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节 运动的快慢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5.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知道科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7.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计算 。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平均速度的概念。多媒体课件。一、情景导入教师播放视频:杭州亚运会女子100 m短跑葛曼棋夺冠视频。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竞走和赛跑的项目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跑得最快;动车比火车能更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更快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就能知道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了。如图所示,大家一定还记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得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同学们思考一下“裁判员”通过比较什么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取胜的呢?请同学们在今天这节课中寻找答案。二、合作探究 速度1.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多媒体展示图片:游泳比赛的现场图。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同学们交流讨论上述问题得出: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在相同时间内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即游相同路程看谁用的时间最短。并交流讨论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时间比路程;②相同路程比时间;③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2.速度为了方便,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速度”,来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1)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作速度。(2)公式:v=。(3)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4)单位: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或km·h-1。(5)单位换算:1 m/s=3.6 km/h。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我们上学步行的速度通常约为1.1 m/s,骑自行车时的速度约5 m/s,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轿车的速度通常可达33 m/s。 匀速直线运动如图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图甲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图乙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判断两辆汽车分别做的是什么运动?同学们分组交流讨论上述问题,各小组交流后给出讨论结果。(1)图甲中汽车做直线运动时,在相同的时间通过的路程相等,它的速度是不变的。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作匀速直线运动,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2)图乙中汽车做直线运动但速度在时刻变化。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常常是变化的,即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作变速直线运动。(1)研究物体运动时,我们可以用v=来粗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作平均速度,平时我们说的速度多数是指平均速度。(2)平均速度用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但不能精确地知道它的运动情况,即不知它何时加速,何时减速,何时中途停留。(3)我们说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出在哪段时间内,或在哪段路程中,否则平均速度的含义就不确切了。在公式v=中,s和t之间有着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s一定是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t一定是通过路程s所用的时间。速度之最(1)如果按比例放大的话,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动物是一种名字叫“虎蛱”的昆虫,放大到质量和人一样,它的速度可以达到400 km/h。(2)爬行类动物的速度冠军是原产于墨西哥和中美洲的一种蜥蜴,它逃跑时的速度可达34.9 km/h。(3)爬行类动物的游泳冠军是太平洋中的棱皮龟,其速度最高达35.2 km/h。(4)飞得最快的昆虫是澳大利亚蜻蜓,它短距离的冲刺速度可达58 km/h。(5)跑得最快的鸟是鸵鸟,奔跑时的速度可达72 km/h。(6)长跑最快的动物是藏羚羊,它具有特别善奔跑的优点,奔跑速度可达70~110 km/h。(7)陆地上短跑最快的动物是非洲的猎豹,其最快速度可达113 km/h。它的长距离奔跑速度仅为50 km/h左右,它以最快的速度奔跑只能维持1 min,接着便得花上20 min的时间喘息恢复。(8)长距离游得最快的鱼类是金枪鱼,游速达30~50 km/h,最高游速可达160 km/h。(9)短距离游得最快的鱼类是旗鱼,游速达120 km/h,比轮船正常航行的速度要快到三四倍。(10)长距离飞得最快的动物是尾部有脊骨的褐雨燕,也称楼燕,它的速度高达170.98 km/h,最快速度可达352.5 km/h。(11)短距离飞得最快的动物是游隼,它俯冲时飞行迅速,在天空中向下俯冲速度最高可达460 km/h。 速度的计算既然我们知道了粗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我们就来尝试解决一些与速度有关的实际问题吧!【例】小明在百米赛跑时前50 m用时6 s,后50 m用时7 s,小明前、后50 m及百米赛跑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解:前50 m平均速度v1==≈8.33 m/s;后50 m的平均速度v2==≈7.14 m/s;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v===≈7.69 m/s。第3节 运动的快慢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知道了为什么要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就是物体运动的速度,其实通过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也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只不过后者比较起来不方便罢了;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以后我们学习的关键,我们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会从不同的信息渠道收集关于速度计算的条件,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求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