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 同步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人口数量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量不会增加B.人口数量增长,不是环境污染的唯一决定性因素C.人口数量增长,必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D.人口增长与环境的污染无关2.下图是N、M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关于两类国家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N类国家因环境人口容量潜力大而人口增长快B.M类国家因人口数已超过环境人口容量而导致人口萎缩C.N类国家因资源十分丰富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大D.M类国家因经济、科技发达所以环境人口容量较大3.下图示意2030年对我国人口规模变动约束性较强的若干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可能—满意度达到0.99最高值时的人口叫作最优人口,可能—满意度大于或等于0.6的人口叫作最大人口。据此完成下题。由图可知,我国2030年环境人口容量大约是( )A.8.3亿 B.10.5亿 C.11.7亿 D.14.9亿印度大部分地处低纬度地区,属于热带气候,国土面积约 298万平方千米,平原约占总面积的40%,人口总数约14.2亿,35岁以下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5%,大约40%的人口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4.印度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是( )A.国土面积大 B. 经济发展水平高 C. 纬度位置低 D. 自然条件较优越5.下列有关印度人口现状的说法 , 正确的是( )A. 人口老龄化严重 , 养老负担重 B. 劳动力优质 , 经济发展速度快C. 人口数量过多 , 环境压力较大 D. 劳动力丰富 , 用工成本大下图为世界四个大洲不同海拔的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非洲人口密度最大值分布的海拔高度范围是( )A.0km-1km B.1km-2km C.2km-3km D.3km-4km7.导致欧洲与非洲最大人口密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海陆 C.矿产 D.交通中国人口密度突变线综合反映了自然地理要素对人类活动强度的限制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约束的适应。读下图,完成下题。8.大兴安岭北段人口密度突变线未到达年降水量400mm等值线,主要受制于当地的A.植被 B.土壤 C.气候 D.水源9.西南段人口密度突变线与400mm等降水量线分异较大,最根本的影响因素是A.地形 B.地质 C.气候 D.交通10.以下地区人口稠密的是( )A. 撒哈拉沙漠 B. 亚马孙平原 C. 南极半岛 D. 湄公河三角洲读“木桶效应图”。11.根据“木桶效应”,如果各块木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上图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是( )。A. 森林资源 B. 矿产资源 C. 土地资源 D. 水资源12.下列能增加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措施有( )。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②发展新能源③控制人口的死亡率④实行计划生育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但新疆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巨大差异。下图示意新疆地理要素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相比于塔里木盆地,指出准噶尔盆地南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及原因( )A.较小,矿产资源短缺 B.较大,对外开放程度高C.较小,生态环境脆弱 D.较大,人均消费水平高14.提高区域人口合理容量,新疆应( )①大量开垦荒地②加大科技投入③鼓励人口迁入④加强环境保护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四大地理区域中,人口稠密的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影响④区域人口密度的主要因素是( )A.矿产资源分布 B.地形 C.农业 D.光照二、材料分析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热播电视剧《山海情》讲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海固人民在国家政策的号召支持下,分期分批迁移到生态和生存环境相对良好的宁夏北部平原灌溉区,进行生态移民脱贫致富的故事。“西海固”是宁夏南部西吉、海原和固原的简称,1972年该地区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确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是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该区域山大沟深,年均降水量仅300mm,蒸发量却在2000mm以上。2020年随着政府宣布固原市西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标志着曾有“苦瘠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全部“摘帽”,从此告别绝对贫困。材料二 图为宁夏国家级贫困县分布示意图。17.说明西海固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的原因。18.从人口容量、生态环境角度,说明部分居民外迁对西海固地区脱贫的积极意义。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新疆各区域环境承载力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准噶尔盆地南部最高,其次为伊犁河谷、塔里木盆地北部、准噶尔盆地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东疆地区,塔里木盆地南部最低。(1)分析准噶尔盆地南部环境承载力最高的原因 ;(2)为提高塔里木盆地南部的环境承载力,当地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3)在新疆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为32人/平方千米,目前已达13人/平方千米,有人认为“为促进该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宜限制人口”,但对人口环境学颇有研究的赵先生却认为这种看法不妥,试为赵先生的说法提供依据。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人口数量增长不是环境污染的唯一决定性因素,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故B正确。2.答案:D解析:A、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N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此人口容量较小,故不符合题意;B、M国是发达国家,是由于人口出生率呈负增长,导致人口萎缩,故不符合题意;C、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故环境人口容量较小,故不符合题意;D、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发达,故环境人口容量较大,故正确。故选D。3.答案:C解析:根据木桶效应,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短板一水资源所容纳的人口数量。由题干可知,可能一满意度大于或等于0.6的人口叫作最大人口,因此2030年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1.7亿。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4.答案: D解析:由已学可知,印度的国土面积较大,但仅国土面积大并不是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A错误,印度经济发展虽然有所增长,但其仍属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B错误;印度纬度低属于热带气候,对人口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不是人口稠密的决定性因素,C错误;由材料“印度大部分地处低纬度地区,属于热带气候国土面积约 298万平方千米,平原约占总面积的40%”可知,印度的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特别是北部和中部地区的平原地区,气候适宜,水资源丰富,士地肥沃,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养育了大量人口,D正确。