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1 维护秩序 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1 维护秩序 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维护秩序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能通过具体的事例认识到维护秩序依靠规则 2.道德修养: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规则 3.法治观念:知道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4.健全人格: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5.责任意识:通过认识规则对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树立遵守规则为荣,违反规则为耻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社会生活需要秩序。
教学难点: 1.社会规则维系社会秩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几天,小智和小旭的学校开展一次“序美”研学之旅,他们跟随老师一起来到东莞市厚街镇鳌台公园。本次的研学旅途总共有三站,下面我们就一起跟随小智和小旭的步伐一起开启本次的研学之旅吧。 设计意图:利用研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该研学情景主线贯穿本节课。 新课讲授 第一站 寻秩序之美 活动一:说一说你在研学或生活中发现哪些“秩序之美”的行为? 学生:略 教师:看到这些”遵守秩序之美”的行为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略 教师: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许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了解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什么是社会秩序呢? 教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寻找秩序之美的过程中,我们就能发现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秩序又有哪些呢? 学生:略 教师:请同学结合上述图片 思考:上述图片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 学生:略 教师:第一幅图:人们排队进行安全检查,体现的是社会管理秩序,社会管理秩序专指国家机关对社会的管理活动及秩序;第二幅图反映的是生产管理秩序,它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第三幅图体现的是交通秩序;最后一幅图指的是公共场所秩序,公共场所秩序是指保证公众安全的顺利出入、使用公共场所所规定的公共行为准则。 知识小结: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寻找身边的秩序之美的行为及谈谈感受,并利用丰富的图片资源,让学生了解社会秩序的含义及分类,明白社会秩序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过渡:小智和小旭在研学的第一站已经初步感受到社会秩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可是社会秩序和我们的生活究竟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让我们继续跟随小智和小旭的步伐来到研学的 第二站:悟秩序之要 活动二:我是小记者 教师:为了更好的体验和感悟社会秩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小智和小旭随即在鳌台公园对附近的市民展开一次小采访,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采访纪录) 学生:(观看视频)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1)结合采访,请谈谈厚街镇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学生:略 教师总结:从刚刚的采访我们发现,以前的混乱无序导致孩子们无法无法安全高效的离校,后来正是交通部门的有效管制和家长志愿者的相互配合,每个部门都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才有效的避免了混乱、减少障碍,从而帮助孩子们高效安全的离开学校,可见社会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社会秩序。 教师:(2)结合采访,谈谈“秩序之美”对个人有何意义? 学生:略 教师总结:在第二个采访者的回答中我们发现,一开始因为治安差等问题,出现了偷窃、抢劫等现象,导致居民生活提心吊胆。后来公安机关加大治安管理力度,给村民进行普法宣传 治安环境改善,人民生活安全,这不正是社会秩序带给人民最大的收益吗?没有良好的社会秩序,就没有人民的安居乐业。因此,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知识小结:社会秩序的作用: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设计意图:以小记者这个活动,利用小智和小旭实地调研采访视频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对此环节的探究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关注社会的责任意识和观念,通过讨论和探究活动认识到良好的社会秩序对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过渡:不知不觉,小智和小旭的研学之旅来到第三站,在采访中小智和小旭感悟到社会秩序对社会和个人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维护社会秩序要依靠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进入到研学的最后一站。 第三站 担护秩序之责 活动三:话规则 教师:小智和小旭本站来到美丽的校园参观学习,为了给自己的研学之旅留下深刻的记忆,他们尝试用视频的方式记录自己在校园的所见所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视频 校园记录短片) 学生:(观看视频) 教师:说一说视频中的主人公们有哪些破坏秩序的行为?这些行为会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略 教师:是的,视频中主人公们不排队打饭、不按规定停车等,这些行为不仅破坏社会秩序,还容易激发双方的矛盾,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为了有效避免这些影响,需要规则来调节这些行为,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什么是社会规则呢? 学生:略 教师:社会规则是人们关于“怎么做”的约定。它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基础上形成的。 教师: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你知道有哪些吗? 思考:你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规则吗? 学生:略 教师:同学们都讲的非常好,其实规则无处不在,如在视频中我们看到的在饭堂不能大声喧哗、不能辱骂他人、有序排队等这些是我们生活中的规则,它是属于规则内容中的道德方面。 其次,又如视频中小规饭堂排队打饭、上下楼梯靠右行等这些是我们校园中的规则,属于规则内容中的纪律方面。同样视频中不乱停乱放、禁止车辆闯红灯等这些则是社会中的规则,这是属于规则中的法律方面。 知识小结:因此社会规则包括道德、纪律、法律等内容,其中道德是属于一种非强制性手段,而法律、纪律等规则具有强制性,其中道德和法律是调节我们行为最主要的两种方式。 教师:那么这些规则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略 活动四:思规则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校园研学记录篇,思考为什么小规和小泽的爸爸会受到处罚? 学生:略 教师:小规饭堂插队和爸爸的乱停乱放的行为,违反了学生饭堂管理规则和交通管理条例 这种管理规定和条例作为一种社会规则,已经明确告诉我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生饭堂环境和交通秩序就需要这些规则来维护,因此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教师:同样,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社会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 如小规插队,违法学生饭堂管理条例,从而受到值日生和其它同学的谴责,爸爸违停违反交通管理条例,因此收到罚款和扣分等处罚。可见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规则来维护,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知识小结:社会规则的作用: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 设计意图:以小智和小旭的校园纪录短片为切入点,利用情景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利用讨论探究的方式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社会规则的作用。 课堂小结 本次的研学之旅快要结束了,你们有怎样的收获呢?我们一起来盘点本次旅途的收获吧!在本次旅途中我们知道社会秩序作为社会生活有序化的状态,不仅保障了人们安居乐业,也保障了社会的正常运行。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既已学习了规则,就要自觉遵守规则,为创建良好的社会秩序而努力。 课后作业 有序是一种美,规则也是一种美,最后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你们想去的研学景点,开展一次“序美”研学之旅,并在记录表上记录你们的收获,课后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五)习声回响 亲爱的同学们,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到: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新时代新青年,希望我们都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担当起维护秩序的重任!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