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 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 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

资源简介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 同步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我国广东某沿海地区盛行“冬至节,吃汤圆”的文化传统。所吃汤圆无馅,用虾、蟹、生蚝等海鲜煮汤,味道鲜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制作咸汤圆汤料中的海鲜主要来自( )
A.南海 B.东海 C.黄海 D.渤海
2.冬至节,北方居民盛行吃饺子,南方居民盛行吃汤圆,形成这种地域文化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原料 B.市场 C.工艺 D.交通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流行于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等地区。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它在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如图)最有特色。马头墙由砖和瓦砌成,一般建在房屋两侧或紧邻的两栋房屋之间,往往高出屋顶1-2米。错落有致,多形似马头,寓意“马到成功,一马当先”。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3.徽派建筑群落中,普遍楼层较高且楼间距较近,其原因是( )
①山地丘陵多,平地较少
②外出经商多,防御盗抢
③家族观念强,重视亲情
④经济实力强,光宗耀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徽派民居采用“马头墙”的作用主要是( )
A.收集雨水 B.保护隐私 C.防范火灾 D.阻挡寒风
胡同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开放型街区,以居住功能为主,其中的主要建筑为四合院(左图)。下图示意北京某胡同空间布局,道路转折距离一般不超过30米。据此完成小题。
5.胡同虽开放但能保持较为安静的居住氛围,其主要原因是( )
A.住宅分散 B.邻里来往少 C.道路分级 D.居民素质高
6.四合院结构布局体现出的鲜明的文化意蕴是( )
A.崇尚耕读文化 B.遵循严格礼制 C.尊重自然和谐 D.追求御外凝内
7.天津滨海新区发挥临海优势,采取多种举措,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下面四幅为滨海新区北部的照片。
7.下列选项最能代表天津城市地域文化的是( )
A.城市建筑景观 B.粮食生产景观 C.工业用地景观 D.渔业生产景观
8.我国有按《周易》八卦理论筑城的传统。新疆伊犁州的特克斯县城始建于南宋,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八卦城。是世界上唯一的乌孙文化与易经文化交织的地方。全城路路相通,街街相连;没有一盏红绿灯,却从不拥堵。这说明地域文化对特克斯县城产生最独特的影响表现在( )
A.城市路网特色 B.民居的建筑特色
C.无工业区分布 D.商业网点的分布
9.那达慕节庆属于( )
A.东北黑土文化 B.黄土高原文化 C.云贵高原文化 D.内蒙古草原文化
天津市天开高教科创园核心区坐落于南开区大学道与科研西路交口,毗邻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其东西两翼拓展区分别位于津南区海河教育园及西青区大学城附近。
10.集中分布在天开高教科创园核心区的四处景观,共同反映了该区域着力发展的产业是( )。
A.教育科技 B.文化旅游 C.机械制造 D.人工智能
11.湿地较多成为天津区域特色的自然原因包括( )。
①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冻土广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③属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较丰富
④地处九河下梢,汇水面积广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暑假中学生虎见来宁德市旅行时,在一个偏僻小渔村中发现用“碗盖的房子,历经300年至今保存完好。盖房子实际上用的是碗胚,碗胚是窑厂做碗的工具,当地人用废弃的碗胚建造房屋。下图为瓷碗房和碗胚照片。据此完成下题。
12.与普通砖石房相比,推测虎见在瓷碗房里的感受可能是( )
A.光照充足 B.安静凉爽 C.炎热潮湿 D.通风透气
13.瓷碗房景观体现的地域文化是当地人们( )
A.寻求天人合一的精神理念 B.善于就地取材的生活智慧
C.追求独树一帜的审美情趣 D.内部聚合的社会组织形态
惠安女是指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海边的一群衣着特殊的劳动妇女,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勤劳的精神闻名海内外。一首打油诗形象地勾画出了惠安女传统服装的特征:“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惠安女的头部被斗笠和头巾包裹的仅露出一张脸,而腰、腹部却暴露无遗,衣服以短袖为主,而大筒裤的裤脚宽达0.4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地方服饰是地理环境特征的体现,下列有关惠安女衣着特点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封建头—封建文化影响 B.民主肚—沿海地区,文化开放
C.浪费裤—当地纺织业发达,布料便宜 D.节约衣—方便捕捉鱼蟹
