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散文诗二首》(《金色花》《荷叶 · 母亲》)教案(二课时)教学目标1. 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2. 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3. 初步感知散文诗的特点。4. 体会童真童趣,感受人间至爱真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金色花》(学生齐读)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 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哨。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狂欢地跳着舞。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泰戈尔童年是如梦如幻的,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时期的孩子有无穷的想象力。伟大诗人泰 戈尔笔下有这样一个印度孩子,他突发奇想,用纯真的童心和奇特的方法表现对母亲的依恋。 让我们一起来品读《金色花》,认识这个天真烂漫的孩童形象。二检查预习,掌握基础知识1.作者简介(学生读课下注释①)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吉檀迦 利》《园丁集》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2注意字音字形笑嘻嘻(xī) 匿笑 (nì) 祷 告 (dǎo) 花瓣(ban) 沐(mù) 浴3.解释词语匿笑:偷偷地笑。三朗读课文,赏析探究1. (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提问:“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 明确:1.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2.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3.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2.指名学生分读三个画面(要求:带着感情朗读,读出人物的特点)(教师提示,学生读)示例:(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 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调皮,想象,快乐)(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 焦急,我调皮)(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爱怜,责怪)(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调皮,撒娇)3.齐读诗歌,再次品味美。4.讨论探究(学生分组讨论,互为补充) 提问:如何理解孩子的形象 讨论明确:世人总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一最美丽的圣树上 的花朵,赞美了孩子的纯洁、可爱。(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孩子为什么那么活泼可爱、快乐天真 )因为沐浴在母爱中。诗中的 孩子跟妈妈三次捉迷藏,主要出于孩子活泼调皮、机灵可爱的天性;同时,他对母亲无时 无刻的关注,也看出对母亲的热爱和亲昵。四课堂总结本文借助“金色花”的形象表达了纯真的母子之爱,抒写了童年才有的纯洁和童真、快 乐和自由。这种通过想象,借助具体形象来抒情的方法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借鉴。五布置作业1. 预习《荷叶 ·母亲》,掌握生字词语2. 熟读《荷叶 ·母亲》,试着从不同角度与《金色花》做对比阅读。板书设计母亲 做祷告读书去牛棚一导入新课金色花泰戈尔孩子开放花瓣散发香气将影子投在书页上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第二课时前面我们学习了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我们被浓浓的母子情所感染。母爱 是人世间最无私、最仁慈、最宽容、最伟大的爱。正是因为有了母爱我们每一个人才感到幸 福无比。《荷叶 ·母亲》就是一篇抒写母爱的散文诗。二检查预习,掌握基础知识1.作者简介(学生自读课下注释①)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 小读者》《樱花赞》等。2.注意字音字形 并蒂(dì)荫蔽(yīn)流 zhuǎn( 转 )梗(gěng)徘徊 (pái huái) cí (慈)怜(斜(qī)心xù(绪))姊妹(zǐ)菡苔(hàn dàn)花ruì (瑞)3.解释下面的词语(花瑞)指花带来的好兆头。(菡苔)〕荷花的别称,这里指红莲含苞未放。 〔斜〕倾斜,歪斜。鼓,倾斜。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朗读课文1.听课文录音。(闭上眼睛,静心去听,注意朗读的节奏、重音和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分小组进行,互读互听,共同提高)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抽学生个别朗读,其他同学做点评)(二)整体感知提问:1.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图画呢 这幅图画中包含了哪些内容 作者联想到了什么 讨论明确: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图画; 图画中包含了红莲、荷叶;联想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联想到了母爱。 提问:2.作者看了几次红莲 其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学生速读课文,用原文语句回答)讨论明确:三看红莲: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时的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 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烦闷”是因为半夜的雨让白莲凋谢了,白瓣儿像小船一样散漂在水面上,开得正艳 的红莲会不会遭遇白莲的命运呢 “不适意”的原因是雷雨越下越大,红莲被打得左右敲斜,“我”无法可想。“不宁的心绪散尽”是因为母亲唤我回屋的同时,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正倾侧下 来覆盖在红莲上面。母亲保护女儿的同时荷叶正保护着红莲(暗示母亲像荷叶)。教师小结:作者写母亲是抒情,写莲花和荷叶是写景,两者结合,使情因景美而更真,景因情真 而更美。使文章达到生动形象,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四再读课文深层探究1.指名学生分读课文,要读出感情,语速要稍慢,读出温馨和深情。2.提问: (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各抒己见)(1)作者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 讨论明确:作者先从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写起,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 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 喻人埋下伏笔。(2)结尾一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 空下的荫蔽”蕴含了怎样的感情 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红莲是“我”,荷叶是母亲,“心中的雨”喻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 用荷叶覆盖红莲,象征母亲对女儿的心灵庇护。母亲是无私的,她将永远荫蔽着 你,伴随你一生。作者用象征手法,赞颂伟大的母爱。结尾直抒胸臆,卒章显志。(3)《荷叶 ·母亲》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形象 讨论明确:母亲没有正面出场,只写到一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 边”。作者写母亲,完全使用象征手法,对雨中红莲与荷叶情态的细腻描写,既 表现出了母爱的动人,也表现出女儿对母亲的深厚依恋。母亲是母爱的化身。五课堂总结文章描绘了一幅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作者被美景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 与关爱,幻化出“荷叶母亲”如诗如画的美好形象。作者赞颂伟大的母爱,情感细腻,语言 清新雅致。六布置作业完成《金色花》与《荷叶 ·母亲》的对比阅读比较维度 相同点 不同点《金色花》 《荷叶 ·母亲》思想内容 表达母爱 孩童对母亲的热爱和亲昵 少女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艺术手法 象征 “金色花”象征着孩子的天真 “荷叶”象征着母亲的厚爱构思角度 想象 虚拟之境,儿童特有的奇思妙想 现实与联想人物形象 母亲 母亲的形象具体、鲜活 没有正面出场,母爱的化身语言风格 清新雅致 活泼、口语化 典雅、书面化板书设计荷叶母亲 冰心三看红莲:雨前红莲、雨打红莲、叶覆红莲 借物喻人 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心绪散尽 赞颂母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