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冲入总督府的起义军总督府大门总督府牌子被打断清廷龙旗掉落地上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9课 辛亥革命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革命志士在武昌起义前发动的起义概况。(时空观念、唯物史观)2.通过研读史料,分析武昌起义爆发的条件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通过了解革命党人积极投身革命事业的事迹,感受他们英勇抗争、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素养目标第9课 辛亥革命一、革命志士的奋斗看图说一说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前发动了哪些起义?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山岗起义阅读教材,简述这些事件的经过、结果。一、革命志士的奋斗1.萍浏醴起义时 间:领导人:地 点:结 果:地 位:影 响:1906年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失败,刘道一等在长沙遇害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半壁东西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孙中山赋诗深切哀悼刘道一祖籍湖南衡山,生于湘潭。青年时代,追随其兄刘揆一从事革命活动。1904年,加入华兴会,联络会党准备起义,事败后流亡日本。次年,参加同盟会。1906年,同盟会本部派会员刘道一、蔡绍南从日本回到湖南活动,宣传同盟会的纲领。他们打算分三路起义,后因消息泄露提前发动。12月初,龚春台等在江西萍乡高家台起义,12月6日攻克上栗,起义迅猛发展。萍乡、浏阳、醴陵等地群众纷纷响应。起义军推举龚春台为都督,发布中华国民军起义檄文,以同盟会的纲领为号召,宣布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建立共和民国。数日之内,起义军增至3万余人,屡败清军,声势浩大。后清政府调集数万军队进行镇压,起义失败,刘道一等先后被捕牺牲。刘道一是留日学生中因反清革命被杀害的第一人,也是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第一个烈士。一、革命志士的奋斗2.安庆起义时 间:领导人:地 点:成 果:结 果: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失败,徐锡麟死难。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同盟会群英中文武双全的奇女子——巾帼英雄、鉴湖女侠秋瑾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创办我国第一份妇女报刊,提倡男女平等参加安庆起义,被叛徒出卖慷慨赴死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遗言“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而流血牺牲的,请从我秋瑾开始吧!”秋瑾是一个带头打破“三从四德”这种封建束缚的“新女性”,是一个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驱者”。——周恩来徐锡麟(1873-1907年)浙江绍兴人。光复会会员。曾游历日本。1905年在绍兴创办大通学校,宣传革命排满,暗中积蓄革命力量。与秋瑾策划皖、浙同时起义。起义失败后被杀。一、革命志士的奋斗3. 广西起义时 间:领导人:经 过:结 果:1907年孙中山、黄兴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起义军奋战七昼夜。失败孙中山黄兴黄兴,(1874--1916) ,湖南长沙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孙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先驱和领袖,与孙中山“孙黄”并称。1916年10月31日,病故于上海。孙中山在阵地为伤员包扎,并亲手发炮,竟打得很准。他慨言道:“反对清政府二十余年,此日始得亲发炮击清军耳!”一、革命志士的奋斗4.广州黄花岗起义背景:时间:地点:领导人:经过:结果:1910年,孙中山同黄兴、赵声等人商讨在广州举行起义。会后,孙中山赴欧美各国募集起义经费,黄兴到香港设立统筹部,作为起义的领导机关。广州1911年4月孙中山、黄兴、赵声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临时决定提前举事。他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吓得爬后墙逃走。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失败。黄兴绝笔书一、革命志士的奋斗4.广州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装起义。在这次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等80多人英勇牺牲。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蜇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已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材料研读历史意义: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一、革命志士的奋斗合作探究:这些革命志士有何的品质精神值得人们学习?武装起义先后遭遇失败,为何革命者屡败屡试?又何作用?刘道一22岁就义徐锡麟35岁就义秋瑾32岁就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平均年龄29岁精神: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百折不挠、勇于为理想献身......失败原因:①群众基础薄弱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作用: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振奋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意识,让更多人投身到反清斗争。二、武昌起义1.准备活动一次大的革命行动往往要有一定的时间来聚集能量,而辛亥革命的能量正是从1894-1911年聚集的,武昌起义是其能量的释放。 ——金冲及《辛亥革命史稿》革命前的准备活动①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和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提出②组织基础:③军事基础:④经济基础:⑤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中国同盟会)的建立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二、武昌起义2.有利时机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清政府以铁路国有之名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随后又马上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激起各省民众的反对。四川省的斗争尤为激烈,清廷派出大臣端方率领部分新军入川镇压,致使清军在湖北防御力量减弱。“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要推迟一年半载的。” ——孙中山二、武昌起义3.概况(1)起义准备:(2)主要力量:(3)时间:(4)发动者:湖北新军①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②10月9日,共进会负责人孙武在汉口租界制造炮弹,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清政府到处搜捕革命党人,形势非常紧迫。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营中的革命党人湖北新军为清末张之洞于湖北训练的新式军队。中下层军官不少曾官费派日留学,因而遍布革命党人。当中以共进会及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渗透最广。本是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但湖北新军后来反而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之一。二、武昌起义3.概况:(5)过程1911年1911.10.101911.10.111911.10.91911.10.101911年11月下旬谋划起义士兵首义计划泄露三镇胜利取得胜利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谋划起义孙武等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时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新军工程营革命党人首先起义,夺取军械库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响应,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二、武昌起义3.概况: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武昌起义前夕,由于革命机关被破获,起义重要领导人刘复基等遇害,孙武受伤,蒋翊武被迫逃亡。黄兴、宋教仁等革命领导人也不在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北革命党人自认为“资望”不足,遂请反对革命的新军协统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结果遭到拒绝。