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2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 同步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据报道,我国2019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1%,提前完成二氧化碳减排目标。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二氧化碳减排的是( )①增加林草种植面积②增加风力发电装机容量③增加光伏发电投资④减少河流水力资源开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据此完成下题。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A. B.C. D.201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思前,食后,厉行节约”。回答下列小题。3.反对粮食浪费,厉行节约,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伦理道德观 B.环境观 C.发展观 D.消费观.4.为了响应这个主题,我国很多消费者参与了“光盘行动”,这体现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调整( )A.政府行为 B.市场行为 C.公众行为 D.企业行为5.发展绿色经济、提倡可持续消费已在我国广泛践行。下列符合可持续消费的是( )A.经常干洗衣物 B.多吃反季节蔬菜C.使用节能灯 D.经常开车出行每到夏天,露天烧烤便“火”了起来,随处可见的烧烤摊在丰富了人们夜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某研学小组的学生以“烧烤摊点中的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对大街小巷的烧烤摊点进行调研后,向社会公众发出紧急呼吁:“口下留情救绿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由材料可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 )A.进行国际合作 B.实施清洁生产C.选购绿色产品 D.公众认知与参与7.下列方法中,既能保留这种被大众接受和欢迎的烧烤饮食文化,又能减轻其对资源和环境影响的是( )A.加强城市管理,分片集中设置摊点 B.选用无污染的热源烧烤,如电烤C.逐步淘汰或限制烧烤 D.坚决予以取缔8.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工业基地的产业链示意图,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有利于( )A.防止臭氧层的破坏 B.减缓气候变暖C.减轻酸雨危害 D.减轻土地荒漠化9.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是( )A.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B.文化的可持续发展C.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是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着眼于我国当下国情与未来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保障乡村充分发展,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下图示意广东省农村人口变化与宅基地利用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影响该地区人地关系发生改变的主要因素有( )①经济发展②气候变化③农业技术④基础设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在I所示因素影响下,农村地区的特征最有可能表现为( )A.人口流失比较严重 B.人口老龄化降低C.农民返乡意愿强烈 D.人地矛盾加剧传统废弃物的处理一般采用焚烧和填埋两种方式。2020年广东清远华清循环经济园入选第一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园区逐渐形成回收、拆解、初加工和深加工的产业链。图示意“城市矿产”循环利用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城市矿产”循环利用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①利于实现非可再生资源的再生利用②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③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促进资源充分利用④使生产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转变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3.实现“城市矿产”有效利用的前提是( )A.各地建立多家园区 B.工业零废弃物生产C.增强大众节约意识 D.建立完善回收渠道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 )A.产品流废弃物流再生资源流 B.废弃物流产品流再生资源流C.产品流再生资源流废弃物流 D.再生资源流废弃物流产品流15.该区域循环经济对当地的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 )A.减少农村水土流失 B.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C.资源能够循环使用 D.城乡循环经济能够共生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为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了扩大内需,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简述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带来的环境效益,并提出推动以旧换新的具体措施。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塘鱼的品质与品种、水质、运动量等因素有关。流水槽养殖是一种利用技术实现池塘内循环流水的网箱养殖方式。池塘大部分面积为净水区,小部分面积为流水槽高密度养殖区(左图)。流水槽养殖区由数个养鱼槽构成,每个养鱼槽均配备饵料自动投喂装置、鼓风推水增氧装置(右图),槽下部装有排水集污过滤装置。浙江省X市丘陵广布,人多地少,过去曾因毁林开荒等不合理人类活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近年来,该市推广流水槽养殖,成为高效生态农业的典范。(1)说明循环水流对提升塘鱼品质所起的作用。(2)流水槽养殖比传统养殖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请分析主要原因。(3)说明近年来流水槽养殖得以在X市推广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增加林草种植,能够增强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但是无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①错。增加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和光伏发电投资能够增加清洁能源的供应,减少对化石能源的需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故②③正确。减少对河流水力资源开发,不利于发展清洁水电,会增加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增加二氧化碳排放,④错。②③正确,B对。ACD错,故选B。2.答案:B解析:共享单车制造和消费者使用这一过程,不能体现废弃物资源化和资源减量化,故不属于循环经济,B项符合题意。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稻田的杂草和虫类可以作为鱼的饵料,而鱼的排泄物可以为水稻生长提供养分,可以减少人工饲料添加和化肥的施用量,属于生态农业;城市垃圾用于发电,残余粉灰用于制造砖材,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创造新的产值,属于清洁生产;海水发电过程中利用废热水进行制盐,不仅减少了废热水的排放,还可以产生盐、淡水等新的产品,也属于清洁生产,三者均属于循环经济,A、C、D项不符合题意。3.答案:D解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包括:发展观是指由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追求全面和谐发展;资源观是指由资源无限无价转变为资源有限有价;伦理道德观是由人与人的规范转变为人与生物的规范;消费观是由鼓励消费刺激生产转变为少投入多产出多利用少排放,因此厉行节约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D正确,ABC错误,故选D。