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上6藤野先生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特点。2.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3.透过事件,理解作者的情感。教学重点: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35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征求鲁迅意见,问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这“藤野先生”是谁?为何得到鲁迅如此看重?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往事和感情?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指名朗读课文,给下列词语注音要挟(xié) 樱花(yīnɡ)绯红(fēi) 宛如(wǎn)掌故(zhǎnɡ) 落第(dì)畸形(jī) 不逊(xùn)匿名(nì) 诘责(jié)呜呼(wū) 凄然(qī)教诲(huì) 深恶痛疾(wù)油光可鉴(jiàn) 杳无消息(yǎo)抑扬顿挫(yì) 寒颤(zhàn)2.解释词语:深恶痛疾油光可鉴杳无消息抑扬顿挫三.速读课文,把握内容活动1.速读课文,感知内容提问:文章 写了什么故事?预设: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的一些生活片段以及与藤野先生交往经历。提问: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预设:按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顺序东京——仙台——离开仙台四.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活动1.找出藤野先生外貌、举止等进行描写的句子,说说藤野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生活简朴 不拘小结 治学严谨活动2.文中具体描写了作者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个典型事例,表现了先生怎样的思想品质? 预设: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解剖图—严格要求关心实习—热情诚恳了解裹脚—治学严谨活动3.作者决定离开仙台时藤野先生态度如何?作者离开仙台后又是如何怀念先生的?预设:态度悲伤惋惜但尊重作者决定。怀念先生方式装订收藏讲义、悬挂先生照片、增加勇气继续写文章。)五.提炼线索,理解主题1、文章还写了哪些与藤野先生无关的见闻和感受?这些和藤野先生什么关系?预设:赏樱花、学跳舞、途径日暮里和水户、受优待、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赏樱花、学跳舞是遇见藤野先生缘由表达了自己的厌恶。途径日暮里和水户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受优待正衬藤野先生以及民族自尊心。匿名信事件反衬藤野先生的公正真诚以及自己的愤慨。看电影事件让作者悲伤更是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2、补充写作背景《藤野先生》这篇散文,1926年10月12日写于厦门大学。它主要记叙了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学习与思想经历,重点回忆了与这段经历有重要关系的藤野先生。1902年3月,22岁的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1904年8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想用医学“救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医”,为反压迫、反侵略的斗争出力;还想以医学作为宣传新思想的工具,启发人们社会改革的信仰,达到改造国家的目的。但是,现实的教育,使他终于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重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于是1906年秋便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去东京,决定用文艺唤醒人民,使祖国富强起来。鲁迅在仙台医专学习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挚的情谊。鲁迅与藤野先生分别20年后的1926年,正值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高潮的时期,也是鲁迅世界观发生伟大飞跃的前夜。这年秋天,在反动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下,鲁迅离开北京,来到厦门。他在一封信中曾说:“我来厦门,虽是为了暂避军阀官僚‘正人君子’们的迫害,然而小半也在休息几时,使有些准备。”所谓“休息”和“准备”,乃是回顾自己走过的革命路程,清理和解剖自己的思想,总结斗争经验,以迎接新的更大的战斗。这篇文章是在上海所作。3.提问: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预设: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他对“我”的热心期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拿“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来看,这些遭遇严重损害了“我”的自尊心。而在这种情况下,旅野先生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只为学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术。六.布置作业假设多年后,鲁迅写信给恩师藤野先生,请你代他写一封信以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