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简单相信,傻傻坚持》课件(共28张PPT)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二《简单相信,傻傻坚持》课件(共28张PPT)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简单相信
傻傻坚持
樊锦诗 顾春芳
目录
作者介绍

整体感知

深入解读

总结提升

作者介绍

樊锦诗
浙江杭州人,1938年7月出生于北平。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兰州大学兼职教授、敦煌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自1963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已在敦煌研究所坚持工作近60年 ,被誉为“敦煌的女儿”。主要致力石窟考古、石窟科学保护和管理。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樊锦诗同志“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樊锦诗“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9月25日,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12月6日,获2019第七届“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 ;2020年5月17日,被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 。
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
感动中国颁奖词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北京大学影视与戏剧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曹雪芹美学与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特聘专家,《曹雪芹研究》编委。主要研究领域有:戏剧戏曲学、戏剧美学、电影学、艺术学。
顾春芳
主要学术贡献和学术著作有《意象生成》(2016)、《戏剧学导论》(2014)、《她的舞台——中国戏剧女导演创作研究》(2011)、《戏剧交响──演剧艺术撷萃》(1998)、《黄蜀芹和她的电影》(合著,2008)、《导演艺术论》(合著,2005)、《戏剧美学教程》(合著,2011)。《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是一座距今1600余年,内容丰富、规模宏伟的石窟群,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历史最长久、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佛教和石窟艺术宝库。
敦煌文化延续近两千年,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其中,敦煌石窟有700多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2000多身彩塑,敦煌藏经洞出土5万多件文书。这些瑰宝反映了千年来中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历史,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各民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艺术的珍贵史料。
了解莫高窟
整体感知

课文是一篇人物传记,节选自《我心归处是敦煌》,由樊锦诗口述,顾春芳撰写。全书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樊锦诗从出生到求学,从毕业选择职业到成为敦煌研究者,用几十年坚守信念,研究敦煌,发扬和延续莫高窟心的文化生命,成为“敦煌的女儿”的过程。课文真实呈现了樊锦诗在艰苦的环境下,战胜孤独,选择留下做“莫高窟的守护人”的心路历程。
整体感知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是全文的引子,引出“简单相信,傻傻坚持”。
第二部分(2-7):回顾由痛苦与迷茫,到选择遵从内心、执着信念的心路历程。
第三部分(8):表达对人生幸福的理解。
第一部分
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以回忆的方式,讲到樊锦诗几年前参加一次会议,看到屏幕上的八个字“简单相信,傻傻坚持”,认为说的就是自己,引起大家会心地笑。
作用:引出题目以及下文。
第二部分
第二自然段叙述了作者的哪些遭遇?产生怎样的情感?
以写实的方式叙述了自己当时的遭遇:父亲去世、夫妻离别、离开故乡、举目无亲。
从繁华都市来到西北荒漠,生活的巨大落差使自己产生了迷茫、痛苦和无助之感,并由此引发深沉的思考。
第三段:樊锦诗内心迷茫时想到了谁,带给她怎样的启发?
常鸿杰和段文杰
同样是莫高窟敦煌艺术的研究者,两位先生同样为了文物保护付出了严重的代价,带给“我”同病相怜之感。
“我”得到启发,得出一个结论:“凡是历史上为同一大事而来的人,无人可以幸免” 。(第3段)
未来根本不确定,一个人所拥有的只有现在,唯一能被人夺走的,也只有现在。(第4段)
第二部分
第五段:面对内心迷茫,作者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她为何决定留在敦煌?
对敦煌,对莫高窟,对文物保护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这些让她坚持信念,决定留下。
三个“应该”既是自己在家庭生活中责任缺失的痛苦表现,也是“我”坚持内心信念,选择留在敦煌,牺牲世俗正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我已经感觉自己是长在敦煌这棵大树上的枝条”,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和敦煌密不可分、相依相伴的亲密关系。
第二部分
第六段单独成段,有何作用?
第4、5自然段作者已经经历过内心的挣扎抉择;
第6段独句成段,再次强调了“我”最终做出的人生抉择,更加坚定自己留在敦煌,接受使命的信念。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七自然段采用哪些表达方式?作者要表达什么?
综合运用叙述、描写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描述了“我”在决定留守敦煌之后,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坚持研究工作。
连用四个“习惯了……”,写出了艰苦单调的研究工作和长期默默的执着坚守,抒发了自己已经深深爱上敦煌这片土地的真挚感情。“我的心就踏实了”,照应自己坚持的选择。
第三部分
第八自然段:作者认为人生的幸福在哪里?
“我”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认为人生的幸福就在“人的本性要求他所做的事情里”,真正的幸福就是在心灵的召唤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诠释了“简单相信,傻傻坚持”的深刻内涵。
深入解读

