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单元要求通过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这与初中诗歌学习不同,初中诗歌主要是讲词义和诗句大意,内容深一点的也讲时代背景。本课与初中诗歌学习相比,重在对文本的鉴赏审美及对作者思想情感的分析。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精髓,让学生在他们记忆的黄金时代学习诗歌,可以更好地领悟和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到了不少的诗歌,对诗歌鉴赏基本方法有了一定的把握,只是在技巧的熟练运用上还有待提高。另外,学生对陶渊明其人其诗也不够了解。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①知人论世,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所含蕴隐士情怀。②品读诗歌,通过诗中形象及语言的分析来把握诗歌的鉴赏手法。③背诵《归园田居(其一)》。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课前查找资料和阅读“知识链接”中的有关材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②通过课前独学,梳理诗歌词句意义,初步了解本诗的内容。③通过自学、讨论、探究等方式,把握诗歌的艺术手法,体会景所蕴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体会陶渊明精神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通过诗中形象及语言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教学难点:感悟诗人的隐逸情怀,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体会陶渊明精神的现实意义。教学方法: 教法:1、诵读法;2、探究法;3、讲析法;4、点拨法。学法: 诵读 、思考、合作探究式。授课类型: 新授课教学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人生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差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有过舍得,他舍弃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却得到了田园的清新自然。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设计意图:由舍得的话题引入,引起学生更深的思考,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学习目标 (ppt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1、知人论世,理解诗歌内容。2、反复吟咏,把握意象,体会意境,体会诗歌的表达技巧。3、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体会陶渊明精神的现实意义。4.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四、知人论世 整体感知1.走近作者——陶渊明其人2.走近作品——诵读3.思考解惑 : 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提问: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程度,此设计意图就学生在课前的预习过程中疑难知识点进行解疑)五、鉴赏诗歌思考探讨一、诗人描写田园时选取了哪些意象?田园的景色有何特点 (从意象、意境的角度简析)思考探讨二、诗人在描绘田园美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作者怎样的感情?(问题的设置解决本文的重难点知识,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锻炼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总结整理让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六、课堂探究作者归隐后的现实生活怎样,为什么又将田园生活写的如此美好呢?(这一问题的设置,教师通过对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启发学生对诗人精神世界的探究,引导学生理解陶渊明的人生追求)提示点拨:(1)“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五柳先生传》(3)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 》教师总结: 诗人厌恶污浊的官场,热爱自由的田园生活,所以对官场不留恋,面对贫苦困顿的生活不抱怨现实。他隐去现实的艰难和潦倒,写出了心中美好的田园生活,表达了自己的追求,这也是他高尚人格的体现。七、课堂拓展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的归因?假如你是陶渊明你会如何选择?(此问题的设置在于引导学生理解陶渊明精神的现实意义 )(学生讨论 回答)教师总结:学习陶渊明对于今时今日的人们来说我觉得最大的意义不在于他的选择,而在于他的舍弃,他选择了归隐,舍弃了名利、舍弃了富贵;他能在浑浊的现实中追求自己的原则;能在一尘不染的现实里关照自己的本性;能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能够“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这一点,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需要足够的勇气。所以,无论时代怎么改变,世事怎么变迁,陶渊明和他文如其人的淳朴诗作都不会褪色,他一直是,并永远是永恒的经典。八、学生背诵《归园田居(其一)》九、作业1、课后写出学习本节课的收获及感悟。2、运用本诗中所学的表现手法,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描绘自己心目中理想生活的文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