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 同步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环境问题更加严峻,其主要原因是( )①发展中国家环境承受着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②发展中国家人均消耗资源多,浪费严重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④发展中国家治理污染的成本高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A.发展问题 B.环境问题 C.科学问题 D.污染问题渡渡鸟是一种不会飞的鸟,生活在印度洋的毛里求斯岛;这种鸟在被人类发现后仅仅200年的时间里,便由于人类的贪婪彻底绝灭。2016年8月,世界保存最完整的渡渡鸟骨拍卖值440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渡渡鸟的彻底绝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属于( )A.环境污染问题 B.社会治安问题 C.资源衰竭问题 D.生态破坏问题4.产生该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污染物大量排放 B.自然环境的迅速演化C.人类对资源的过度掠取 D.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5.图中反映的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 )A.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B.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C.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之间无因果关系D.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不同6.图中反映了环境问题的本质是( )A.人口问题 B.发展问题 C.技术问题 D.资源问题7.关于“环境问题”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B.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发展中国家不存在环境问题C.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资源、发展问题出现的,其实质就是发展问题D.世界环境问题的解决要依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携手共同努力读北京a、b、c三种服药大气污染的各月污染指数变化情况示意图(图中大气污染的浓度越高,污染指数越大,则空气质量越差)。回答下列各题。8.如果影响北京空气质量的污染物主要是下列选项的四种,则据图判断其首要污染物是(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硫 D.可吸入颗粒物9.下列关于造成这种污染物成为不少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些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B.城市汽车数量猛增,尾气排放缺乏标准或不达标C.发达国家把污染转嫁于发展中国家D.近年来工程建筑较多,工地扬起大量的扬尘10.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的原因是( )A.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速度比发达国家快B.发展中国家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C.发达国家不愿意到发展中国家投资设厂D.发展中国家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11.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目前,甲、乙、丙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分别是( )A.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湿地破坏 B.土地荒漠化、湿地破坏、森林减少C.森林减少、湿地破坏、土地荒漠化 D.湿地破坏、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2)丙所在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开辟水源,合理灌溉 B.退耕还湿,建保护区C.合理采伐,及时抚育 D.植树造林,保持水土12.下表表示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完成1-3题。环境问题 地区 甲 乙 丙 丁粤 ☆☆ ☆☆ ☆☆☆☆川 ☆☆☆ ☆ ☆☆☆新 ☆ ☆☆ ☆☆☆☆晋 ☆☆☆☆ ☆☆☆ ☆ ☆(1)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寒潮、酸雨 B.酸雨、水土流失 C.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D.土地荒漠化、寒潮(2)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森林覆盖率高 B.地形 C.降水充沛 D.纬度位置(3)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采取的措施有( )A.改进种植制度 B.优化燃料消费结构 C.退耕还牧 D.改善冬季供暧设施建设环境问题一般指由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A.温室效应 B.臭氧层空洞 C.水土流失 D.酸雨14.关于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严重B.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C.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D.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过度放牧,造成“黑风暴”现象频繁出现,对美国造成了巨大影响。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5.“黑风暴”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植被遭到破坏 B.地下水水位下降 C.降水异常减少 D.温室效应加剧16.“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 )A.禁止耕作,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B.深翻扩耕,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C.施用绿肥,提升土壤肥力D.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二、材料分析题17.读图填充。上图表示的是某些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将以下各项内容的字母代号按因果关系的顺序填在图内空框中。A.滥伐森林、滥垦草原 B.酸雨 C.过量开采非可再生资源 D.环境问题 E.水土流失 F.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G.盲目扩大耕地面积 H.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 I.温室效应 J.土地荒漠化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全球性环境问题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使人类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群,下图中A、B、C代表的环境问题在整个环境问题群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被认为是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A、B、C所代表的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名称。(2)结合上图说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应对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必要性和合作的主要途径。