结合课文内容思考,樊锦诗“简单相信”什么?“傻傻坚持”的动力又是什么?
“简单”“傻傻”在这里均是贬词褒用,意思是说,当年仅仅是出于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兴趣和自已肩负的责任,樊锦诗就“简单相信”留在敦煌是正确的选择,并且“傻傻坚持”,付出了半个多世纪的光阴,执着坚守大漠,为我国的文物保护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能够做到这一点,樊锦诗凭借的不仅仅是单纯、善良和质朴的品质,更多的是作为一个专业学者不畏艰苦、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文是口述自传,樊锦诗在回顾既往岁月时融入和很多人生的思考。阅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段,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口述的内容,记叙她的真实经历,初到敦煌的困境,人生思考的则是她在人生抉择时的想法挣扎,是议论的手法,文章叙议结合,反映樊锦诗的心路历程和关于人生的思考。
从一开始到西北荒漠产生的迷茫、痛苦和无助之感,到经过深深的思考,从敦煌艺术研究的前辈们身上汲取到精神力量,选择遵从内心、执着信念,做出扎根于敦煌这片土地的决定。这样写的好处是直击人物的内心深处,体现人物最真实的情感和思想活动,读起来更加真切感人,富有感染力。
我习惯了每天进洞窟,习惯了洞窟里的黑暗,我享受每天清晨照入洞窟的第一缕朝阳,喜欢看见壁画上的菩萨脸色微红,泛出微笑。
言简意赅地写出了樊锦诗是一个非常单纯的人,淡泊名利,心无杂念,只想全力做好敦煌文物研究和保护事业,并且很享受这样的工作。
谈谈你对“简单相信,傻傻坚持”的理解
无论经历了什么,她始终用这种“简单相信,傻傻坚持”的乐观执着态度来应对。作为“敦煌的女儿”,她是莫高窟人的代表。她像所有莫高窟人一样,默默地为莫高窟事业奋斗一生,却只淡淡地说一句,“我为莫高窟尽力了”。
“此生命定,我就是个莫高窟的守护人。”,面对不被理解,樊锦诗能坚持自己的信仰,能忍受孤独,能品尝痛苦,能创造出一幅美丽的画卷。从满头黑发,到满头银发,50多年来守护敦煌,樊锦诗伟岸的身影,展现的是中华文明的传承,民族精神的闪光。
总结提升

人物品质
无私奉献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
脚踏实地
“必须直面问题,不能回避问题”
敢为人先
“创新我们永远在路上”
写法赏析
课文以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穿插运用叙述、描写,由矛盾的心态写到深沉的思考,从坚定的选择写到无悔的付出,展现了人物的感人事迹和心路历程,层层深入地揭示课文主旨——相信自己留在敦煌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选择是正确的,并甘愿为之付出毕生心血,真实而又具体地诠释了“简单相信,傻傻坚持”的内涵。
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叙述樊锦诗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和精力,几乎全都倾注到了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管理工作中,使她的性格变得坚韧而执着,她的精神也是独属于莫高窟人的——莫高精神。展现了几代莫高窟人就是以“舍身饲虎”的精神开拓进取,使敦煌研究院在全国文保领域的科学保护、学术研究、文化弘扬发展中,填补了一个又一个空白,结出了一个又一个硕果。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