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丶发展和完善学案(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丶发展和完善学案(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丶发展和完善学案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形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科学精神: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3.公共参与:自觉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学习难点:取得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预习新知】
知识点一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1.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 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坚持和发展
理论体系 形成时间 代表人物 主要内容 成就
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邓小平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成功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 江泽民 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
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大以后 胡锦涛 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成功在新的历史起 点上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
知识点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相互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3.要求: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 、制度自信、
【巩固训练】
1.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围绕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在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回答时代之问、实践之问、人民之问的过程中,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列时代课题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④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A.③→①→④→②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
2.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人类历史的伟大创举,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D.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某校高一(6)班学习小组针对新中国一段经济发展历程开展研究性学习,围绕主题制作了下列展板:民心思变,邓公奋起开国门;乡土星火,意料之外显活力;特区先行,南下深圳开窗口;企业元年,各路英豪齐登场;治理整顿,南方讲话春风再出发。据此推断,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C.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4.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制度自信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青少年心灵。”对于制度自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坚定制度自信就是坚持当下的各种经济.政治制度不变
②坚定制度自信就要保持制度的独立性,不受其他制度影响
③我国的制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植根中国大地
④我国的制度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会深得人民的拥护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3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本次主题教育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主题主线突出,目标任务明确,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旨在( )
①以学铸魂,丰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
②以学增智,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③以学正风,以伟大的社会革命引领伟大的自我革命
④以学促干,提升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的勇气与成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必须毫不动摇走下去。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②是符合我国国情并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正确道路
③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④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和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怎么实现全党思想、意志、行动的统一?最根本的就是用党的基本理论武装全党。”党中央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我们加强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②提出了马列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要进行“第二次结合”
③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④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所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围绕的主题是( )
A.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新形式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C.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9.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将“坚持中国道路”作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下列关于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以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目标
②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对党章进行了修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发展写入党章,对总纲第八自然段进行充实完善,增写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内容。党章的以上修改( )
①表明党的指导思想是与时俱进的发展的理论体系
②体现了党中央的理论成果要符合中国具体国情
③表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④表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的结合是变幻莫测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③排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④排第二。科学发展观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②排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①排第四。正确顺序为③→④→②→①。
2.答案:B
解析:ACD不合题意,B正确,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故选:B。
3.答案:A
解析:A:题目中反映的是我国打开国门,实行改革开放、我国农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的建立以、土地改革、邓小平南方讲话等,故可以推断出,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A正确。
B:从题目中反映的信息来看,不能推断出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B排除。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全方位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也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的阶段,与题意不符,排除C。
D:邓小平南方讲话时我国才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谈不上“完善”,D排除。
故本题选A。
4.答案:D
解析: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裹足不前、故步自封,①错误。坚定制度自信,也要借鉴人类优秀制度成果为我所用,并且其他制度的影响无法完全杜绝,②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我国的最大优势,坚定我国制度自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③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因此会深得人民的拥护,④正确。
5.答案:D
解析:①: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有利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而不是丰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①排除。②④: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旨在以学增智,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以学促干,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的勇气与成效,②④正确。③:以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③错误。故本题选D。
6.答案:A
解析:①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符合我国国情并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正确道路,①②说法正确。③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和最深沉的精神追求,③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7.答案:B
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①④符合题意。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②排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指引,但不是关键作用,③排除。
8.答案:C
解析:A: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题,A排除。
B:新形式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B排除。
C: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结合自身实际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新形式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题,可见,中国共产党所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围绕的主题是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正确。
D: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D排除。
故答案选C。
9.答案:C
解析:①:近代以后,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阶级矛盾已不再是社会主要矛盾,选项不是题向所指,①排除。②: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②符合题意。③: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③符合题意。④: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正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④错误。故选C。
10.答案:A
解析:①②:党章的以上修改表明党的指导思想是与时俱进的发展的理论体系,体现了党中央的理论成果要符合中国具体国情,①②符合题意。
③: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③说法错误。
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的结合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该选项中“变幻莫测”的说法错误,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