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 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4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 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

资源简介

4.4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 同步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打车软件将“互联网”和“交通”融合,改变人们日常出行模式。“互联网+交通”出行模式主要利用了地理信息技术中的( )
A.GIS与GPS B.RS与GPS C.GIS与RS D.数字地球与RS
自新冠疫情发生后,我国率先推出渐变色健康码,通过集成多类健康数据,用健康码的不同色值来反映个人健康状况。在健康码的申请使用阶段,需要用户真实申报姓名、证件号、居住地址、健康信息、接触史等信息。除了这些信息之外,健康码系统还通过手机接入各类交通数据、支付数据等。据此完成下面的问题。
2.渐变色健康码的生成与使用,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GPRS B.GNSS
C.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D.RS
3.促使渐变色健康码在全国快速推广使用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交通 B.国家政策 C.科技 D.网络信号覆盖率
河口锋是指河口地区不同性质水体或水团之间形成的较为明显的类似于锋的界面,河口锋的位置受径流和潮汐影响明显。读长江河口锋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长江河口锋离河口距离最远的是( )
A.洪水期小潮 B.洪水期大潮 C.枯水期小潮 D.枯水期大潮
5.在对长江河口锋的研究中,可运用( )
A.GPS获取潮汐的运动规律 B.RS实时采集长江入海径流量
C.GIS分析浮游生物的分布 D.BDS跟踪河流水体的温度变化
2023年11月,美国墨西哥湾某海域发生了严重的石油泄漏,给海洋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迅速找出泄漏点及时处理泄漏事故,石油公司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首先从高空根据地物电磁波反射信息分析两日内污染海域石油的密度,然后通过计算机建立模型。叠合石油密度与海域位置,迅速找出了石油泄漏点。图示意11月9日和11月12日污染海域石油密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本次石油泄漏事故的处理过程中,依次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A.GPS、RS B.RS、GIS C.GIS、GPS D.GIS、RS
7.石油泄漏点最可能是图中的( )
A.甲海域 B.乙海域 C.丙海域 D.丁海域
地理信息技术为干旱区划的研究提供了新手段。下图为“山东省降水量、土壤含水量、气温和干旱等级分区分布图”,其中数值越大,越利于干旱的形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山东省干旱等级相对较低的两个分区是( )
A.a、b B.b、e C.c、f D.a、d
9.干旱将导致农作物减产,要想及时获取农作物的受灾程度和受灾地点,需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IS、GNSS B.GIS、RS C.RS、GNSS D.RS、GIS
“我是智能配送机器人,已顺利抵达您的楼下,请凭提货码提取商品。”这是在北京海淀区一居民楼下发生的一幕。这些配送机器人可以识别、躲避障碍物,辨别红绿灯,还能规划路线、自动驾驶、自动泊车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这些配送机器人完成快递工作,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遥感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D.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11.下列城市管理工作中,未来最先可能被智能机器人取代的是( )
A.幼儿看护 B.医疗救护 C.道路清扫 D.事故处理
12.某城市在规划时,通过叠加各类图层选出地质条件适宜、人口密度小、远离主干道路、植被覆盖率高的区域建设度假村,规划过程中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 B.GIS C.RS D.GNSS
2022年11月20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预警,下图为某网站推出的“全国冻哭预警地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全国冻哭预警地图”的制作,主要使用的是( )
A.5G通信技术 B.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14.此次寒潮来袭,万州居民的应对措施是( )
A.加强监测和预报 B.制定应急预案
C.添衣保暖,减少外出 D.发布寒潮预警
