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医疗与公共卫生——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大单元知识清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医疗与公共卫生——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大单元知识清单

资源简介

(32)医疗与公共卫生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一、历史上的疫病
1.概念:指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2.种类
(1)天花
时间 概况
古埃及时期 席卷尼罗河沿岸,法老拉美西斯五世也罹患天花
18世纪 肆虐欧洲,彼得二世、路易十五等多位君主死于天花
中国清朝 康熙皇帝得过天花:被天花传染的普通百姓不计其数
(2)鼠疫:6世纪时,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造成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一半;14世纪时,欧洲鼠疫大流行,被称为“黑死病”。
3.影响: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甚至导致政治、经济的变动。
4.防治措施
项目 时期 成就
重视公共卫生 中国古代 不少地方官在任期间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在大灾之后及时掩埋尸体,发放药物,采取各种方法预防疫病
古罗马 把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当作重要工程
疫病防治 东晋 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明代 中国古人为了防治天花,发明了人痘接种。此法在明代中期已经广泛使用,后来传到欧洲
建立救济机构 西汉后期 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
隋唐时期 寺庙病坊也收治病人
古罗马 医院收治疫病患者
近代医学的进步 18世纪晚期 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法,使天花的发病率大大降低
19世纪 生物学家巴斯德创立的巴氏灭菌法,被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
1928年 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改变了人类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的状态
二、中医药的成就
时间 主要成就
战国 扁鹊已经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进行诊断
西汉 《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家经验,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东汉晚期 ①华佗精通外科手术,创制了麻醉药“麻沸散”以及健身方法“五禽戏” ②医学家张仲景因族人大量死于伤寒,立志从医,积累临床经验,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唐代 ①《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②孙思邈著成临床百科全书《千金方》,他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明代 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新中国成立后 ①在中西医结合方针的指导下,新老中西医团结协作,不断总结临床经验,使得中医药的治疗水平取得长足进步 ②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受到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关于青蒿抗疟记载的启发,从青蒿中分离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对人类防治疟疾发挥了巨大作用。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③21世纪以来,中医药蓬勃发展,走向世界
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1.西医发展:近代以来,西医以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在解剖学、诊断学、药学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
2.西医传播
(1)明末清初:西医传入中国,但影响有限。
(2)鸦片战争后
西式医院建立 这些医院分科完备,技术先进。牛痘接种法、麻醉术、放射技术陆续被引入中国
西医院校建立 它们把教学、科研与临床结合在一起,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西医人才
借鉴西方公共卫生措施 西医凭借其特有的消毒、化验等手段,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传染病、隔离传染源、治疗感染者、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些大城市借鉴了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起来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体系
1.体系构成:包括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等内容。
2.体系建设
(1)西方国家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内容 具体成就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①各层级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 ②公共卫生监督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威胁人类健康的麻、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控制
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药品供应得到基本保障;城乡居民享有一定的医疗服务权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广现代医疗保障制度 ①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2)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内容 具体成就
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国家搭建起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推行计划免疫,积极防治传染病,把食品、饮用水、药品的安全监督视为重要的工作
医疗机构的服务职能扩大 ①逐步把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等内容纳入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 ②药品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国家规范药品收费标准,加大医疗扶贫力度
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①20世纪60年代,国家已经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②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1.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1)世界: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基础医学突飞猛进,为治疗一系列威胁人们健康的疑难杂症奠定了基础;许多国家把防疫工作视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中之重,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孕产妇与初生婴儿死亡率大大降低;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增长。
(2)中国:医疗技术发展迅速,在断肢再植手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人造瓣膜、试管婴儿等领域都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人民健康状况明显改观,平均预期寿命达到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1)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和地区注重公共卫生的建设;刷牙、洗手、洗脸、洗澡等行为成为个人卫生习惯。
(2)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把公共卫生事业当作一件大事,开展形式多样的清理环境、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的爱国卫生运动,有助于人民群众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
3.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
(1)讲卫生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2)注重精神卫生,大力普及精神医学知识;普通人也重视心理健康,从而实现身心幸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