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道法学科【单元考点大通关】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复习学案1.我们生活在法律中,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常与我们相伴。2.法律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生)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权利,学习知识、快乐成长。3.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纪律、道德和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4.(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5.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刑法规定了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对于犯罪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惩罚。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6.民法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民法保护了我们的生命、(健康)、(名誉),保护我们的房屋、(用具)、(储蓄),民法指导人们签订和履行合同,调整生产、(贸易)、(消费)等社会关系。7.除了刑法和民法,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还有行政法等法律。行政法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公共事务,为公众提供服务。8.在法律的大家庭里,这些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它们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保障着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9.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10.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法律保障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法律督促我们积极承担起对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11.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合法的行为受到(保护),违法的行为受到(制裁)。当争议和冲突发生时,国家行政、司法机关依据法律作出公正的处理。12.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坚强盾牌。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如果经济困难,可以通过(法律援助),获得政府提供的免费法律服务。13.人人依法享有(权利),人人依法履行(义务)。在法律的指引和保护下,个人和家庭快乐、幸福,社会与国家公正、和谐。14.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同时,宪法也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15.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颁布的。(2014)年,我国将(12)月(4)日设为国家宪法日,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国家设立宪法日具要重要意义。16.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1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斗的结果。国家宪法日的设立,让宪法意识植根人心,这正是(忠于)宪法、(维护)宪法的具体体现。18.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管理国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19.国家宪法日一年只有一天。但是我们对宪法的认识,不能止于这一天。通过丰富多彩的宪法传宣传教育活动,我们能更好地(学习)宪法,(了解)宪法。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更要做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保证宪法实施。20.在法律体系中,宪法与其他法律法规不同,它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国家的(根本)法。树根给枝叶输送营养,枝叶在树根支撑下成长。宪法就如同(树根),其他法律就好比繁茂的(枝叶)。21.宪法是国家(总章程),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其他法律只规定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内容。22.在我国,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23.我国宪法保护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防止国家机关(滥用权力)。任何公民的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24.一个国家必须有一个最高的法律权威,任何人都必须在这个权威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这个权威就是(宪法)。25.树立宪法权威,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宪法)知识。了解宪法如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我们就能体会它在国家和国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它是我们行动的根本(依据)。26.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从事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都没有超越宪法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应该得到(追究)。一、选择题(20分)1.公交车上一位大学生没有给身旁的老人让座,受到了很多人的谴责,这位大学生违反了( )。A.纪律 B.道德 C.法律 D.秩序2.2023年的国家宪法日主题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主题旨在提醒人们始终保持爱国情怀,积极进取,讲诚信、遵守规则,向着友善的社会关系前进。我国的国家宪法日是( )。A.12月4日 B.12月12日 C.12月13日 D.1月10日3.2023年10月24日下午闭幕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任命阴和俊为科技部部长,蓝佛安为财政部部长。根据宪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上述人员依法进行宪法宣誓。宪法宣誓( )。①体现了国家工作人员对宪法忠诚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②增强广大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③鼓舞社会公众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培育宪法信仰。④举行了宣誓意识就能确保国家工作人员不犯错误。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4.丽丽家小区门口车辆乱停乱放导致交通拥堵,应该找( )解决。A.民政部门 B.公安交通管理部门C.医疗保障部门 D.市场监督管理部门5.生活中处处有法律的身影,以下事情与法律有关的是( )。①工人在工厂里做工 ②适龄儿童在学校里学习③车辆在道路上行驶 ④顾客到超市购物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6.小明的爸爸与工厂签订就业合同,签订合同所依据的法律属于( )。A.刑法 B.民法 C.行政法 D.