15.当今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惠安女服饰在福建越来越少见,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传统服饰土气十足 B.西方流行服饰的冲击
C.新一代年轻女性传承意识不足 D.惠安女性就业渠道不断拓宽
陕西窑洞聚落的院落模式具有典型性和独特性,从渭北到陕北呈现显著的地域分异特征。下图示意三种典型院落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陕西窑洞三种院落模式从南到北总体分布趋势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17.院落模式呈现地域分异的直接影响因素是( )
A.土壤性状 B.地貌条件 C.光照强度 D.文化传统
18.窑洞院落中少见造景植物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贫瘠 B.风大沙多 C.干旱少雨 D.日温差大
二、材料分析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列图中四种房屋建筑,反映了四种不同的建筑文化,也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
(1)甲地分布在我国_______地区,它所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2)乙地分布在我国_______地区,它所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3)丙地分布在我国_______地区,它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具有______________等特点。
(4)丁地分布在我国_______地区,它反映居住者的生产、生活方式以_______为主。现在,该地区也出现了定居现象,这说明地域文化是______________。
2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山东省济南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暑假到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图1)研学旅行。途中经过某村落,走进该村,见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原来这里就是黄土高原地区的地坑院(图2)村落。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地下四合院”。地坑院是在平整的黄土地面上挖一个深为6~7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然后在坑的四壁挖若干孔窑洞,其中一孔窑洞内有一条斜坡通道可拐个弧形直接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门洞。
(1)在地坑院村落中,同学们看到地坑院与地面的四周砌有一圈围墙,高为30~50cm。说明这圈围墙的主要作用。
(2)通过与村民交流,同学们得知与地上院落相比,地坑院有冬暖夏凉、挡风隔音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利条件。推测在地坑院居住的不利条件。
(3)地坑院是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生态平衡的典范,是最接“地气”的建筑。但是,同学们看到,目前大量地坑院逐渐被当地村民废弃,甚至坍塌。请为当地地坑院落的保护提出合理的建议。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海陆分布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广东省南临我国南海,汤圆中的海鲜,就地取材应来自于南海。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的农业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饺子皮主要是小麦粉制成,其原料是小麦,主要生长在我国北方地区,而汤圆主要是糯米制成,其原料是水稻,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因此造成北方居民吃饺子、南方居民吃汤圆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原料上的差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3.答案:A
解析:徽派建筑主要流行于安徽南部山区,山区平地少,楼层高、楼间距近,利于节约土地,①正确;安徽南部山区商人众多,楼层较高且楼间距较近有利于防御盗抢,②正确;家族观念强,重视亲情和经济实力强,光宗耀祖对楼高和楼距的影响较小,③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故选A。
4.答案:C
解析:马头墙可以起到阻隔作用,可以防范火灾,但不能收集雨水,A错误,C正确;马头墙建在屋顶,对保护隐私作用不大,B错误;安徽冬季较为温和,阻挡寒风的作用不大,D错误。故选C。
5.答案:C
解析:由材料结合图例可知,胡同社区内既有机动车道,也有步行道及次一级步行道,道路多种多样,由于多为步行道,通行能力有限,产生的噪声相对较少,对居民的影响小,所以胡同虽开放但能保持较为安静的居住氛围,C对,ABD错。故选C。
6.答案:B
解析:北京四合院的形制是封建社会、宗法制度及伦理道德制约下的民居形式,很多地方反映出深刻的等级规定及尊卑差别。北京的四合院强调对称的平面布局,对外封闭,对内开敞,中间设有多个庭院,反映严格的内外有别、尊卑有序的宗法思想。四合院结构布局体现出的鲜明的文化意蕴是遵循严格礼制,B正确。崇尚耕读文化、尊重自然和谐、追求御外凝内没有鲜明的体现,ACD错误。故选B。
7.答案:
7.A
