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5.1 法不可违 课件(共3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5.1 法不可违 课件(共31张PPT)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法不可违
年 级:八年级 学 科: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生活中有很多你以为“没问题”但是其实已经是违法的行为……
政治认同: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道德修养:加强自身修养,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
的能力;
法治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感受法律
的威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健全人格: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
责任意识: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
学习目标
法律的作用?
违法行为的含义和原因。
违法行为的种类、区别和共同点。
身边常见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我们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学习内容
违法无小事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违法无小事
1
一审公开宣判!唐山打人案陈继志被判24年
9月23日,廊坊市广阳区人民法院依法对案件公开宣判:被告人陈继志犯寻衅滋事罪、抢劫罪、聚众斗殴罪、开设赌场罪、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二万元;对其余27名被告人依法判处十一年至六个月有期徒刑不等的刑罚,另对其中19名被告人并处人民币十三万五千元至三千元不等的罚金。陈继志等6名被告人对寻衅滋事罪4名被害人的医药费、护理费等各项损失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分享交流:唐山打人事件案犯一审全部获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活动一:热点探讨话法律
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一审公开宣判!唐山打人案陈继志被判24年
9月23日,廊坊市广阳区人民法院依法对案件公开宣判:被告人陈继志犯寻衅滋事罪、抢劫罪、聚众斗殴罪、开设赌场罪、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二万元;对其余27名被告人依法判处十一年至六个月有期徒刑不等的刑罚,另对其中19名被告人并处人民币十三万五千元至三千元不等的罚金。陈继志等6名被告人对寻衅滋事罪4名被害人的医药费、护理费、误工费、伙食补助费、营养费、交通费等各项损失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分享交流:唐山打人事件案犯一审全部获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违法无小事


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可以做什么
必须做什么
应当做什么
×不应当做什么
(特点)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合法的
×非法的
行为
规范
指引作用
评价作用
强制作用
法律的作用
违法
行为
违法的原因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含义
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就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
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
以下行为违法了吗?属于哪类违法行为?
镜头一:张三在校园操场拾到苏某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张三限期归还手表。
违反民法典
民事违法行为
活动二:慧眼识违法
以下行为违法了吗?属于哪类违法行为?
镜头二:张三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张三等人警告处罚。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行政违法行为
以下行为违法了吗?属于哪类违法行为?
镜头三:17岁的中学生张三,多次持刀抢夺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10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赵某有期徒刑五年。
违反刑法
刑事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的分类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为三类
1.民事违法行为
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法律:《民法典》、《 物权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行政违法行为
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受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
行政处分(官):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行政处罚(全体):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营业执照、行政拘留
法律:《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
3.刑事违法行为
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以案说法:张三的行为分别违反了什么法律?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15岁的初三学生张三自从与社会上一些不良分子结交后,逐渐变得无心学习,经常旷课。有一次为了和朋友聚会,张三向黄某借了500元钱,事后黄某多次要求张三返还,却遭到张三的拒绝,黄某只好将其起诉至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法院判决张三限期归还欠款。
张三在疫情期间散布谣言,经举报,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张三等人行政拘留的处罚。
然而张三仍不思悔改,一天夜里,他撬开王大娘家的门锁入户,并实施了盗窃。后经审理,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判处张三有期徒刑三年。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①都有社会危害性;
②都是违法行为;
③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以案说法:张三的行为分别违反了什么法律?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15岁的初三学生张三自从与社会上一些不良分子结交后,逐渐变得无心学习,经常旷课。有一次为了和朋友聚会,张三向黄某借了500元钱,事后黄某多次要求张三返还,却遭到张三的拒绝,黄某只好将其起诉至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法院判决张三限期归还欠款。
张三在疫情期间散布谣言,经举报,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张三等人行政拘留的处罚。
然而张三仍不思悔改,一天夜里,他撬开王大娘家的门锁入户,并实施了盗窃。后经审理,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判处张三有期徒刑三年。
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但并非没有危害!)
对社会的危害最严重
根据对社会危害程度分为两类
违法行为的分类
小组合作,交流分享
不同点 违反的法律规范 承担的责任 对社会危害大小 例如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相同点: 民事法律规范
行政法律规范
刑事法律规范
民事责任
行政制裁
刑法处罚
对社会危害性相对轻微
对社会的危害性较严重
欠债不还
扰乱社会治安
故意杀人
①都有社会危害性;②都是违法行为;③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
(犯罪)
思考:一般违法与犯罪是什么关系?
违法
违法
违法
违法
犯罪
犯罪
犯罪
犯罪
A
B
C
D
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法、刑法)
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
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
(1)民事违法行为:赔偿...
(2)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
(3)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
判断违法行为的类别的小技巧: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2
谎报险情
破坏铁路网
扰乱公共秩序
①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活动三:违法行为我警惕
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相关链接P49
不履行合同
侵犯他人肖像权
侵犯他人著作权
②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活动
常见行为
法律
民事权力
基本原则
购置房产、签订合同、结婚等
《民法典》
财产权:物权、债权、继承权等
人身权: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
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
P51相关链接
如何做到自觉遵守法律、警惕身边违法行为的发生?
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①认识违法的危害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②预防行政违法行为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尊重他人的权益
③预防民事违法行为
课堂小结
法不可违
违法无小事
警惕身边的
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的含义
违法行为的种类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联系
我们要要警惕身边的哪些违法行为?
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法律的作用:指引、评价、强制
拓展作业
请同学们课下浏览中国法院网,查看网站中的各类型案件,选择民事、行政、刑事违法行为中的一类来分享,并进一步了解我国法律的执行及审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