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在服务人类活动方面作用越来越大,叠图分析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5.叠图分析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遥感 B.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以上都不对
16.图示选定的区域最合适建设( )
A大型超市 B.高新产业园区 C.垃圾处理场 D.水源保护区
藏东南山区地势险峻,植被群落结构复杂,是中国最适宜生长巨树(树高超过70m)的地区。下图为利用某地理信息技术测量巨树高度的流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测量巨树高度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 )
A.模拟滑坡动态过程 B.分析降水数据信息
C.开展矿产资源普查 D.定位受灾人员位置
18.中国巨树多分布于藏东南的原因是( )
①气候干旱,病虫害较少
②水热充足,生存环境稳定
③地处偏僻,人类干扰少
④物种单一,种群间竞争少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二、材料分析题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四年一次的世界杯足球赛在德国开幕后,众多球迷充分领略到了德国先进的交通技术。开赛前德国12个比赛城市,相继建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交通控制系统,这种被称为“鲁尔示范项目”的智能交通控制系统,能同时指挥多特蒙德和盖尔森基兴两个城市的交通。“鲁尔示范项目”首次将所有高速公路、联邦公路和乡村公路的交通信息联网,并提供多种服务信息,系统的信息采集来自该地区的4500多个测量点,大部分是预埋在公路上的感应带。此外还有约200个电子眼,可以利用由太阳能驱动的激光探头测量交通流量和密度。全部信息采集点每小时能采集10万个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光缆被输送到埃森的示范项目调度中心,那里的50台中央计算机对这些数据进行及时处理,提出最佳的交通管理建议。如果通往多特蒙德赛场的公路交通流量太大,交通管制中心便可用按钮改变交通信号,更改红绿灯控制,让球迷们改道。
(1)材料中所提到的“预埋在公路上的感应带”“电子眼”是此智能交通控制系统中的( )。
A.数据输入设备 B.数据输出设备 C.数据传输设备 D.存储设备
(2)写出此智能交通控制系统运行的工作流程。
(3)材料充分显示的GIS的优点是什么
(4)如果你是一个球迷,正在此区域奔向赛场的路上,你可以借助此系统得到哪些服务信息
2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一幅某地区的资源卫星遥感图片上,人们惊奇地发现该城市已陷入垃圾的重重包围之中,这些垃圾堆就是人们长期掩埋的生活垃圾。于是人们惊呼:再不采取措施,这座城市将变成垃圾场了!
材料二:据报道,西班牙的一处公园爆发森林大火,450公顷森林被烧毁。在扑灭大火的过程中,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制定灭火计划、做出灭火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
(1)结合遥感工作的原理,试分析材料一中资源卫星是如何发现掩埋在地下的垃圾的。
(2)试分析遥感在减灾防灾的应用中获取信息方面的优势的具体表现。
(3)请拟出与下列三个遥感技术应用领域相关的课题名称。
应用领域 课题名称
防灾减灾 长江流域洪水动态分析
国土资源勘查 ________
城市规划 ________
环境监测与保护 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互联网+交通”出行模式中对车辆进行定位需要用GPS技术,查询车辆信息需要用GIS技术,故该模式主要利用了地理信息技术中的GIS与GPS,A项正确。
2.答案:C
解析:健康码的生成要经过把个人的信息收集、输入、储存、生成等过程,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C正确;GPRS是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的简称,属第二代移动通信中的数据传输技术,跟地理信息技术无关,A错误;GNSS主要是导航作用,与健康码的生成作用不大,B错误;RS是遥感系统,无法生成健康码,D错误。故选C。
3.答案:B
解析:促使渐变色健康码很快在全国推广使用的最主要因素是国家防疫政策的推动,B正确:交通和网络信号覆盖率,对快速推广有促进作用,但不是主要因素,A、D错误;科技是保障,不是主要因素,C错误。故选B。
4.答案:A
解析:依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河口锋距离海岸最远的时期是河水势力大于海水势力最多的时候,洪水期河水汇入比枯水期多,所以C、D两项错误;小潮比大潮时海水势力更弱,河口锋更容易被海水入侵而被推向河水来向地区,因此,A项正确、B项错误。故选A。
5.答案:C
解析:GPS主要用于定位和导航,不能获取潮汐的运动规律,A项错误;RS主要用于遥感,可以获取地表及其以上目标的各类信息,只能观测到入海径流量的变大变小了,而不能实时准确的采集长江入海径流量具体的数据,需要用到GIS进行分析才能获取,B项错误;GI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存储、分析与可视化,可以分析浮游生物的分布,C项正确;BD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定位、导航和授时,不能跟踪河流水体的温度变化,D项错误。故选C。