治安管理处罚法7.小明的爸爸被施工队拖欠工资,你同意下列哪种做法( )。A.依照《侵权责任法》向老板索要工资B.依照《劳动法》申请劳动仲裁C.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向公安局报案D.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向交警队举报8.( )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A.民法 B.刑法 C.行政法 D.地方性法规9.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我们应该( )。A.感觉打得赢就打一架 B.善于运用法律武器C.感觉打不赢就忍下来 D.据理力争,先吵一架10.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的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二、填空题(8分)1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 )的保障书。12.( )与其它法律法规不同,它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国家的根本法。13.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 )和权威性。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 )。14.根据宪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把孝道正式写入法律,每年的( )月初( )为老年节。15.刑法是规定( )和刑法的法律,民法是维护人们日常( )的主要法律。三、判断题(20分)1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17.某区政府在房屋拆迁中毁坏了小强家的屋内合法财产,小强爸爸要求依照宪法规定进行赔偿,拆迁办工作人员说:“宪法算什么!我们是按照市拆迁条例执行的,不违规!” ( )18.我国将每年的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19.2023年国家宪法日主题: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20.设立国家宪法日,只是增加了一个纪念日。( )21.道德与法律都是国家制定的具有强制力的政策法规。( )22.法律与道德相同,都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 )23.12周岁是法律准许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的最低年龄。( )24.2004年,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 )25.爸爸跟同学聚会喝了一点儿酒,他坚持要自己开车回家。( )四、连线题(10分)26.连线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女性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人身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劳动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 物质帮助权27.我会连。第十二条 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张天的父亲向税务部门缴纳个人所得税 。第十三条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王明破坏路灯被公安机关拘留。第五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市政府在拆迁中损毁个人合法财予以赔偿。第二十六条 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它公害 县政府投入资金植树造林。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刘某在微博上谩骂同事张某,人民法院判决刘某向张某公开道歉。五、简答题(15分)28.2023年6月15日,国务院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国务院总理李强监誓。宣誓仪式上,国务院任命的55个部门和单位的81名负责人依法进行宪法宣誓,领誓人手抚宪法,领诵誓词,其他宣誓人列队站立,跟诵誓词。想一想,举行宪法宣誓仪式有什么意义?简述三点。29.宪法的权或在于实施,宪法的生命也在于实施。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少年,要让宪法成为“行动上的宪法”,而不是“书本上的宪法”。对此,我们青少年应如何行动?30.法律的大家庭里,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请列举四部你所了解过的法律(只写法律名称)。六、辨析题(7分)31.某男子在微信上侮辱因公殉职的警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被行政拘留十日。该男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吗,为什么?七、综合题(20分)32.请结合二十大报告内容,完成以下“树立宪法权威,坚持依法治国”的问题。我们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1)我国的国家宪法日是每年的______月______日。(2)说说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哪些权利和义务?(至少各写出3条)(3)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请说说你对宪法的理解。33.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有些人遵守规定,守护他人,守护自己。也有一些人无视规定,害人害己。有一位老太太在明知道自己来自高风险地区的情况下,私自外出,没有上报社区,并多次不戴口罩出入人员密集之地,在她确诊后导致多名人员确诊。最终也因涉嫌妨害公共安全罪被刑拘。(1)这件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请你说一说与你的生活中息息相关的法律有哪些?至少说出六个。参考答案:1.B2.A3.C4.B5.A6.B7.B8.A9.B10.D11.权利12.宪法13. 强制力 义务14. 九 九15. 犯罪 生活秩序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①能够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维护宪法权威的意识;②能够增强国家工作人员履职尽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③能够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的情感;④能够增强国家工作人员忠于人民的意识;⑤能够增强国家工作人员廉洁奉公的意识;⑥能够增强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⑦能够培育和弘扬宪法精神;⑧能够增强国家工作人员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意识;⑨有利于依法治国;⑩有利于建设法治国家; 有利于促使国家工作人员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29.开展宪法晨读;举行“宪法在我身边演讲”比赛活动;开展宪法板报。3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31.不是犯罪行为。李某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李某,受到了行政处罚,属于行政违法行为,也是一般违法行为,不是犯罪行为。32.(1)12;4(2)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自由权、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休息的权利等;基本义务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接受义务教育的的义务等。(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33.(1)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安全交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