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节 运动的描述1.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2.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3.观察生活中的各种运动现象,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4.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5.通过课外的拓展学习了解运动的有关知识,感受技术进步带来的精彩纷呈的特技运动效果。重点:对机械运动的理解。难点:参照物概念的理解及参照物的判断,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多媒体课件。一、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视频:春风拂柳、夏雨悠悠、秋风落叶、冬雪纷纷……(视频详见教学课件)教师提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回答:它们都在运动)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机械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 000 m的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令他吃惊的是,当他抓到这个小东西时发现它竟是一颗子弹。飞行员为什么能抓到高速飞行的子弹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二、合作探究 机械运动春天,春风拂柳;夏天,蜻蜓点水;秋天,风扫落叶;冬天,雪花飘洒;发射场上,火箭腾空而起;高速公路上,汽车飞奔疾驶……体会并比较列举的这些物体运动的例子,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上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 参照物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相对于谁来说的呢?即如何恰当地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呢?教师进行实验:将书本放在讲桌上,把钢笔放在书本上,用手缓慢地推动书本,使书本载着钢笔沿桌面向前移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1)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2)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有无变化?(3)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4)选择不同的标准,钢笔和书本的运动情况一样吗?同学们交流讨论上述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得出问题的答案。(1)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2)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3)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4)选择作标准的物体不一样,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一样;如果以桌面作标准,书本和钢笔就都是运动的;如果以书本作标准,钢笔就是静止的。(1)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如果我们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的物体(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个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变化,那么这个物体就是静止的。(2)参照物的选择:①不能将研究对象选作参照物;②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③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参照物。参照物与参考系参照物是一个具体的物体。我们对运动只做简单的对照与比较时用参照物就可以了。而参考系是相对完备的数学框架,在这个框架内可以解决各种形式的复杂的运动问题,坐标系是参考系这个数学框架的具体形式。举个例子,如果只考虑地球和太阳两个物体,以太阳为参照物,我们说地球在运动。这就是所谓的简单的对照。但是我们不可能只通过参照物就求出运动物体的具体运动状态,比如轨道方程等等。要求出轨道方程,我们就需要在参照物上选择一个基点,比如说在太阳中心建立一个坐标系,这样我们就可以用这个坐标系中的空间变量(x,y)和时间变量(t)来表示地球运动的轨道曲线,F=f(x,y,t)。这种被假定为静止的,并以它为标准来描述运动的坐标系,就叫作参考系。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从上面的事例可以看出,同一情景下的物体,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不同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多媒体展示图片: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的对话;车辆与联合收割机。(1)为什么同一个人(乘客)相对于不同的观察者(司机、路旁的孩子们)来说,得到的运动情况截然不同呢?(讨论回答:两个不同的观察者以各自选定的不同参照物来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孩子们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认为汽车、司机、乘客前进得真快;司机以汽车为参照物,认为乘客没有动)(2)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什么为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以什么为参照物,卡车或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为什么?(讨论回答:选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卡车以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以卡车为参照物都是静止的,即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相对静止)(1)整个宇宙中的物体都是运动着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所以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体的静止只是相对的,平时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2)参照物选择的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所以确定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选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第2节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描述首先引领学生探讨“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是相对什么而言的?”“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在头脑中形成初步感知,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交流,要求人人放开束缚畅所欲言,教师在各组间巡视点拨,看到同学们举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去说明上面问题,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给每组发下一张表格,让各组归纳这节内容的知识要点。全班通过汇报、总结、教师作简单概述,并纠正交流中出现的片面认识。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就说它在运动”这种说法的不完整性,鼓励小组内讨论“怎样描述这话才具有准确性”。学生从实例中得出答案。学生掌握了重点知识后,教师继续拓展、延伸。为什么“飞机怕鸟”?让学生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讨论解决,把问题逐步深入,学生积极讨论,这样难题就迎刃而解了。整节课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学习效率自然事半功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