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6课《散文二篇》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 年级上册教材解析:本课选自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包括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和罗素的《我 为什么而活着》两篇散文。《永久的生命》通过对生命的感悟,表达了对生命永 不休止的歌颂,体现了作者豁达的胸怀;《我为什么而活着》则阐述了作者活着 的三个理由: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展现 了作者的高尚情怀。教学设想: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品味富有哲理和触动人心的语句, 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通过问题探究,深入理解文章的表现手法和作者的 情怀。此外,还将安排仿写练习,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展示相关语句,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溪水从湖泊注入大海,一路上都在不停地奔流;陨星划过长空,每分每秒都在 燃烧;它们的“真美”,它们的“意义”,就存在于整个活动过程当中。假如我们用 一生的时间,只为等待最后才可能到来的那个好时刻,而忽略了整个生命的过程, 就实在是太愚蠢了。——严文井烟囱从早到晚不断地排出一股股浓烟;这本来是烟囱该做的事。所以他从来不 声不响,更不为这件事自吹自擂。——严文井幸福的生活是一种由爱鼓舞、由知识指导的生活。——罗素青年时期是豁达的时期,应该利用这个时期养成自己豁达的性格。——罗素 2.介绍作者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 社社长等职。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近作》《严文井童话集》《严 文井童话寓言集》等。《严文井散文选》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 奖。罗素(1872—1970),二 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 会活动家之一。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 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 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二、自读感悟3.大声朗读课文,画出最有哲理、最感动自己的语句。 4.参考句式进行思考:课文主旨:作者通过..,表达了..,体现了....富含哲理的句子:我觉得“...”这个句子最有哲理,它..触动自己的句子:我觉得“...”这个句子最打动我,因为....三 、班级展示(一 )《永久的生命》 5.思想主旨作者通过采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先呈现青春易逝、时光一去不复返的客观 事实,引发读者的悲凉和无奈,接着指出生命自身是神奇的,不断流动,代代接 续,永远不朽,表达了对生命永不休止的歌颂,体现了作者豁达的胸怀、舒畅的 心境。6.富有哲理的句子我觉得“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 界以芬芳。”这个句子最富有哲理,它交代出了生命像花儿一样,虽然终将要凋零 逝去,但它却在不断延续,不断繁衍,永不休止,实现了永生永存,始终能够给 世界带来活力和新鲜。我们应该赞叹生命的这种代代延续。7.触动自己的句子我觉得“那些暴君们能够杀害许多许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这个句子 最触动我,因为它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事实:暴君的无理与傲慢、残忍与杀戮只 能消灭部分的个体生命,却无法消灭代表正义的力量,因为生命在代代接续,永 远不朽。所以,我们应当为那些为了人类正义事业而献身的生命致敬,也应该为 他们感到欣慰,因为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正义的生命在不断延续。(二 )《我为什么而活着》 8.思想主旨作者罗素通过开门见山地回答题目提出的问题,给出了“我为什么而活着”的答 案: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表达了作者对 爱情真谛的认识和神圣性的歌颂、对丰富而奇妙知识的渴求、对人类苦难的深深 同情。表现了作者可贵的认识、高深的思想以及博大的情怀,带给读者深深的震 撼和感染。9.富有哲理的句子我觉得“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 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个句子最富有哲理,它交代了作者认为爱情是神圣 的,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以圣洁的心灵来关照和看待爱情,它能让人看到圣徒和诗 人们所想像和描绘的天堂景象。作者的观点引领人走向神圣和高远,假如我们能 做到用这样的神圣的心态来对待爱情,我们必会抵达爱情的彼岸。10.触动自己的句子我觉得“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被折磨的受 害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 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这个句子最触动我。因为它写出了作者悲天悯人的 博大情怀,作者为人类的种种不幸而感到悲伤和同情,渴望他们能从不幸和悲惨 中解脱出来,可是个人的力量却又无可奈何,力不从心。我们被作者的情感所感 染,我们也应该向作者罗素学习。四、问题探究11.“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来洗涤, 再把它补好。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这段文字使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作者把人生和衬衣进行对比。一件衬衣脏了、 破了可以通过洗涤和修补重现本来的模样,而人生却不能如此。也许我们能够忘 却曾经的忧愁,但是岁月的风霜所留下的痕迹却一定会体现在人的身体和容颜上。对比能够突出青春易逝、机体不断衰老的事实,印证了“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 来”“我们都非常可怜!”这一观点。12.《永久的生命》一文的主旨在于感谢生命的奇迹,赞美生命的不朽,可一上 来却用一种悲伤、低沉的情感基调讲述了时光容易流逝,青春不能长在。这是一 种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使文章情节多变,波澜起伏,造成前后鲜明对比,更有 利于突出本文的主旨:对生命自身奇迹的咏叹,对生命不朽的歌颂。给读者留下 更为深刻的印象。13.阅读《我为什么而活着》第二自然段,作者追求爱情的原因有:我寻求爱情,首先是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 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 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 景象的神秘缩影。14.爱情是两个孤独的灵魂神奇的不期而至,是走过人生沙丘之路上彼此的搀扶 和陪伴,它能带给我们的是心灵的关照与慰藉。爱情需要彼此的吸引,更需要真 诚的付出和勇敢的担当。15.读完第四自然段,作者罗素具有悲天悯人、关心疾苦的普世价值和大爱无边 的情怀。我们应该用哀伤的、深沉的、悲壮的情感和语气来朗读这段文字。五、深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文章的情感和韵味。六、作业设计仿照本课所学两篇散文的语言风格,写一篇有关对人生感悟的哲理散文。 要求:语言优美、有真情实感、角度自选,字数200以上板书设计:散文二篇1.主题思想《永久的生命》:通过对生命的感悟,表达对生命永不休止的歌颂,体现豁达 胸怀。《我为什么而活着》:阐述活着的三个理由,展现高尚情怀。 2.最富有哲理的句子《永久的生命》: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 不断给世界以芬芳。《我为什么而活着》: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 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3.最触动人的句子《永久的生命》:那些暴君们能够杀害许多许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 《我为什么而活着》: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 者被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 4.欲扬先抑的手法《永久的生命》:先呈现时光易逝的悲凉,再突出生命的不朽。 5.对爱情神圣性的认识《我为什么而活着》:爱情是神圣的,能让人看到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6.悲天悯人的情怀《我为什么而活着》:对人类苦难的深深同情,渴望他们解脱不幸。教学心得:在教授《散文二篇》时,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了文章 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学生们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对富有哲理和触动人心的语 句的理解,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同时,通过问题探究,学 生们对文章的表现手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在今后的教学 中,应继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让他们 在文学的世界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感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