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发展中国国家更容易引发环境问题主要原因是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加迅速,面临着人口和发展的双重压力。同时为了促进工业化进程,大量引进发达国家一些高耗能、有污染的工业发展。故选①③。中国家的生活水平较低人均消耗比发达国家要小,②错;发展中国家对于治理污染动力不足主要是资金短缺,④错。故选C。2.答案:A解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问题在发展中产生,也必将在发展中得到解决,故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A项正确,B、C、D项错误。故选A。3.答案:C解析:渡渡鸟由于人类的贪婪彻底绝灭,渡渡鸟作为一种资源被人们过度利用而消失,故属于资源衰竭问题。4.答案:C解析:该环境问题是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对资源的过度掠取是造成生物资源衰竭的主要原因。5.答案:D解析:读图,根据图中曲线形态,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的阶段呈正相关,有的阶段呈负相关。即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不同,D对。A、B、C错。6.答案:B解析:图中环境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又是在发展中解决的。反映了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B对。人口问题、技术问题、资源问题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密切相关,但不是问题产生的本质A、C、D错。7.答案:B解析: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且限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故环境问题更加严重;而发达国家拥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国民环保意识强,重视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使其环境大为好转,故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轻,B错误。本题选择不正确的是,故选B。8.答案:D解析:由图推出首要污染物是c,污染指数在春季最高,而春季北京经常发生扬沙、沙尘暴等现象,使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增多。9.答案:C解析: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很广,如沙漠的沙尘,汽车尾气的烟尘(固体),建筑工地的扬尘等。这些可吸入颗粒物并不是来自发达国家。10.答案:B解析: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工业起步早,发展快,A项错误。目前,许多发达国家为降低工业生产成本,将部分工业迁移到发展中国家,C项错误。发展中国家经济力量薄弱,治理环境问题的科技手段落后,即使希望解决环境问题,但很多领域也是力不从心,D项错误。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快,为了解决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人们必须加快工农业生产,往往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因此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B项正确。11.答案:(1)A; (2)B解析:(1)根据轮廓和图例判断,甲为大小兴安岭区,是属于东北林区,森林资源丰富,故主要问题是森林减少;乙属于内蒙古草原地区,以畜牧业为主,过度放牧,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丙位于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广布,最主要的问题是湿地破坏。故A正确,BCD错误。(2)丙位于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广布。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故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退耕还湿,建保护区。开辟水源,合理灌溉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是乙地区的措施;合理采伐,及时抚育是甲地区的措施。故B正确,ACD错误。12.答案:(1)C; (2)D; (3)B解析:13.答案:C解析: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三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破坏,主要包括生物物种锐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环境污染:譬如: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全球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等。ABD属于环境污染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C属于生态破坏,C正确,故选C。14.答案:D解析:当今世界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三大类,在城市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发达地区严重,ABC选项说法错误,D正确,故选D。15.答案:A解析:“黑风暴”现象是由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使地表失去植被保护,地表沙土在风力的吹拂作用下而形成的。16.答案:D解析:美国的“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保护好自然植被,对于过去存在的滥垦、滥耕现象,要及时退耕还林还牧,同时根据地域情况不断优化生产结构。17.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产生原因主要是因为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根据这一思路进行填空。资源不合理利用→盲目扩大耕地面积→滥伐森林,滥垦草原→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环境问题资源不合理利用→过量开采非可再生资源→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酸雨和温室效应→环境问题总结:完成关系图关键是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因果关系。18.答案:(1)A是臭氧层破坏;B是全球变暖;C是酸雨。(2)必要性:①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②全球性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各国共同参与;③解决环境问题存在利益冲突。途径: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禁止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加强国际协商对话,签署共同行动协议。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A主要由氟利昂引起,应该为臭氧层破坏;图中B是由氟利昂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起的,应该为全球变暖;图中C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引起的,故为酸雨。(2)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问题,且全球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参与解决;由于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历史等方面的不同,存在着很多利益的冲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水平高,可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但是要禁止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协商和签署行动协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