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陀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准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如 “重整旗鼓”“不甘人后”“懊恼” 等。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够概括陀螺的名字、制作方法、玩法以及 “我” 与陀螺之间的故事。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感受作者运用成语、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学习刻画人物心情的技巧。理解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者的叙述,在头脑中想象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并在学习中提出问题。抓住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理解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的含义。(二)教学难点学习梳理问题,解决问题,体会作者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来表达情感的方法。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道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获得启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朗读感悟法、小组合作法、读写结合法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高洪波的录像资料、图片、多媒体课件;制作生字词卡片、问题卡片。学生准备:课前查阅高洪波的相关信息;准备笔记本、彩笔等学习用品。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孩子们玩陀螺的视频,让学生观察陀螺的形状、玩法,感受玩陀螺的乐趣。提问学生:你们玩过陀螺吗?玩陀螺的时候有什么感受?教师引导:同学们,陀螺是很多人童年的回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陀螺》,作者高洪波就讲述了他与陀螺之间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重点指导 “衅”“溃”“誉” 等字的读音和写法。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让学生理解 “重整旗鼓”“不甘人后”“懊恼”“恍惚”“手舞足蹈” 等词语的意思。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成语,抄写下来,并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和在文中的作用。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明确: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童年时对陀螺的喜爱,以及自己制作陀螺、玩陀螺的经历,从中体会到了快乐、懊恼、自豪等情感,最后明白了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的道理。全文可以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1 自然段):介绍陀螺的名字。第二部分(2-3 自然段):介绍陀螺的制作方法。第三部分(4 自然段):介绍陀螺的玩法。第四部分(5-7 自然段):“我” 制陀螺的过程和心情。第五部分(8-10 自然段):叔叔送 “我” 陀螺。第六部分(11-13 自然段):陀螺给 “我” 带来欢乐和自豪。第七部分(14 自然段):明事理,总结全文,点明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的道理。(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变化学习第一部分指名朗读第 1 自然段,思考:陀螺有哪些名字?这些名字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陀螺的不同名字,如 “冰尜儿”“角锥” 等,体会这些名字的形象性和趣味性。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玩具名字?为什么这些名字会让人印象深刻?学习第二部分自由朗读第 2-3 自然段,思考:陀螺是怎么制作的?制作陀螺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学生找出描写陀螺制作方法的语句,如 “做冰尜儿用的是木头,柳木、榆木、松木、枣木、梨木都可以。抽打冰尜儿,当然是在冬季的冰天雪地里,最好的场所是冰面。” 等,了解制作陀螺的材料和步骤。提问:如果让你自己制作一个陀螺,你会选择什么材料?为什么?你觉得制作陀螺的过程中哪个环节最有趣?学习第三部分默读第 4 自然段,思考:陀螺的玩法是怎样的?玩陀螺有什么技巧?引导学生理解陀螺的玩法,如 “一鞭一鞭地抽打,让它旋转起来,在冰面上飞舞。” 等,体会玩陀螺的乐趣。提问:你玩过类似的玩具吗?它们的玩法和陀螺有什么不同?你觉得玩陀螺需要注意什么?学习第四部分指名朗读第 5-7 自然段,思考:“我” 制陀螺的过程是怎样的?“我” 的心情如何?学生找出描写 “我” 制陀螺过程和心情的语句,如 “然而一个孩子无论如何是削不出高质量的陀螺的,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等,体会 “我” 的懊恼和无奈。提问:你在做某件事情失败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你是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的?学习第五部分自由朗读第 8-10 自然段,思考:叔叔为什么要送 “我” 陀螺?“我” 收到陀螺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理解叔叔送陀螺的原因,以及 “我” 收到陀螺时的兴奋和期待,如 “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 等。提问:你有没有收到过让你特别惊喜的礼物?当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怎么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的?学习第六部分齐读第 11-13 自然段,思考:陀螺给 “我” 带来了哪些欢乐和自豪?“我” 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找出描写陀螺给 “我” 带来欢乐和自豪的语句,如 “我的陀螺刚一露面,就招来了一顿嘲笑。”“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品到了幸运的甜头。” 等,体会 “我” 从懊恼到自豪的情感变化。提问:你在什么时候会感到自豪?你觉得自豪对一个人有什么影响?学习第七部分默读第 14 自然段,思考:“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这句话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即不能只看外表来评价一个人或一个事物,就像陀螺虽然长得不漂亮,但却很厉害。提问:你能举一些例子来说明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这句话的道理吗?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外表和内在?(四)分析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用成语进行描写,生动形象。如 “重整旗鼓”“不甘人后” 等成语,准确地表达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如 “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把快乐比作过冬的燕子,形象地表现了 “我” 失去快乐的心情。注意刻画人物的心情。通过描写 “我” 在不同阶段的心情变化,使读者更能感同身受,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或游戏,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短文,介绍这个玩具或游戏的特点、玩法以及自己玩的过程中的心情变化。学生完成写作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分享,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进行展示,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童年游戏的图片和视频,如跳皮筋、踢毽子、打弹珠等,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游戏经历。组织学生讨论:童年游戏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意义?我们应该如何珍惜童年时光?学生们分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有的说童年游戏可以让我们锻炼身体,有的说可以让我们结交朋友,有的说可以让我们学会合作和竞争。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评价,引导学生认识到童年游戏的重要性,珍惜童年时光。教师推荐学生阅读高洪波的其他作品,如《我喜欢你,狐狸》《种葡萄的狐狸》等,让学生在课后阅读,进一步了解高洪波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六)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有的学生可能会说认识了很多生字新词,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学会了分析课文的方法,有的学生可能会说体会到了童年的美好。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同时也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教师总结:《陀螺》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童年时对陀螺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仅了解了陀螺的制作方法和玩法,更体会到了作者在玩陀螺过程中的心情变化,明白了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像作者一样,保持对生活的热爱,珍惜童年时光,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六、教学资源有关高洪波的录像资料、图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问题卡片。高洪波的其他作品。七、教学板书设计陀螺一、陀螺的名字二、陀螺的制作方法三、陀螺的玩法四、“我” 制陀螺(懊恼)五、叔叔送 “我” 陀螺六、陀螺给 “我” 带来欢乐和自豪(自豪)七、明事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引导、朗读感悟、小组合作、读写结合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学习写作方法。同时,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忆童年游戏经历,阅读高洪波的其他作品,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关注不够,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将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