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8421856-18601894-18951900-190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的探索和抗争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学习技术学习制度失败中国出路在何方?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成立兴中会2.广州起义3.成立中国同盟会4.提出三民主义积蓄民族民主革命力量民主革命初步胜利武昌起义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民主革命成果遭到破坏维护民主革命成果1.二次革命2.护国战争3.护法运动1.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孙中山的革命之路。(时空观念、唯物史观)2.了解中国同盟会的成立过程、性质和影响,理解三民主义的内容和意义,认识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通过对孙中山等人革命事迹的学习,体会革命先驱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的爱国精神。(家国情怀)素养目标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1.人物扫描孙中山个人名片籍贯:广东香山(今中山市)名:_____号:_____化名:________毕业学校:香港西医书院文逸仙中山樵他人评价:“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2.思想转变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其他慈善亦然。若夫最大权力者,无如政治。——孙中山《在广州岭南学堂的演说》“我大学毕业之后,(1894年前后)即决计抛弃医人生涯,而从事于医国事业。”——孙中山《在香港大学的演说》第一次转变:医人→医国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2.思想转变第二次转变:改良→革命材料一:“……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变法自强遭拒革命目标:废专制、行共和、建民国3.兴中会的成立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时间地点发起人宗旨口号地位1894年11月美国檀香山孙中山“振兴中华”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员合照革命方式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4.广州起义时间:地点:人物:准备工作:结果:1895年广州孙中山、陆皓东等孙中山到香港,联络陆皓东等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同时开展筹款、联络会党和军队等秘密工作,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据点。陆皓东(1868—1895)“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对鸦片战争后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民间秘密团体的总称。在此以前,天地会、哥老会等通称会,自兴中会与天地会首领联络后,始称"会党"。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 ——孙中山评价陆皓东起义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5.流亡海外宣传革命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先后在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作准备。断发改装 坚定革命信念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孙中山二、同盟会和三民主义1.同盟会成立的背景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也。惟庚子失败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想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惋惜,恨其事不成矣……知国人之迷梦已有渐醒之兆。——《孙中山自述》①群众基础:《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二、同盟会和三民主义1.同盟会成立的背景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警示钟》《猛回头》然则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政府所为,有干犯人民权利之事,人民即可革命,推倒旧日政府。我汉人本有做世界主人的势力,活活被满洲残害,弄到这步田地,亡国灭种。宣传民族民主革命,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共同点:②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二、同盟会和三民主义1.同盟会成立的背景③组织基础: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华兴会:1904年成立于湖南长沙代表:黄兴、陈天华、宋教仁光复会:1904年成立于上海代表:蔡元培、徐锡麟、陶成章二、同盟会和三民主义1.同盟会成立的背景④领导基础: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章士钊《孙逸仙·自序》据材料并结合课本,分析孙中山为什么能成为公认的领袖?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早年从医人到医国,投身革命创建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策划起义——广州起义宣传革命——考察海外社会实际以继续革命二、同盟会和三民主义1.同盟会成立的背景黄兴蔡元培徐锡麟革命派材料: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孙中山说说革命派面临哪些问题?没有统一领导;力量分散;没有统一的革命纲领等。二、同盟会和三民主义2.同盟会成立概况目的时间地点构成政治纲领领导机关报性质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1905年8月(日本)东京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同盟会成员合照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报》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二、同盟会和三民主义3.同盟会成立的影响“同盟会成立后,不期年而加盟者逾万人,支部亦先后成立于数省。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孙中山选集》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统一的组织——中国同盟会明确的革命纲领——十六字纲领公认的领袖——孙中山影响: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二、同盟会和三民主义4.三民主义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为三民主义。二、同盟会和三民主义4.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创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核心前提补充发展地位: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没有彻底反帝二、同盟会和三民主义4.三民主义(三民主义)这一目标,就是中国突破传统王朝模式,走向近代民族国家的总目标。 ——《中国通史》(1)地位:(2)意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进步性:局限性:①是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②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③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①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国主义侵略;②没有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缺乏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局限性决定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可能取得彻底的胜利。1.1905年8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以兴中会和华兴会为基础,联络光复会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同盟会在国内外各地设立支部和分会,积极联络华侨、会党和新军。这表明中国同盟会成立的目的是( )A. 争取国际舆论支持 B. 集中一切革命力量C. 广泛传播三民主义 D. 建立自由民主政体B考点突破2.《中华民国史》写道:“他(孙中山)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这个“大团体”是( )A.强学会 B.兴中会C.华兴会 D.同盟会D考点突破3.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为振兴中国耗尽毕生精力,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孙中山的革命指导思想是( )A.师夷长技 B.维新变法C.三民主义 D.实业救国C考点突破4.下表为孙中山的履历,这一履历可用来佐证他( )A.是早期洋务运动的领导人 B.是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C.完成了民主革命历史任务 D.实现中华民族主权独立B考点突破考点突破5.材料一:报刊封面 报刊部分内容简介 相关历史事件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①____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②____(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个与以上报刊相关的历史事件并分析其共同历史背景。答案:(1)事件:①戊戌变法②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或辛亥革命背景:甲午战争失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速;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考点突破材料二:先进的知识分子利用报刊的舆论功能,将自己的观念和主张迅速、广泛地传递给社会各个阶层,推动社会变革。各类报刊大量引入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将西方的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知识和一些社会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移植进来,开拓了国人的视野,中国人固有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观念发生转变,促进了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摘编自刘兴豪《报刊舆论与中国近代化进程》(2)根据材料二、简述近代报刊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答案:(2)作用:推动社会变革;传播了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推动民主革命发展等。创新思维成立兴中会提出三民主义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民族、民权、民生,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成立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组建团体宣传革命统一政党领导革命高举旗帜思想先行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感谢大家聆听!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