解析:城市建筑景观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故最能代表天津城市地域文化的是城市建筑景观,B对;农业生产景观、渔业生产景观是乡村景观,工业用地景观地域特色不明显,ACD错。故选B
8.答案:A
解析:地域文化对特克斯县城产生最独特的影响表现在城市路网特色,受八卦理论影响,全城路路相通,没有交通拥堵现象,故A正确;民居的建筑特色表现不是最独特,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该县城无工业区分布,故C不符合题意;料不能体现商业网点的分布的特色,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9.答案:
18.D
解析: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节日,那达慕节庆属于内蒙古草原文化,D正确。东北黑士文化有东北秧歌等,黄土高原文化有信天游、窑洞文化等,云贵高原文化有滇文化、昆明文化、夜郎文化等,ABC错误。故选D
10.答案:D
解析:四幅景观图共同反映的是人工智能科技产品的应用,反映了该区域着力发展的产业是人工智能,D正确;教育科技、文化旅游、机械制造与景观有一定的联系,但不是着力发展的产业,ABC错误故选D。
11.答案:C
解析:湿地较多主要原因有: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属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较丰富,地处九河下梢,汇水面积广阔,①③④正确天津没有冻土发育的条件,②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答案:B
解析:与普通砖石房相比,瓷碗房的建筑材料碗胚是中空的,墙体隔热、隔音效果好,有安静凉爽的效果,B正确;而从空气湿度、通风性能、光照角度,普通砖石房与瓷碗房差别不大,ACD错误。故选B。
13.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盖房子实际上用的是碗胚是窑厂做碗的工具,当地人用废弃的碗胚建造房屋,瓷碗房景观体现的地域文化是当地人们善于就地取材的生活智慧,B正确;寻求天人合一的精神理念、追求独树一帜的审美情趣、内部聚合的社会组织形态都无法体现,ACD错误:故选B。
14.答案:D
解析:惠安地处沿海,妇女主要从事渔业,惠安女的服饰很适合这种劳动方式,节约衣是为了方便捕捉鱼蟹,D正确;惠安女传统服装中封建头不是受封建文化影响,而是为了防晒,A错误;民主肚是为了降温而不是文化开放,B错误;浪费裤是为了通风散热,不是因为布料便宜,C错误。故选D。
15.答案:D
解析:惠安女传统服装主要是为了防晒散热以及方便捕鱼蟹。惠安女服饰在福建越来越少见是由于惠安女性就业渠道的不断拓宽,导致他们不必穿传统服饰进行捕鱼蟹,D正确;惠安女服饰在福建越来越少见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传统服饰土气与西方流行服饰的冲击,AB错误。惠安女服饰在福建越来越少见并不意味着新一代年轻女性传承意识不足,C错误。故选D。
16.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从渭北到陕北,黄土高原地势先上升后趋于平缓。厢房式窑洞主要依山或沿沟而建,一侧靠山;厢窑式窑洞主要建设在山坡上,三侧被山体环绕;地坑院式窑洞主要分布在无山体可依靠的平坦黄土塬区。因此从渭北到陕北,三种窑洞院落自南向北分布的总体趋势是厢房式窑洞、厢窑式窑洞、地坑院式窑洞。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答案:B
解析:根据上题所述,造成院落模式呈现地域分异的直接影响因素是地貌因素,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8.答案:B
解析:黄土高原地区风大沙多,造景植物在外会经常落满灰尘,观赏价值不高,因此少有造景植物。B正确。造景植物无需充足的土壤肥力,与土壤状况等因素关系不大。A错。黄土高原地处季风区,并非干旱少雨区,C错。D项,日温差大对造景植物的存在与否关系不大,D错。故选B。
19.答案:(1)江南;气候湿润,降水丰富
(2)西北;气候干燥少雨,温差较大
(3)黄土高原;气候冬寒夏热,黄土直立性强且干燥
(4)内蒙古高原;游牧;不断发展、变化的
解析:本题考查建筑特征与自然环境特征的关系。民居尤其是传统民居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较大,对自然环境的指示作用更明显,如屋顶坡度大小与雨量多少的关系、陕北窑洞与黄土高
原的气候和土壤的关系等。
20.答案:(1)阻挡雨后的地表径流流入:防止人员、牲畜不小心跌落、杂物掉入院内:使地坑院美观协调。
(2)院落处于地下,光照不足:地处地下且窗户较小,通风条件差;降水多的月份屋顶可能出现潮湿现象,地处地下且墙体厚,通信信号差;农具、粮食搬运,汽车等进出不方便。
(3)有选择性地修缮,改造为旅游景点或民宿,发展旅游业;建设成传统文化教育、民俗基地,申请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提升文化价值;制定相关保护政策,提高村民的保护意识。
解析:(1)据材料可知,地坑院被称为“地下四合院”,四周有一圈围墙,可以用于排雨水,阻挡雨后的地表径流流入,下雨天防止雨水渗入院子里,同时可以提醒地面上行人注意,以免跌落院内,发生意外,可保地面行人安全,同时出于装饰需求,围墙使地坑院美观协调。
(2)据材料可知,地坑院位于地下,不利于通风和采光,所以光照不足,且由于通风差,导致在雨季降水多时,雨后院中屋顶墙面比较潮湿。地坑院地处地下且墙体厚,电视、手机信号太弱,信息交流受阻;由于处于地下,农具、粮食搬运,汽车等出入不方便。
(3)通过开发修缮地坑院,改造为旅游景点或民宿,开发地坑旅游项目,建设成传统文化教育、民俗基地,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地坑院有较高的文化历史价值,申请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提升地坑院的文化价值:制定相关保护政策,加强修缮与保养,达到开发性保护,提高村民的保护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