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 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二《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 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简介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
学生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标题的辩证分析及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与平常传记的不同之处。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郭橐驼的“种树之道”段落,引导学生思考“顺木之天”与“植木之性”的关系(郭橐驼与“他植者的不同”),并进而对应理解“养人之术”。
3、群文比较阅读,探究柳宗元所塑造的小人物群像(可留作作业)。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标题的辩证分析及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与平常传记的不同之处。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郭橐驼的“种树之道”段落,引导学生思考“顺木之天”与“植木之性”的关系(郭橐驼与“他植者的不同”),并进而对应理解“养人之术”。
3、群文比较阅读,探究柳宗元所塑造的小人物群像(可留作作业)。
教学方法:
分组阅读、问答、群文比较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时2分钟左右,由于对五中学生并不熟悉,只为激趣)
板书:郭橐驼种树传
引导学生对比:
1、传的内容:
记录传主基本信息及生平大事(如姓名、生卒、字号、籍贯、科第、仕履、谥号与著述、品格等)
2、古代职业称呼:“职业+名”
课堂补充以学过的为主,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可能由于阅读面不广,对昨天我预设点出的内容有点不懂,比如“优孟”(春秋时期人物),因此,决定从学生学过的课文入手,随机点两个:庖丁(《庖丁解牛》)、师襄(《师说》)
作为地位卑微的人,他们没有姓也没有氏。(姓氏别族群、贵贱)
二、课文研读1:郭橐驼的种树之道
1、思考:郭橐驼的“种树妙招”是什么?与其他人的有何不同?(在原文中勾画、批注)
小结: 相同的情感和欲望:把树种好
郭橐驼的种树方法不是什么很大的妙招。最大的妙招就是让其顺应天性,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也就是树根得到舒展(“其本欲舒”),培土均匀(“其培欲平”),保持原土(“其土欲故”),捣土结实(“其筑欲密”),种下了就不要管它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三、课文研读二:种树之道与养人之术
作为传记,郭橐驼的种树之道已经讲完了,但文章没有结束,作者又写了什么?
明确:为官之理,对应前面的他植者。
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蚤缫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请学生读,如读不好,教师引导读,要读出气势和节奏。随后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官府的做法。(这个过程中可以适当检查一下学生的文言字词掌握情况。)
追问1:这官府的事情跟我们上面讲的种树有何关系
理解文中一一对应关系。(这个结构,类似语言)
小结论:以传为形,以寓为质
追问 2:为何要用官员的做法对应“他植者”呢?
补充1: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贡。同时,加紧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可以说,苛捐杂税、民不聊生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补充2:唐太宗至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唐朝社会发展到了封建王朝的高峰:强大的军事力量、完善的政治体系、繁荣的社会经济、开明的民族文化。但是,一场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让唐王朝一下子由高峰跌落到低谷,好在唐王朝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胜利后的唐王朝上上下下对恢复“大唐盛世”的荣光踌躇满志,制定了一系列繁荣经济、改革史治、稳定社会秩序、修复邦交国等政策,尤其是农业生产方面更是研究甚多,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下面的官更怎么做这个工作呢 当鼓励耕地的政策下来了,官吏就敲锣打鼓地召集大家,勉励大家种植;当收获的季节到了,官吏继续敲锣打鼓地召集大家,希望大家不忘收获;当鼓励增长人口的政策下来,官更继续敲锣打鼓地召集大家,希望大家养育好自己的小孩,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并且,官吏一来宣讲“政策”,老百姓还要慰劳他们。
小结: 全文的思路 :
种树之道 养人之术
顺天致性 停止扰民, 宽简为政
追问3:作者“传其事以为官戒”,实际上,郭橐驼的这个道理,你还可以引申到其他方面吗?
传其事以为( )戒
四、 小人物的洞见
1、郭橐驼的道理很精妙,那么,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插入:鹤发童颜? 仙风道骨?英俊潇洒?风度翩翩?羽扇纶巾?你能不能结合课文内容, 说一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以下这个小部分一节课时间不够,删除)也给他打个广告, 看谁写得能让我们心动。
展示:
师例:种树郭橐驼, 背驼心不驼, 种树有绝活, 美名满中国
小结:身体残缺;心理明白(顺应规律);vs官员:身体健康;视若不见(民间疾苦)
2、为何让一个这样怪的人来讲这些道理?
以传为形,以寓为质(或者说,郭橐驼的形象是什么其实并不重要,这个人物道理是什么才 重要。如果一定要关注,还可以看一下柳宗元的“婉而多讽”,一个是有病的人,一个是健康的人,一个懂道理,一个对道理视而不见。对比明显。)
补充:文以载道(文章合为时而著):小人物的理想——柳宗元
1.唐士大夫耻学于师, 更少人敢作人师, 柳宗元敢。即便被贬在永州, 也对所有的请教者悉心的指导。韩愈后来追忆说:“衡湘以南, 为进士者, 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确是一代文坛宗师。
2.矢志改革(参加王叔文“永贞革新”), 两次被贬。但为官一任, 就要造福一方 。即便被贬在极偏远的柳州任上, 仍尽职尽责, 解放奴婢, 兴办学校, 美化环境, 使蛮荒之地柳州面貌一新。
婉而多讽的柳氏风格。郭橐驼身残,但是内心通透,对种树之道和为官之道分析得非常透彻;补充资料里面也谈到了柳宗元,柳宗元在官场其实也一直是个小人物,而且也屡次被打击,但他的为政之道,比如他在柳州、永州等地的政绩证明他的为政之术已经如郭坨坨那样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本质上他也类似于是一个郭橐驼那样的人。作为官,他地位低下,只能内心通透,婉而多讽。但很可惜,他上面的人视而不见。
作业:
柳宗元的一生,写过很多平民传记:《宋清传》 《童区寄传》 《段太尉逸事状》《捕蛇者说》,还有这篇《种树郭橐驼传》
以“在柳子的'人物画廊’中穿行”为题写一篇文章,思考这些人物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为什么会有不同 柳宗元分别采用了哪些于法来刻画他们 你最喜欢哪一个人物并说说你的理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