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高一政治人教统编版必修一一、单选题1.马克思对劳动有很多不同的论述,如:论述1:(在资本主义社会)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卡尔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论述2: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卡尔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对以上论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雇佣劳动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②劳动是资本主义社会痛苦的根本源泉③劳动是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④劳动的性质随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变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存在了二三百万年之久。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最终被奴隶社会所取代。下列对原始社会解体过程的分析排序正确的是( )①个体劳动盛行②生产工具改进③私有制确立④贫富分化加剧A.③-④-②-① B.④-②-①-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②3.在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 )A.地租 B.奴隶 C.徭役 D.杂税4.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组织工人于2023年9月15日起开始罢工,截至10月23日,罢工成员总数已超过40000人。几大汽车制造商提出在四年半内加薪23%,并大幅提高其他福利。此外,工会的诉求还包括增加带薪休假时间、为所有工人提供固定福利养老金、退休保障等。下列对美国汽车工人罢工的分析正确的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B.资本家可以通过提高工人工资来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C.工会工人罢工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工人进行罢工的总根源5.《资本论》是德国思想家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它突破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局限性,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实际,选取“商品”作为研究起点并分析其内在矛盾,上升到对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的认识,进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经济运行规律。这表明,在《资本论》创作中( )①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实际,归纳出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②坚持辩证否定观,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地继承和革命地改造③通过思维具体,形成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联系和普遍规律的认识④把握抽象与具体的辩证统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声称,美国经济正走向衰退。有专家表示,如果要避免出现更大的经济困难,美国迫切需要制定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美国政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制度性的经济衰退问题②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是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③美国可通过制定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缓解经济衰退④出现经济衰退的直接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继2024年1月德国火车司机罢工后,当地时间3月12日,德国汉莎航空约1.9万工会成员举行罢工,造成1000余个航班被取消,12万名旅客的出行受到影响。汉莎航空工会组织此次罢工主要是为了向航空公司施压,要求为空乘人员增加工资并提供通胀补贴。此外,工会诉求还包括增加带薪休假时间、提高养老金和退休保障等。下列对德国工人罢工分析正确的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B.资本家可以通过提高工人工资来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工人进行罢工的总根源D.工会工人罢工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8.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一个煤矿工人的儿子问母亲:“天这样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火炉呢?”母亲说:“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父亲失业了,没钱买煤。”儿子又问道:“父亲为什么失业呢?”母亲说:“因为煤太多了。”这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 )A.大量商品卖不出去 B.商品生产相对过剩C.人民生活水平骤降 D.社会生产结构失调9.在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的河北下马碑遗址内,考古人员结合野外发掘过程中对遗物、遗迹分布情况的记录,勾勒出4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围炉而息、磨石取彩、嵌石为刃、分享猎物”的生活图景。由此可以断定当时( )①生产工具和牲畜已经成为家庭私有财产②人们已经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③人们在生产中形成了平等互助的关系④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并平均分配劳动产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23年9月15日,由于劳资双方谈判破裂,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对美国底特律三大汽车制造商的罢工正式开始,这场历史性的大罢工大约会涉及14.5万名工人。美国商会表示:“罢工将迅速影响经济的大部分领域,导致裁员,甚至可能导致美国企业破产。”全美汽车工人大罢工( )①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尖锐化②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③是导致美国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④能从根本上改变工人被剥削的地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A.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改变→劳动工具更新→社会形态更替B.劳动工具更新→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改变→社会形态更替C.劳动工具更新→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改变→社会形态更替D.劳动工具更新→经济基础改变→生产关系改变→社会形态更替1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只要提高工人工资,就提高了社会购买力,就可以消除经济危机的危险,这是完全不正确的:因为危机是资本运动不可避免的结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资本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使之可以为雇佣工人“戴上锁链”②资本家支付“高工资”是以榨取工人更多的剩余价值为前提的③经济危机难以治愈,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④资本家提高工人工资的举措并不会缓和与工人之间的阶级矛盾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3.“……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韦应物在《观田家》中用通俗易懂的诗句描写了农民的劳碌辛苦和官吏的不劳而食。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解读正确的有( )①“田家几日闲”道出农民因未占有生产资料而被迫劳作的无奈②“饮犊西涧水”中铁犁牛耕的生产方式表明当时人类尚未跨入文明时代③“仓禀无宿储”这种现象出现的重要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存在④“徭役犹未已”刻画出农民阶级遭受地主阶级残酷剥削的生存现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关于生产力、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对其内在关系你认为分析正确的是( )A.国家产生→阶级产生→生产力发展→私有制确立B.生产力发展→私有制确立→国家产生→阶级产生C.生产力发展→私有制确立→阶级产生→国家产生D.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私有制确立→国家产生15.李家圩地主庄园坐落于安徽霍邱县马店镇,是全国闻名的地主庄园。清光绪年间,曾挂过“双千顷”牌(20万亩),分布在安徽、河南的霍邱、金寨、颍上、固始等地。庄园的主人曾炫耀“马跑百里不吃人家草,人行百里不喝人家水”。此类庄园经济的特点有(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②庄园的农民开始广泛使用金属工具开垦土地③地主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④地主阶级鼓吹“君权神授”进行封建统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西方各国政府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纷纷构建社会福利制度。李光耀曾在他的著作《李光耀观天下》中指出,欧洲的高福利并没有前途,高福利制度只会让欧洲逐步地走向衰落。如今西方国家纷纷爆发高福利危机,加快了西方衰落的历史进程。据材料,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福利制度使劳动者丧失奋斗的动力,导致国家衰落②高福利的社会保障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③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和阶级间的矛盾④高福利制度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剥削关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7.2023年3月,以美国硅谷银行破产为代表的一系列欧美银行爆雷事件震惊了全球。一些学者认为这世界即将走向划时代的新阶段,因为这或许预示着美西方将爆发超越大萧条的经济危机。以下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解正确的是( )①其实质是生产绝对过剩②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③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④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参考答案1.答案:D2.答案:C3.答案:A4.答案:D5.答案:D6.答案:A7.答案:C8.答案:B9.答案:D10.答案:A11.答案:B12.答案:B13.答案:D14.答案:C15.答案:B16.答案:D17.答案: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