6.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从“高空根据地物电磁波反射信息分析两日内污染海域石油的密度”使用的是RS技术,借助RS获取海域电磁波反射信息,确定石油密度,“通过计算机建立模型”使用的是GIS技术,利用GIS图层叠加建立模型,确定石油泄漏点,故依次使用了RS、GIS技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答案:D
解析:对比两日石油密度分布图,只有丁海域石油密度(均为3)都较大,甲丙石油浓度提高,说明石油向西北方向扩散,故石油漏点最有可能是图中的丁海域,D正确;甲的石油密度由1增至3,丙的石油密度由0增至1,说明甲和丙是被扩散的石油污染导致密度增加,AC错误;乙的石油密度均为2,较丁的石油密度小,是被扩散的石油所污染,B错误。故选D。
8.答案:C
解析:读降水量分区、土壤含水量分区、气温分区及干旱等级分区可知,a对应数值分别是4、4、3,b对应数值分别是3、3、2,c对应数值分别是1、2、1,d对应数值分别是3、3、4,f对应数值分别是2、1、1。由材料“数值越大,越利于干旱的形成”可知,c和f两地数值最小,是干旱相对较低的地区。故选C。
9.答案:C
解析:由所学可知,植物受灾程度需要通过RS获取遥感图像信息,受灾地点的定位,需要GNSS,C正确;GIS主要是对地理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并提供对人类实践有用的信息,与题干要求不符,ABD错误。故选C。
10.答案:C
解析:由材料机器人抵达您的楼下需使用地理定位,应用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同时,机器人还能“规划路线、自动驾驶”即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应用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物体的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的探测,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机器人没有用到这种技术,C正确,ABD错误。故选D。
11.答案:C
解析:智能机器人可以对固定不变的事物进行规划处理,所以最先被取代的可能是清扫道路,C正确:医疗救护、幼儿看护和事故处理具有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智能机器人暂时不能处理,还需要人为判断和处理,ABD错误。故选C。
1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计算机系统支持下,对地球表层空间中的地理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B正确;RS是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主要获取影像资料,GPS系统主要是定位和导航的功能,GNSS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能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间的任何地点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3维坐标和速度以及时间信息的空基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因此ACD错误。故选B。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该预警地图是基于气象预报数据、降温幅度和体感温度等地理信息进行的叠加处理,分析,使用的技术主要是地理信息系统,C正确,5G通信技术主要用于通信,遥感技术能实现对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实时定位、导航,均不是制作“全国冻哭预警地图”使用的主要技术,A、BD错误。
1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应对寒潮的措施。加强监测和预报、制定应急预案、发布寒潮预警,均是政府及气象部门应对寒潮来袭的措施,AB,D错误,寒潮可能带来降温、大风、雨雪天气,居民应添衣保暖,减少外出,C正确。
1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综合分析与应用。根据三种地理信息技术的用途的不同,GIS是地图的延伸,可知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IS。故选C。
1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综合分析与应用。注意图中所选地点的各类条件,结合选项中的建设项目要求进行分析,根据图中信息提示,选定的区域具备地质条件适宜、人口密度小、远离主要道路、植被保护好的特点,则可知该区域适合建设水源保护区,D正确;垃圾处理厂一般选择在人口少,荒地较多的地区,且建设会破坏植被,离主要道路较近,方便垃圾运输,C错误;大型超市要求交通便利,应主要考虑交通,高新技术产业区主要靠近文化区和环境优美的地区,因此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7.答案:C
