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寓言中的对比》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寓言中的对比》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寓言中的对比》教学设计
【组文】
《陶罐和铁罐》《池子与河流》《白帆和木桨》《浓烟和烟囱》
【教学目标】
1.阅读四篇寓言故事,了解内容,粗知寓意。
2.领悟寓言“对比”的表现手法,尝试仿编寓言故事。
3.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领悟寓言“对比”的表现手法,尝试仿编寓言故事。
【教学准备】
PPT、阅读文本、阅读记录单、创作单
【教学过程】
一、师生看图片,引入议题
1.(PPT出示图片)请同学们观察这一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反馈,师小结,引出对比。
3.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教室里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感觉到了鲜明的对比呢?
4.学生反馈,师引导。
师:孩子们会观察会发现,找到了很多鲜明的对比,老师想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在寓言故事中也有很多有趣的对比,寓意也因对比而显得更深刻。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寓言故事中去,感受对比的精妙吧!(板书:寓言中的对比)
【设计意图】导入部分,从文本文体切入图片和生活实际切入,发现对比,引出议题,符合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
二、“1”(教读):“以文析法”——《陶罐和铁罐》
1.默读课文《陶罐和铁罐》,边读边找出故事中的对比,用笔勾画出来,并写出自己的看法。
2.反馈交流。
预设:
生1:我从1-9自然段的语言和神态描写中找到了陶罐和铁罐的态度对比。铁罐的态度是傲慢无理,陶罐的态度是谦虚宽容。
生2:我从第14自然段和第17自然段中找到了他们结局的对比。陶罐多年以后依然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而铁罐连影子也找不到了。
3.分角色朗读1-9自然段,感受铁罐和陶罐的态度和形象。
4.同桌讨论:通过对比,你从这则寓言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预设:
生1:事物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人也同样如此,不要拿自己的长处跟别人的短处相比,要看到自己的不足。
生2:要学会互相尊重,和睦共处。
小结:读寓言,找出对比,借助对比,总结寓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阅读、思考、感悟、表达的过程中,学会“先读寓言,找出对比;再借助对比,总结寓意”的阅读策略。这个策略不是生搬硬套,是从文本赏析过程中生成的,具有代表性、可操作性。
三、“1”(自读):“以法习文”——《池子与河流》
过渡:接下来我们将运用上面学到的方法,试着学习《池子与河流》。
1.请同学们默读《池子与河流》,寻找文中的对比,用喜欢的符号勾画出来相关句段,感受人物的形象,弄明白寓意。
2.交流。
预设:
生1:做法不同:从“我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像贵妇人躺在鸭绒垫上一样。”看出池子无所事事,安逸清闲;从“滚滚滔滔”“数也数不完”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河流忙碌辛劳。
生2:志向不同:从“无忧无虑”“还有什么能够代替?”可以看出池子得过且过,贪图安逸;河流则胸怀大志奔流不息,可以从“不顾自身的安逸”“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看出来。
生3:命运不同:河流长流不断;池子完全枯干。
师:通过这些对比,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预设:
生1: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它会逐渐磨灭;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它就一无所为。
生2:不要贪图安逸、虚度年华,应当为社会多作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光添彩。
板书:不要贪图安逸,虚度年华
3.师小结:你们关注到了这则寓言中的对比,借助对比,明白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体现自读用“法”、习“法”的特点,即要上“承”教读,运用教读所学阅读方法和规律性知识,在同伴互助及教师少量参与指导的情况下,自行阅读课文,解决问题,达成学习目标。
四、“X”(课外阅读):“类文测读”——《白帆和木桨》《浓烟和烟囱》
1.小组合作,明确学习任务。
出示:
学习提示:默读《白帆和木桨》《浓烟和烟囱》,画出相关语句,寻找文中的对比,合作完成助学单。
2.小组交流反馈。
第一小组代表汇报《烟囱和浓烟》的学习成果。
预设:
生1:从第1自然段烟囱和浓烟的表现和2-3自然段他们的神态和语言描写可以感受到他们形象的对比,烟囱是谦虚的和浓烟是骄傲的。
生2:最后1自然段找到了他们结局的对比,烟囱的结局是仍然沉默地矗立着,而浓烟的结局是完全消失了。
生3:从这些鲜明的对比中,我们明白了那些狂妄自大的人,只是匆匆过客,只有谦虚实干的人,才有永恒的价值。
预设:
生1:从木桨和白帆的神态和语言描写可以感受到他们形象的对比,木桨是谦虚的和白帆是骄傲的。
生2:最后一自然段找到了他们结局的对比,木桨的结局是返航时,被派上用场,而白帆的结局是返航时,被卷起。
生3:从这些鲜明的对比中,我们明白了每一样东西都有自己的用处。
3.总结
通过阅读和交流,我们感受到对比运用的巧妙--使人物的形象、特点更加突出,情节更生动,给人更深刻的印象,对寓意的理解更深人,更丰富,更有启发性,掌握了这把学习寓言故事的金钥匙。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运用检测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拓展阅读,检测前面教读和自读的学习效果,更进一步巩固本课的学习目标,感悟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活学活用,创编故事
1.创设情境,创编故事。
同学们,你们手握学习寓言的金钥匙,也就找到了创编寓言故事的密码。现在我们来进行“寓言创编小达人”的比赛,请大家拿出创作单。根据开头,运用“对比”,来创编寓言故事吧。
文具袋里有一支钢笔和一支铅笔。他们本来是一对好朋友,可是,有一天他们却因为一点小事吵了起来......
2.学生创编。
3.学生展示作品,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六、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
【设计意图】本节课教学的终点拓展延伸到读写结合和课外同类文本的自主阅读,让学生运用对比创编寓言故事,在写作中体会对比写法的表达,推荐学生阅读《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将习得的阅读方法延伸到整本书阅读,融通课内外的资源,实现全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