违规内容进行清理,对违规账号进行禁言?
法律前沿—私信谩骂属于网络暴力吗?


③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规定》第三十二条明确,本规定所称网络暴力信息,是指通过网络以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对个人集中发布的,含有侮辱谩骂、造谣诽谤、煽动仇恨、威逼胁迫、侵犯隐私,以及影响身心健康的指责嘲讽、贬低歧视等内容的违法和不良信息。
《规定》第二十七条明确,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优先处理涉未成年人网络暴力信息的投诉、举报。
《规定》第三十条明确,违反本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予以处罚。
2024年8月1日起施行
我国第一部针对网络暴力信息治理的专门规章
③ 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1、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学会辨别谣言:教你几招
注意信息出处
01
关注官方信息
02
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
03
辨识信息内容
04
向他人求助
05
方法与技能P18
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对涉案人员及其所在公司作出行政处罚,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也对相关账号进行封号处置。
辨析:有同学认为:“在网上随便说说而已,人人都有议论自由,为什么还要对网络摆拍、造假行为进行处罚 ”
网络无限,自由有界!
不制造和传播谣言
不宣泄极端负面情绪
不泄露他人隐私
不恶意攻击他人
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② 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沉溺于网络,要学会“ 信息节食”。
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我们要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笔记
1.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第二目 传播网络正能量
network
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是社会生活中积极向上的行为。
何为正能量?
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呢?
遇到以下情形怎么办呢?
3
4
2
5
1
6
亲戚们吃了饺子之后纷纷感到不适,家里一片混乱......
发现买回来的醋和酱油开封之后,味道有异常
大人们发现喝了之后口感不对劲,怀疑是假酒
中秋节帮家长去店里买了一箱酒招待亲戚
准备包饺子,派你去调料店买调味品
找店家理论,店家拒不承认酒有问题
1向食品安全部门反映投诉
2保留证据向消费者协会网站或公众号投诉
3在媒体平台上据实曝光,避免他人继续受骗上当......
市长信箱
12315
互联网平台
①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
这些渠道的开通说明我们可以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
讲授新知
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传播网络正能量?
交流分享:
蚂蚁森林
蚂蚁庄园
微博微公益
利用网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微公益
微信捐步
轻松筹 水滴筹
网络公益
利用网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微公益
小调查:你知道或者做过哪些类似的网络公益活动呢?
②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传播正能量
讲授新知
2.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 P19-20
①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②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课后小结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传播网络正能量
提高媒介素养
学会“信息节食”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利用网络建言献策
合理利用网络
辨析并抵制不良信息
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1. (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
下边漫画警示我们青少年要( )
A.学会“信息节食” B.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C.自觉抵制人工智能 D.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B
2. (2024.山东潍坊.中考真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规定,网络游戏应当针对未成年人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在注册、登录等环节严格进行用户核验。这一规定( )
A.旨在限制未成年人的网络自由
B.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C.有利于未成年人合理利用网络
D.反映了未成年人加强自我保护
C
3. (2024.广东.中考真题)
扫码点餐成为餐饮业的一种常见做法,但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的生日、性别、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存在被过度收集和泄露的风险。对此,消费者的正确态度是( )
A.数字化服务是大势所趋,应该无条件配合B.法律严格保护隐私权,无须担心信息泄露
C.这些信息对生活影响不大,不用过于敏感D.技术虽便利生活,但要增强信息保护意识
D
4.材料:爱豆出新专辑了,要买买买!哥哥要开巡演了,好想去看!只要一分钱,就能帮偶像“打榜”还有机会与偶像互动……诈骗分子紧盯追星粉丝中的未成年群体,利用孩子渴望跟偶像接触的心理设下诈骗陷阱,常见套路分析如下:
第一步:骗子向观看明星短视频的未成年人发私信邀请未成年人加入明星粉丝群;
第二步:骗子冒充警察、律师、经纪人等,以调查明星“个人信息泄露”为名,要求群里的粉丝配合调查或支付赔偿,否则视为“从犯”。
第三步:以配合调查为由,要求与未成年人网聊或视频威胁、诱导未成年人使用家长手机支付巨款或购物。
习题巩固
网络诈骗事件频发,伤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而且给受害人家庭带来了巨大财产损失和心理压力,破坏了社会的安定,对诚信体系造成极大冲击!
结合材料,运用《网络生活新空间》相关知识,从不同主体角度谈谈如何避免青少年受到网络诈骗的侵害。
①国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公民与企业有法可依;依法惩处违法违规网站;加强对网站的管理,严厉查处在网上编造和传播谣言的网站。
②公民: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定,自觉抵制网络谣言。
③网站:积极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习题巩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