解析:传感器是遥感系统的最重要的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传感器接受物体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然后以图像、数据等形式将信息传递给地面工作站。从图中该地理信息技术工作过程可以判断为遥感系统。遥感可应用于环境监测、矿产资源普查、农业资源管理等方面,C正确;模拟滑坡动态过程、分析降水数据信息应用的是地理信息系统AB错误;定位受灾人员位置应用的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D错误。故选C。
18.答案:B
解析:藏东南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①错误:藏东南地区纬度较低,热量充足,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降水,水分充足,②正确;该地较为偏僻,人类活动较少,人类干扰少,③正确;纬度较低,水热充足,物种多样,植被群落结构复杂,种群间竞争多,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9.答案:(1)A
(2)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输出。
(3)信息量大,更新快,应用范围广,提供服务种类多。
(4)可得到通往赛场的各条道路的交通信息,查询最佳路径,寻找方便的交通站点,查询停车场信息等服务信息。
解析:第(1)题,“预埋在公路上的感应带”“电子眼”是获取交通信息的装置,属于智能交通控制系统中的数据输入设备。第(2)题,GIS的工作过程主要包括地理数据的信息采集、数据的存储、信息传输、地理信息处理分析和地理信息输出等环节。第(3)题,主要分析地理信息系统信息量大小、信息更新速度、应用范围、提供服务种类等。第(4)题,结合GIS的应用可知,利用GIS得到各条道路的交通信息、查询最佳路径、寻找方便的交通站点、查询停车场信息等服务信息。
20.答案:(1)遥感资源卫星能很容易地利用遥感装置发现垃圾的埋藏情况,是因为埋藏垃圾后的地面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会发生变化,如垃圾中的有机物发酵会产生热量,垃圾填埋处的地温升高,通过遥感卫星图片很容易将其同其他地区区别开来。
(2)遥感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速度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量大的优点。
(3)上海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上海城市绿地调查与规划;黄浦江水体污染监测
解析:(1)遥感工作的原理是通过传感器接收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来获取信息。垃圾被掩埋后,其内部的有机物发酵会产生热量,导致垃圾填埋处的地温升高。地温的变化会改变地面反射和辐射电磁波的特性。资源卫星上的遥感装置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这种电磁波的变化,从而将垃圾填埋区域与正常区域区分开来,发现垃圾的埋藏情况。
(2)探测范围大,可以对大面积的区域进行同时监测,获取全面的信息,而不是局限于小范围的局部区域。获取资料速度快,能够迅速获取实时数据,及时反映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情况,为应急决策提供及时的依据。受地面条件限制少,可以对难以到达的地区进行监测。获取信息量大,能够同时获取多种类型的信息,如地形、地貌、植被、水体等,为综合分析灾害情况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
(3)所列课题与应用领域对应且合理即可。防灾减灾:长江流域洪水动态分析。在防灾减灾领域,遥感技术可以对长江流域进行大面积、实时的监测。通过不同波段的遥感影像,能够获取洪水的淹没范围、水位变化、水流速度等动态信息。这有助于及时预警、评估灾害损失,并为制定抗洪救灾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国土资源勘查:上海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在国土资源勘查中,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上海大面积土地的信息。它能够分辨出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如耕地、建设用地、林地等,还能监测土地的质量、地形地貌等特征。这对于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耕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城市规划:上海城市绿地调查与规划。在城市规划方面,遥感可以清晰地呈现上海城市中绿地的分布和面积。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分析,能够了解绿地的布局是否合理,是否满足居民的需求。从而为优化城市绿地规划,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提供数据支持。环境监测与保护:黄浦江水体污染监测。对于环境监测与保护,遥感技术可以对黄浦江的水体进行宏观监测。它能够识别水体的颜色、透明度等特征,间接反映出污染的程度和范围。同时,结合其他实地监测数据,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黄浦江水体污染状况,为治理污染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