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散文二篇》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6课《散文二篇》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散文二篇》教案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领会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2.教会学生以作者的观点为参照,表达对相关问题的自我见解。
3.训练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在读中升华情感,增强认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解读含义深刻的语句。
2.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点拨学生发表对相关问题的独到认识与见解。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之前我们已经读过许多散文,有一种散文称为哲理散文,顾名思义,哲理散文就 是讲哲理、论道理的散文,或者以散文的形式讲述生命哲理、启迪人生智慧的文章。它一般 分为经典哲理散文、生活哲理散文、爱情哲理散文、友谊哲理散文。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篇精美的中外哲理散文,它们分别是中国作家严文井的《永久的 生命》和英国作家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
二、整体感知
1.走近作者。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中,次年 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1939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 学系任教。1945一 1951年任《东北日报》副总编辑。到北京后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 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近作》《严文井童话集》 《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严文井散文选》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
罗素(1872—1970),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或者 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1950 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 和思想自由”。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
可参考【知识总汇】
2. 识记字词。
(1)
臼齿:(jùu), 口腔后方两侧的牙齿,适合于磨碎食物,因中间有凹陷,形似臼而得名。 洗涤:(dí), 冲荡,清洗。
不朽:(xiǔ), 不磨灭。 牛犊:(dú), 小牛。
炫耀:(xuàn), 夸耀。
茸 毛 :(róng), 动物身上细小的绒毛。 遏制:(è),制止;控制。
飓风:(jù), 发生在大西洋西部的强烈风暴。
濒临:(bīn), 接近,靠近。 俯瞰: (kàn), 俯视。
呼号:(háo), 因极度悲伤或处境艰难需要援助而哭嚎或叫喊。 深渊:(yuān), 比喻艰难的境地和险境。
星辰:(chén), 星的总称。 井然有致:非常有条理。
(2)
既:(jì), 既然既往不咎
即 :(jí), 即 使 即 便 立 即 犊 :(dú), 牛犊
赎 :(shú), 救 赎 赎 罪
渎:(dú), 渎 职 亵 渎 可参考【知识总汇】
三、局部探究
(一)学习《永久的生命》
1. 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本段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从哪些语句中能够读出这种 基调
明确:悲伤的,低沉的。
(1)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2)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 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
(3)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然分开,就永远不会再返回。智者对此也 无能为力!
课件出示:“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来洗 涤,再把它补好。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
2. 这段文字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说说你对这段话含义的理解。
明确:对比。作者把人生和衬衣进行对比。一件衬衣脏了、破了可以通过洗涤和修补重 现本来的模样,而人生却不能如此。也许我们能够忘却曾经的忧愁,但是岁月的风霜所留下 的痕迹却一定会体现在人的身体和容颜上。对比能够突出青春易逝、机体不断衰老的事实, 印证了“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我们都非常可怜!”这一观点。
3. 朗读感悟:用悲伤、低沉的情感基调来读该段文字。 4.作者为什么说“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明确: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5.为了体现生命自身的神奇,作者举了哪两个例子
明确:(1)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 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一 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
(2)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 们遍身金黄的茸毛。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
6. 阅读第三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分开来”“合起来”分别指什么。 参考:
分开来:生命会分散到每一个具体的个体身上,每一个个体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拥有它, 就好比我们人,每个人都享有生命,每个人的生命又是有限度的。
合起来:万物生灵组合起来共同阐释了生命的存在,虽然每个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但 是,生命却始终在流转,在繁衍,在延续。
7. 阅读第四自然段,说说我们的心为什么应该感到舒畅,我们为什么要赞美生命。 参考:
那些暴君们能够杀害许多许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生命因为毁灭不掉而值 得赞美。虽然生命终将要凋谢,但是它却在不断延续,不断传播,像花儿一样,不断给世界 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8.文章的主旨在于感谢生命的奇迹,赞美生命的的不朽,可以一上来却用一种悲伤、 低沉的情感基调讲述了时光容易流逝,青春不能长在。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 有什么好 处
明确:欲扬先抑。
好处:使文章情节多变,波澜起伏,造成前后鲜明对比,更有利于突出本文的主旨:对
生命自身奇迹的咏叹,对生命不朽的歌颂。给读者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9. 如此优美又饱含人生哲理的文字,需要我们大声地、有感情地进行集体朗读。
(二)学习《我为什么而活着》 1.作者罗素究竟为什么而活着
明确:(1)对爱情的渴望(2)对知识的追求(3)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2.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角度对句子“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 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进行赏析。
参考: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 不可遏制的同情三种感情比作飓风,把作者对它们的苦苦追求比作在深深的苦海上被肆意地 吹,甚至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三种感情的巨大魅力和魔力,以及追寻三 种感情时作者所遭受的从身体到心灵的痛楚。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孜孜以求的探索精 神。
3. 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作者追求爱情的原因有哪些 明确:
(1)我寻求爱情,首先是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 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
(2)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 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 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3)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 象的神秘缩影。
4. 你又是如何看待爱情的神圣性的
预设:爱情是两个孤独的灵魂神奇的不期而至,是走过人生沙丘之路上彼此的搀扶和陪 伴,它能带给我们的是心灵的关照与慰藉。爱情需要彼此的吸引,更需要真诚的付出和勇敢 的担当。
预设:爱情是两个孤独的灵魂神奇的不期而至,是走过人生沙丘之路上彼此的搀扶和陪 伴,它能带给我们的是心灵的关照与慰藉。爱情需要彼此的吸引,更需要真诚的付出和勇敢 的担当。
5. 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仿照作者“我希望……”的句式写一个句子,展示你对知识 渴求的原因。
预设一:我希望探求浩渺的宇宙,获得对无限苍穹的认识。
预设二:我希望认识身体的奥秘,解开各种疾病的密码,解除人类身体的痛苦。 预设三:我希望徜徉于文学的殿堂,感受古今中外的文学形象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预设四:我希望穿梭于历史的隧道,领略过往的战火风云,开创美好的未来。
6. 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总
把我带回尘世。”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爱情的甜蜜、知识的神奇带给人的是欣喜、愉悦和美好,它们也是神圣、高贵的, 所以它们能够把作者引向天堂。然而,同情之心所面向的对象却是尘世间种种的苦难与不幸, 它把作者拉回现实,思考现实,积极地解决现实的问题。所以说同情总把我带回尘世。
7. 读完第四自然段,你觉着作者罗素具有怎样的情怀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境和语气 来朗读这段文字
明确:具有悲天悯人、关心疾苦的普世价值和大爱无边的情怀。我们应该用哀伤的、深 沉的、悲壮的情感和语气来朗读这段文字。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单个朗读和集体朗读。
四 、总结拓展
本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两篇经典的哲理散文,它们不但饱含人生的哲理,彰显着人性 的光辉,而且语言婉转流畅,富有诗意美。从严文井那里,我们懂得了:因为生命的代代接 续与永远不朽,所以我们应该豁达地看待人生。从罗素那里,我们看到了爱情的美好、知识 的神奇以及作者那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不禁让我们产生了深深的触动。
优美的哲理散文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下面,就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将两 篇散文朗读一遍。
五、作业设计
搜集两篇经典的哲理散文,把它们分享给同伴,说说自己的分享理由。
六、板书设计
散文二篇
永久的生命 严文井 对比
欲扬先抑
我为什么而活着
罗素
对爱情的认识
悲天悯人的情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