故选D。5.答案: C解析:由材料可知,“印度人口总数约14.2亿”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的压力较大,C对:“35岁以下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5%”,说明年轻劳动力数量多,用工成本低,养老负担轻,AD错;“大约40%的人口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说明人口受教育程度低,劳动力素质不高,B错。故选C。6.答案: C解析:7.答案:A解析:8.答案:C解析:该段纬度较高,气候寒冷,而且一年寒冷季节很长,地面冻土广布,不利于发展农业及人们生活,所以人口密度较小,人口密度突变线未到达年降水量400毫米等值线,C正确;该处植被覆盖较高、土壤较为肥沃、水源条件较好,这些不是造成人口密度小的主要原因,与植被、土壤和水源关系较小,ABD错误,故选C。9.答案:A解析: 结合我国地形区可知,西南段人口密度突变线西侧为青藏高原,海拔较高,自然条件差,最根本的影响因素是地形,A正确;地质条件复杂,但不是造成人口密度小的最主要因素,B错误;气候条件差、交通不便受地形因素影响,气候、交通不是最根本因素,CD错误。故选A。10.答案:2. D解析:11.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决定因素。环境人口容量简单的说,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是区域资源数量最少的资源,故选木板最短的森林,A对,BCD错。故选 A。12.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査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数量、科学技术水平、地区开放程度成正相关;与居民的生活水平成负相关。所以增加入口合理容量的有效措施有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新能源,①②对;控制人口的死亡率不好把控,实行计划生育是减少人口数量,两者均不能增加入口合理容量,③④错,A对,BCD 错。故选 A。13.答案:B解析:据图可知,准噶尔盆地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A错误;准噶尔盆地南部地区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经济发展较好,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B正确;人口承载力由两大类因素决定,一是所拥有的资源和环境条件基础,二是人们对上述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的利用水平,准噶尔盆地南部地区虽然生态环境脆弱,但是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环境承载力较大,C错误;人均消费水平与环境承载力成负相关,D错误;故选B。14.答案:B解析:新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大量开垦荒地,会破坏生态环境,减小人口合理容量,①错误;禁止人口迁入与提高区域人口合理容量无关,③错误;要想提高区域人口合理容量,该地区应治理污染,加强环境保护,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地区资源利用率,②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15.答案:A解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①是北方地区,②是南方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人口稠密,A正确;③是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人口稀少,④是青藏地区,青藏高原区,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空气稀薄,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自然环境条件差,人口稀少;BCD错误。故选A。16.答案:B解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④是我国的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高寒的自然环境,人口稀少,人口密度低,青藏地区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低的河谷地带,因此,地形是影响④地区人口密度的主要因素,B正确;青藏矿产资源丰富,光照充足,AD错误;农业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C错误。故选B。17.答案:山区地形崎岖,耕地不足;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水资源短缺。解析:从材料“该区城山大沟深,年均降水量仅300mm,蒸发量却在2000mm以上”可知,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的自然原因是:山大沟深,地形崎岖,耕地不足;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18.答案:人口数量减少,人均(耕地、水)资源增加,使人口容量趋于合理,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人口压力减小,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减轻,生态系统得以修复,促进经济发展。解析:西海固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数量减少后,人均耕地、水等资源增加,人口容量恢复到合理水平,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部分居民外迁,人口压力减小,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减轻,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便于西海固发展多种经营,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西海固地区脱贫致富。19.答案:(1)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基础好;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2)防止土地沙漠化;加速节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实行农牧结合;发展经济。(3)环境承载力决定人口的最大容量,如果人口密度达到最大值,不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新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快,因此应控制人口。解析:(1)环境承载力大小受资源总量、人均消费水平、科技、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影响。读图可知,准噶尔盆地南部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乌鲁木齐位于准噶尔盆地南部,经济基础好;兰新-北疆铁路经过,交通便利;位于边疆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高。(2)限制塔里木盆地南部发展的因素有水源不足与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此要提高塔里木盆地南部的环境承载力,可以通过设置草方格沙障等防止土地沙漠化;加速输水工程、防渗及管道化等节水工程建设;选用抗旱作物、推广喷灌、管灌、滴灌等,发展节水农业;加大生产设备、生产技术及现代化管理的投入,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实行农牧结合;发挥资源和区位及政策优势,大力发展经济。(3)由所学可知,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地区的理论极限值,当人口密度达到最大值,极易超过环境承载力,过多的人口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为获取更多的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而新疆地处西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破坏后恢复难度大;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受人口政策的影响,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快,应控制人口数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