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太空探索》教学方案一、课标和素养解读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探 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 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 义。 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 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 探索的成就。 人地协调观:能够说出中国太空探索取得的成就,认识人 类太空探索的意义和价值,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形 成科学探究的兴趣与情怀,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综合思维:运用图片、影像资料和数字技术等手段,了解 人类和中国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成就。 区域认知: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了 解月球、火星、空间站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地理实践力:通过收集图片、文字、影像资料等,培养学 生的信息收集能力。教 学目 标 和 要 求(一)教学目标1.运用图片、影像资料和数字技术手段,了解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以及我国的航天成就; 2.结合图文、影像资料,了解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3.通过了解我国的航天成就,形成科学探究的兴趣与情怀,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人类及我国太空探索的进展和成就。 【难点】了解人类探索太空的意义。(三)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策略)本节教学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共1课时,整体采用“导入新课—新知感悟—小试牛刀一思维梳理”方式展开。每个环节目的如下:导入新课:用身边的新闻导入——激发兴趣新知感悟:讲解重要知识点——掌握基础知识小试牛刀:本节知识相关考题练习——解题能力提升 思维梳理:知识梳理——强调重点,查漏补缺通过整个流程,辅以若干图片、影像、文字材料,使学生理解主要知识点,提升关键能 力及学科核心素养。四、教学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 导入新课 人类自古就有飞天梦,我国太空探索自 20世纪60年代起稳步发展。经过多年努力, 我国在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与空间中建设、 月球与火星探测、太空观测等领域取得一系列 突破和成就,为人类探索太空贡献了中国力量。 【提问】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航天工程 你能说出它的名字吗 思考回答 通过问题 导入新 课,激发学 的好奇心 和求知欲归纳总结:我国航天工程有这些: 空间实验平台一“天宫”系列 实验舱—“问天”、“梦天”系列 月球车一“玉兔”号 火星车一“祝融”号 载人飞船—“神舟”系列 月球探测工程—“嫦娥”系列 行星探测器—“天问”系列 太阳探测卫星一“羲和”系列过渡 人类探索太空离不开工具,你知道有哪些观测工具吗 环节二 新知感悟 一、观测工具 随着人类探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宇宙奥秘的 了解就越多。 【自主阅读】课本p16,了解人类观测宇宙工 具的变革。 【展示图片】不同时期的观测工具 自主阅读,感 受人类观测 技术的进步 培养学生 通过课本 图文提取 信息能 力、对比分 析能力,落 实综合思 维二、探月工程 【讲解】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苏联和美国 相继发射月球探测器,从此人类进入近距离观 测月球的时代。 【提出问题】我国探月工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的呢 1.小组成员 阅读课本,结 合课外知识 进行讨论,并 培养学生 阅读能 力、合作能 力、归纳总 结能力、当【小组活动】了解我国探月工程 【任务1】计时5分钟 1.布置任务:小组合作,阅读课本内容,按时 间顺序梳理我国的探月活动,了解我国的探月 工程实施计划。 2.在教室巡视,给予指导。 【组织总结】5分钟后让小组代表上台汇报总 结并表扬。 选出小组代 表。 2.归纳总结 讨论结果,小 组代表上台 汇报。 众表达自 己观点的 勇气;培养 地理实践 力归纳总结:中国探月工程又称“嫦娥工程”,从2004年正式启动,共可分 为“绕”“落”“回”三步走。【展示图片并讲解】我国探月工程建设流程图 【播放视频】《中国探月工程》,了解我国探月 工程 【展示图片并介绍】合肥获得月壤 听教师讲解 观看视频、图 片 提升民族 自豪感,落 实人地协 调观 利用身边 的新闻,拉 近学生与 太空的距 离,培养学 生对家乡 的自豪之 情三、火星探测 【提出问题】1960年10月,苏联相继发射了 两枚火星探测器,开启了人类探测火星的历程。 截至2021年5月,人类共执行火星探测任务 51次,但成功着陆只有10次。人类对火星的 探测还不够多,阅读课本,了解我国的火星探 测活动,我国是否有火星车登陆火星 观看图片 阅读课本 培养学生 阅读能力归纳总结:我国火星探测活动被称为“天问系列”。2021年5月15日,“天 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 火星软着陆的国家。“祝融号”火星车在其着陆区的沙丘表面发现了含水矿 物,为研究火星演化历史、探寻火星生命提供了关键线索。四、空间站建设 【提出问题】太空中有多少个空间站 【展示图片】中国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图片 【小组活动】了解我国空间站建设的过程 【任务2】计时5分钟 布置任务:全班分为两组,每组成员合作完成 任务:根据课本内容,绘制简单的我国空间站 建设流程图; 【组织总结】5分钟后让小组代表上台汇报总 结,绘制流程图时间短的小组获胜。 学生阅读课 本并完成小 组任务 通过小组 活动,培养 学生的合 作能力、竞 争意识;通 过绘制流 程图,培养 学生的逻 辑思维能 力归纳总结:人类曾向太空中发射过4个空间站,随着国际空间站即将退役,中国空间站将成为唯一在轨运行的载人空间站。【小组活动】了解太空探索的意义 【任务3】计时5分钟 1.布置任务:小组合作,阅读课本内容,结合 黑板展示的图片材料,思考人类探索太空有何 意义 2.在教室巡视并给予指导。 3.小组代表上台汇报。 1.小组成员 阅读课本,结 合课外知识 进行讨论,并 选出小组代 表。 2.归纳总结 讨论结果,小 组代表上台 汇报。 培养学生 阅读能 力、合作能 力、思考能 力,提升综 合思维归纳总结:太空探索对人类意义非凡,有助于人类拓展生存空间、寻找新 资源;可以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推动科技发展;太空探索需要国 际合作,可以共同推动人类进步等。过渡 我们学习了这么多有关于太空探索的知识,是不是跃跃欲试的要验证自己 的学习成果呢 让我们来进行一场答题PK吧!环节三 小试牛刀 布置课堂练习题目 学生举手抢 答 验收学生 学习成 果,根据答 题情况在 课堂小结 环节查缺 补漏环节四 思维梳理 展示思维导图,总结重难点 师生一起梳 理 巩固知 识、查漏补 缺环节五 布置作业 基础探究:观看纪录片。 要求:观看《太空星征途》《飞向月球》《你好! 火星》任一纪录片,下节课与同学们交流自己 的感悟。 挑战探究:绘制人类太空观测工具手抄报 要求:阅读课本第16页拓展材料,结合网络 搜集资料,或者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了解 有哪些人类太空探索观测工具,从古至今有何 变化,绘制成一幅手抄报,下节课展示。 记录作业 设置分层 作业,供有 兴趣的或 学有余力 的学生选 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