4.答案:C解析:为响应“思前、食后,厉行节约”主题,我国很多消费者参与了“光盘行动”这体现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调整公众行为,C正确,并没有体现政府行为、市场行为、企业行为,ABD错误,故选C。5.答案:C解析:经常干洗衣物,耗能更大,A错误;反季节蔬菜大多都是温室生产或是外地长途调入,也属于高耗能的消费习惯,B错误;使用节能灯可节约资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C正确;经常开车耗能大,不利于可持续发展,D错误。故选C。6.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分析,学生针对烧烤摊点调研后,向社会公众发出紧急呼吁:“口下留情救绿荫!”,说明公众认知度提高、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材料中没有体现进行国际合作、实施清洁生产、选购绿色产品等内容。7.答案:B解析:选用无污染的热源烧烤,如电烤”既能保留烧烤饮食文化,又能减轻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加强城市管理,分片集中设置摊点”并不能减轻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逐步淘汰或限制烧烤”“坚决予以取缔”没有保留这种被大众接受和欢迎的烧烤饮食文化。8.答案:C解析: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雾、雹等大气降水,主要是由于酸性气体随降水落到地面。我国南方气候湿润,图示产业链中,属于酸性气体的SO2被回收再利用,减轻酸雨危害,C正确;破坏臭氧层的气体是氟氯烃,导致气候变暖的是温室气体,导致土地荒漠化最主要的原因是植被破坏,ABD错误。故选C。9.答案:A解析:生态文明是指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本特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原则的一种社会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10.答案:B解析:由图文材料可知,该地区人地关系的改变主要表现在农村人口与农村住宅的关系上。广东经济发展快速,吸引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迁入,农村地区出现人口城镇化和就业非农化特征,①正确。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农村宅基地建房热情提高,但由于人口迁出,房屋利用效率较低,农村住宅出现空置、闲置等特征,④正确。气候变化对该地区人地关系改变的影响不大,②错误。农业技术主要针对农业生产,与该地区人地关系变化基本无关,③错误。故选B。11.答案:A解析:I阶段人口城镇化,就业非农化,使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农村地区人口流失比重严重,A正确。由于大量农村青壮年人口迁出,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剧,农村的人地矛盾得到缓和,BD错。由于城市的经济发展迅速,吸引农村人口迁入,农村经济发展并不迅速,此阶段,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服务水平要高于农村地区,城市的拉力作用仍然显著,农民返乡意愿并不强烈,C错误。故选A。12.答案:C解析: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物质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其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据此可知,循环经济模仿自然生态系统,可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生产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转变,③④正确:循环经济不能实现非可再生资源的再生利用,且对产业结构影响不大,①②错误;综上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选C。13.答案:D解析:提高全社会对城市矿产的认知度,使废弃物生产企业和居民参与到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和处理中来,建立完善的回收渠道,是实现“城市矿产”有效利用的前提,D 正确;建立多家园区也需要有完善的回收渠道为前提,A错误;工业零废弃物生产,提高大众节约意识有助于减少工业和生活废弃物产生,但不是实现“城市矿产”有效利用的前提,BC错误。故选 D。14.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指向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中心的箭头,应表示废弃物流,对应图中②;由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中心指出的箭头,表示再生资源流,对应图中③;剩下的①应代表产品流。因此A正确。15.答案:D解析:图示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可以构建城市和农村之间共生的循环经济体系,B正确;不可能使资源与能源在该区域内不断循环使用,A错误;无法改变该区域的农业耕作制度,C错误;可以实现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区域可持续发展,D错误。16.答案:环境效益:减少废弃物排放,进而减少次生的大气、土壤、水污染等问题;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减少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破坏。具体措施:加强宣传引导,提高以旧换新意识:政府政策支持,通过补贴等方式鼓励以旧换新,实现消费升级:推动回收产业的发展,实现循环经济模式。解析:环境效益:汽车和家电以旧换新带来的环境效益是多方面的。首先,这种政策有助于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因为旧设备可以通过回收和再利用来避免成为垃圾,进而减少次生的大气、土壤、水污染等问题。其次,以旧换新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助于降低对原材料的需求,从而减少开采和加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对环境污染和破坏。此外,新设备往往具有更高的能效和环保性能,因此以旧换新还能促进节能减排,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措施:财政补贴:政府可以提供财政补贴,鼓励消费者参与以旧换新活动。补贴可以直接用于购买新设备,或者用于回收旧设备的费用,从而降低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社区活动等多种渠道,加强以旧换新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环保和节能的认识,增强其参与以旧换新的意愿。完善回收体系:建立健全的回收体系,确保旧设备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回收和处理。可以建立专门的回收站点,或者与现有回收体系进行合作,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实现循环经济模式。17.答案:(1)循环水流加快水体流动速度,有利排水集污过滤装置净化水体,改善养殖水质;循环水流使鱼类保持较大运动量,肉质好。(2)鼓风推水增氧装置增加水体含氧量,改善养殖水质,鱼群存活率高;实现高密度养殖,有利于减少饵料的浪费,同时增加产量;循环水流使塘鱼品质较高;饵料自动投喂装置降低人工成本。(3)集约化养鱼可提高丘陵地区土地利用率,减少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等生态破坏;与传统种植业相比,经济效益较好;塘鱼品质高,消费市场广阔。解析:(1)流水槽养殖的鱼类活动空间小,养殖过程中易发生水质恶化现象。流水槽养殖区的排水集污过滤装置可净化水体,改善养殖水质;鱼塘流动的水让鱼群运动,提高其运动量,使塘鱼肉质紧实,从而提高品质。(2)主要从成本和水质两个角度回答。流水槽养殖区的鼓风推水增氧装置能增加鱼塘水体含氧量,改善养殖水质,从而提高鱼群存活率。鱼塘中用于养殖的水域面积小,此举能实现高密度养殖,有利于减少饵料的浪费,同时增加产量,从而节约成本。循环水流,节省换水成本,且增加鱼的运动量,使塘鱼品质较高。由图可知,饵料自动投喂装置降低人工成本。(3)流水槽养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上。浙闽丘陵地区耕地和水域面积比较小。流水槽养鱼实现了集约化养鱼,减少对耕地和水域的占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由此减少毁林开荒,保持了水土,也减少了水体污染。而且塘鱼品质高,营养价值高,消费市场广阔,经济价值高,经济效益好,促进该养殖模式的推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