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 年级 七年级课标 要求 1.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的方向、周 期。 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 的影响。教学 目标 1.通过观察巴黎四季的风景变化,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定义和基本特 征,引导学生科学的认识自然现象。 2.能够举例说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树立学生尊重自然的人地协调观。教学 重难 点 3.地球公转的定义和特点。 4.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 新课 多媒体展示巴黎的标志性建筑—— 埃菲尔铁塔在不同季节下的风景图片。 为什么巴黎的风景会随着时间而变化 这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地理原理 观察并 感受季节变 化带来的不 同美感。 与第1课时 “巴黎奥运 会”进行联系, 通过直观的视 觉刺激,迅速吸 引学生的注意 力。新 一、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 展示地球公转的示意图和动画,让 学生结合书本内容,找地球公转的定义、 方向和周期。 二、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旋转中 心:太阳;方 向:自西向东 周期: 一年。 设计自学 任务,促使学生 主动寻找学习 资源,增强学习 动力,促进学生 的深度理解。课 讲 授 1.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师:随着季节的转换,学校可能会根 据实际需要,调整上下学的时间。在冬季 ,学校可能会提前放学,避免学生在黑 暗中回家。而在夏季,可能会延长上课 时间或推迟时间放学。这是由于地轴倾 斜,导致太阳直射点在不同季节位置不 同,从而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 2.二分至日太阳照射情况 活动:利用地球仪、手电筒等教具, 模拟地球公转和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演 示“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 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师:欣赏巴黎春季暖阳、夏季绿 树成荫、秋季金色落叶和冬季雪景图片, 分析每个季节风景特点与地球公转的关 系。 3.四季的变化 教师:通过刚刚的讲解,我们其实 已经发现,地球的公转还会引发四季的 变化。因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 间来回移动,导致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 不同,进而形成四季。 4.极昼极夜现象 图片展示极昼极夜的图片。 5.五带的划分 根据太阳热量的多少,将地球划分 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 南寒带。 拓展:二十四节气 自主描 述四幅图片 太阳直射点 的位置,昼 夜长短的变 化。 利用教具 进行直观演示 和详细讲解,培 养学生的动手 能力和课堂参 与感。 与导入新 课时的巴黎美 景进行联系,帮 助学生理解抽 象的地理概 念,突破教学难 点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 产物,是中国古代人们通过观察天体运 行,认知一年中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 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被国际气象学 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作业 设计 请同学们结合二十四节气知识,选 择一个你所感兴趣的节气,制作一枚节 书签.书签上需要包含节气的名称、日期 、特点或相关习俗,并配以相应的色彩 或诗词、文字。 鼓励学生 发挥想象力,设 计别具一格的 书签样式,培养 学生的动手能 力,加深学生对 知识的理解和 记忆,激发学生 对地理学习的 兴趣。教学 反思 本主题教学中要注重使用直观教具和其他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实际 操作中感知地球公转的运动规律,降低知识难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