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三峡》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三峡》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三峡》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培养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
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文言语汇,围绕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直至当堂成诵。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
《水经注》是记叙我国江河分布的专著,提到我国的江河,长江与黄河最具代表性,关 于黄河的诗句我们学了不少,那么关于长江呢 (师生共同吟诵有关长江的诗句)长江确实 壮美,尤以三峡为甚,让我们目睹一下三峡的美景。
2.课件展示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美景。 【图片资源】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影音资源】三峡,三峡景色,长江三峡
二、整体感知
1. 走近【作者作品】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魏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 学家、散文家。袭父爵曾任尚书主客郎、东荆州刺史、御史中尉。因得罪权贵,迁陇西,为 雍州刺史萧宝夤(yín) 杀害。他一生好学,博览群书,著《水经注》四十卷。它不仅是我 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地理著作,而且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散文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产生过重大 影响。
2.字词认读
重岩叠嶂(zhàng) 素湍 (tuān)
襄陵(xiāng) 绝峨(yǎn)
飞漱(shù) 峻茂(jùn)
3.字形辨析
①襄: xiāng 襄助、襄阳 嚷: rāng 吵嚷、嚷嚷
②湍 tuān 湍流、水流湍急
喘 chuǎn 喘气、气喘吁吁
③峻 jùn 峻峭、险峻、崇山峻岭
俊 jùn 俊秀、俊俏、俊美
4. 词语释义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夏水襄陵:夏天大水漫上了山陵。襄,升到高处。 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悬泉: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泉水。
飞漱:飞泻的流水往下冲荡着。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晴初:天刚放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哀转久绝:声音悲哀婉转,很久才能消失。
5. 通假字
略无阙处 “阙”同“缺”,空隙,缺口。
6.重点实虚词 实词:
夏水襄陵 襄:升到高处。
虽乘奔御风 乘:动词,骑。御:动词,驾。
回清倒影 回:回旋。
林寒涧肃 肃:肃杀,凄寒。
属引凄异 属:连接。引:延长。属引:接连不断。
故渔者歌曰 渔:动词,打鱼。
哀转久绝 绝:消失。
虚词: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至于夏水襄陵
或王命急宣 虽乘奔御风 则素湍绿潭 飞漱其间
良多趣味
故渔者歌曰 7. 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 回清倒影
空谷传响
8.一词多义
①至于夏水襄陵 每至晴初霜旦
②沿溯阻绝
绝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③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9.古今异义
①或王命急宣
②至于夏水襄陵
10. 重点句式 省略句: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自:介词,从,在。
至于:连词,说到那。
或:有时。
虽:即使,表假设。
则:连词,表转折,却。
其:代词,它们。
良:副词,甚,很。
故:连词,所以。
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
至:到。
绝:断绝。
绝:极,非常。
绝:停止。
自:介词,在,从
自:表假设,多与否定词“非”“不”连用。
古义:有时。今义:或者,表示选择。
古义: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今义: 介词,表示另外提起的。
点拨:省略主语“三峡”,应为:(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点拨:省略主语“两岸”,应为:(两岸)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点拨:省略主语“水、树、山、草”,应为:(水)清(树)荣(山)峻(草)茂,良 多趣味。
三、局部探究
(一)品析语言
1.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品析:此句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表现出山“高”这一特点。山隐匿于天空,遮 蔽住太阳,与前文相比是从另一角度写出山的高。只有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才能见到太阳和月 亮。如果连山不高,也不必待到这时才见日月;如果山峡不窄,其他时候也可以见到日月。
2.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品析:这句话照应了平常情况下是“沿溯阻绝”的,同时借此可以写出船行之快。以“王 命急宣”的特例给人以具体印象。“朝发白帝,暮至江陵”,补笔交代“其间千二百里”, 则时速约为百里,加上用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也就更为形象而且深刻了。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品析:写春冬时三峡景致——水退潭清,风景秀丽。以“春冬之时”领起,很自然地转 换了描写对象,时易则景异,镜头中摇出了另外一种景象。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 水潭倒映着景物。这里先写俯视江中所见。“湍”是动态,“潭”为静境。以“素”饰湍, 水如白练,明净轻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间青,水光变幻。深水为潭,以“绿”饰潭,益 见深沉宁静。水中有影,则水平如镜,倒影入潭,更觉风光绮丽。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 景物重重,动静相杂,色彩互异,相映成趣,堪称秀丽隽逸。
(二)疑难探究
1.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点拨:作者从“山”“水”两方面来描写三峡的。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 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找出文中写景的语句,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
点拨:春冬之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峨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秋景——“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 “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 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三)写作特色
1. 语言凝练生动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三峡的清幽秀丽、雄奇险拔的景色。作者紧紧抓住 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 墨。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峨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翻滚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 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
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 幅优美的画面。
2.气势恢宏,特征鲜明
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采用先大后小,先总后分的写法,按照季节,层次分明而各具特色。 善于选取富有特征的事物,着墨不多而境界全出。描写的各个部分相互衬托,各有侧重而互 相补充,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三峡的特色。
四、总结拓展
作为地理学家和散文家的郦道元使人钦佩,他用地理学家的丰富阅历和散文家丰厚的文 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是匠心独运、慧眼独具。《三峡》一百 五十余字的短文,竟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列古猿怪柏,其笔法确实精 妙至极。难怪当代散文家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 辞章了。
【图片资源】三峡风光
五、作业设计
1. 熟读背诵全文。
2. 仿写训练:《三峡》是郦道元写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有“春 冬之时,则素端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景色描写把实写与想象结合 起来,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增添了文章情趣,引发读者的想象,更好地寄寓作者的感情。
作者在字词的选用,音节的和谐,情与景的交融等方面都表现出了高超的写作技巧,请 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写景散文方面的仿写训练,字数不超过300。
六 、板书设计
三 峡 郦道元
三峡的山:雄壮美
三峡的夏水:奔放美
(
江山如画
)三峡的春冬之水:秀丽 三峡的秋水:凄婉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