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湖北革命党人只得用手枪逼迫黎元洪就位。不久后,湖北的政权、军权逐步完全落到以黎元洪为首的旧官僚手上。黎元洪作为清王朝旧官僚,摇身一变却成为了革命党人的高阶领袖,这反映了革命党的什么问题?革命党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的不彻底性!3.概况:二、武昌起义(6)结果:武昌起义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独立的省份很多是由旧军阀、资产阶级主导——革命不彻底19世纪末1911年10月10日1912年狭义上讲,1911年,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广义上讲,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全过程。狭义的辛亥革命广义的辛亥革命二、武昌起义二、武昌起义4.辛亥革命进步性: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制度)材料一: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1912年2月12日伦敦《泰晤士报》清帝退位诏书二、武昌起义4.辛亥革命进步性: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由资产阶级领导,由人民群众参加,以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以及争取民族独立为目标,并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而进行的革命运动。----摘编自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民族革命:反对外来侵略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民主革命:反对本国专制统治、争取民主自由的革命。政治上: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1.有政党领导2.有理论指导3.唤醒了民众4.有目标有成果二、武昌起义4.辛亥革命进步性:材料三:“皇帝如今都可以被打倒……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 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金冲及思想上: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材料四: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一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吴玉章文集》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二、武昌起义4.辛亥革命进步性:材料五: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一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经济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材料五:1912年3月2日,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社会生活:人们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发生变化,体现自由平等的新风尚。剪辫子劝禁缠足服饰变革4.辛亥革命局限性:二、武昌起义胡绳在《中国共产党七十年》评价辛亥革命是“一朵没有果实的花”,说说你的理解。材料1: 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阿Q正传》材料2:辛亥革命以孙中山先生的解职和袁世凯的登台而结束,实际上是失败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没有改变,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仍然沉重地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吴玉章回忆录》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启示:①在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②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发动和依靠群众。1.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辛亥革命纪念馆陈列着一幅黄兴撰写的对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该对联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萍浏醴起义 B.广西起义C.黄花岗起义 D.安庆起义C考点突破2.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如此重要的地位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 D.黄花岗起义A考点突破3.1912年2月12日,在颁发的《清帝退位诏书》中写道:“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诏书中提到的“民军起事”产生的重大意义在于( )A. 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B. 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C. 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A考点突破4.“早在兴中会成立前后,孙中山和其他革命仁人志士就重视学习和传播民主思想和自然科学,特别是进化论、天赋人权学说、共和政体和自然科学。这些学说,成了人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反对传统封建文化和进行暴力革命、推翻帝制的思想武器,提高了人们的民主主义觉悟,为建立民主共和国做了思想准备。”由此可见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 )A. 终结了封建帝制 B. 促进了思想解放C. 促进了国共合作 D. 实现了民族独立B考点突破考点突破5.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戊戌政变后数年,革命之论渐昌。1903年,章炳麟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著《革命军》,革命之焰益炽。初炳麟与徐锡麟等设光复会于上海,黄兴、宋教仁等亦立华兴会于湖南。是岁,黄兴、宋教仁举事柳州,败后,二人走日本,刊杂志《二十世纪之新支那》,以鼓吹革命。1905年,孙文至日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政治纲领,并在《民报》上阐发为“三民主义”。1906年,萍浏醴起义,失败。1907年孙文领导惠州起义,不克。同年,锡麟、秋瑾举事,不克。同期,保皇派的《新民丛报》主张君主立宪,与《民报》相对峙,公开论战……至1911年武昌起义止,革命派先后发动了十余次反清武装起义。——摘编自吕思勉《中国近代史》《新编中国史·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昌起义爆发前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进行的努力。(1)创办革命报刊,建立革命组织,提出革命思想,举行武装起义。考点突破(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革命形势发展的特点。(2)革命迅速发展,清政府统治瓦解迅速。材料二: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示意图考点突破材料三: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评价(部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不同时期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评价的共同之处,并结合你对辛亥革命的理解,续写一项辛亥革命的其他积极作用。(3)共同之处:君主专制结束,民主共和思想传播。作用: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北洋政府时期 辛亥革命后“专制政体于此告终,共和政体于此开幕矣” 南京国民时期 辛亥革命后“帝制告终,民治开始” 新中国成立后 50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度,产生了中华民国,制定了‘临时约法’”70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1世纪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创新思维革命志士的奋斗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武昌起义的概况辛亥革命的意义主力:湖北新军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影响:全国一半以上省宣布独立,清政府土崩瓦解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启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湖北成立军政府,各省纷纷独立,支持革命。清王朝即将分崩离析。辛亥革命的启示: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感谢大家聆听!第9课 辛亥革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