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节 速度的测量1.学会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2.会运用v=计算和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3.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秒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4.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全过程。5.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6.通过测量平均速度的活动感受科学就在身边。7.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重点:用秒表和刻度尺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难点:设计实验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多媒体课件、长木板、小木块、玩具小车、刻度尺、秒表、金属片。一、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跑步比赛时计时员计时的照片,教师描述一些比赛中计时的情况。同学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 根据公式v=,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表来测量。今天我们就用表和尺子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二、合作探究 实验探究: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实验目的: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实验原理:测得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根据v=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器材:长木板、小木块、玩具小车、刻度尺、秒表、金属片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步骤:(1)把小车放在斜面(用长木板和小木块组合构成)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表中。(2)用秒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3)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路程 时间 平均速度s1= t1= v1=s2= t2= v2=(1)实验设计是否有不合理、不充分以及不完善之处?(2)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失误?是如何解决的?有哪些值得别人借鉴的经验?(3)测量结果是否可靠?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评估,提出各小组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宝贵经验,分析实验误差。(1)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准确测量时间。测量时,小车开始运动的同时开始计时,小车撞击金属片的同时停止计时。(2)为了使实验操作方便,斜面的坡度不宜过大。第4节 速度的测量本节课是实验探究课,要求学生掌握利用刻度尺和秒表测物体平均速度的基本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手动脑,并积极参与实验。教师安排实验时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通过学生团队间的协作方式,进行合理的方案设计,并对设计的方案从理论上的正确性、操作上的可行性进行交流讨论、质疑和完善。教师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同时又锻炼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