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课时作业一、单选题“蓝窗”是地中海中马耳他戈佐岛最为著名的景点,位于一个悬崖的尽头,是一个由石灰岩形成的天然拱门,透过大门,游人可以看到海天一色的壮观景色,该景点已于2017年3月8日坍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蓝窗”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海水沉积 B.风力侵蚀 C.海水侵蚀 D.风力沉积2.下列地貌与“蓝窗”的形成属于同一地质作用的是( )A.沙滩 B.海蚀崖 C.风蚀柱 D.石钟乳3.“雅丹”源于维吾尔语,意指具有陡壁的小山。下图中,塑造雅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 )A.流水侵蚀 B.风力堆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洪积扇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季节性或突发性洪流在河流出山口因坡度突降、水流分散、水量减小而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洪积扇形成以后,因山地不断抬升,当山地上升规模、幅度均较大时,早期形成的洪积扇下方会发育新的洪积扇,形成串珠状洪积扇。下图是串珠状洪积扇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4.串珠状洪积扇的两个洪积扇之间最有可能发育的地质构造是( )A.断层 B.背斜 C.向斜 D.裂谷5.沿着河流干流,从M到N两个洪积扇沉积颗粒的粗细分布是( )A.细一细一粗一粗 B.粗一粗一细一细C.粗一细一粗一细 D.细一粗一细一粗6.边滩是由于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河岸相连的泥沙质堆积体。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边滩整体呈萎缩态势。近年来长江中游边滩整体萎缩的原因除侵蚀作用外,还可能是( )A.河道来沙量减少 B.河道的水位升高C.河岸护坡工程建设 D.河道洪峰流量增加在河谷两侧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一般大江大河的两岸常出现多级阶地。下图为某河流阶地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最先形成的是( )A.河漫滩 B.一级阶地 C.二级阶地 D.三级阶地8.图中河流阶地( )A.位置越高,地形越平坦 B.组成颗粒物较粗C.土质较为肥沃 D.洪水期被水淹没9.牛轭湖是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随着流水对河岸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牛轭湖形成的地理过程正确排序为( )A.④③②① B.②④③① C.④②①③ D.①②③④10.桂林地表形态为岩溶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风力沉积作用11.不同地貌具有较明显的地域特征,下图为我国某四个地方的地貌景观图。读图可知地貌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 B.C. D.表碛位于冰川表面,是由冰川在运动过程中挟带和搬运的碎屑构成的堆积体。与裸冰或雪相比,表碛覆盖层由于反射率、颗粒大小、颜色等物理性质的差异,具有独特的热力过程,导致其下覆冰川冰的消融过程不同。下图示意我国青藏高原东南部海螺沟冰川区表碛厚度实测数据与表碛热阻系数(对热量传导的阻碍能力)对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下列正确表示表碛形成过程的是( )A.冰雪融化一冰川侵蚀一冰川搬运 B.冰川侵蚀一冰川搬运一冰川堆积C.冰川搬运一冰川侵蚀一冰雪融化 D.冰川侵蚀一冰雪融化一冰川搬运13.造成表碛热阻系数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A.海拔高度 B.光照强度 C.冰川厚度 D.表碛厚度下图为河北昌黎海岸沙丘位置示意图,该沙丘地处渤海西岸,由多列沙丘组成,沙丘带宽1~3km,沿海岸线延伸约45km,由滦河口向北逐渐变窄,沙丘高度一般在20~40m。几百年来沙丘位置总体稳定,但主沙丘链有向陆迁移趋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关于海岸沙丘的成因及东西两侧的坡度推理正确的是( )A.海浪堆积东陡西缓 B.海浪堆积东缓西陡C.风力堆积东陡西缓 D.风力堆积东缓西陡15.在滨海沙滩地区,营造防护林对海岸沙丘的影响是( )A.沙丘沿防护林方向延伸 B.沙丘拓宽、增高C.沙丘西移速度变缓 D.沙丘不受其影响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小明在查阅海岸地貌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珊瑚礁海岸是一种特殊的海岸地貌,从全球来看,珊瑚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但是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也有珊瑚礁分布。针对珊瑚礁的形成,小明进一步查阅资料了解到,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且在较硬的基底上生长较好,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四个阶段。(1)分析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有珊瑚礁分布的原因。(2)图中Ⅲ阶段珊瑚礁形成期间的海平面先升后降,说明此期间珊瑚礁的发育过程。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小明多次随老师赴太行山某溶洞研学基地考察。他发现,洞外崖壁夏季细流潺潺,冬季冰锥倒悉,洞内石钟乳和石笋的形态结构各异;(1)前者由洞顶向下生长、上粗下细,后者相反(图1);(2)二者横切西虽都呈同心圆状(图2),但前者上部空心、下部实心,后者整体实心:(3)前者纵切面下端纹层(沉积微层理)下凹,后者纹层上凸(图3)。(1)图1所示地狼类型是___________结合图文信息,在下图框中适当位置,分别绘出石钟乳和石笋的外部形态,并用箭头示意垂直方向的生长趋势。(2)结合图2,简述石钟乳横切面岩石微层理结构的特点及各层年龄关系。(3)结合图3,指出石笋纵切面沉积微层理弯曲的方向及弯曲度的变化,并推测洞内影响其形态变化的可能因素。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表明,“蓝窗”是地中海中马耳他戈佐岛一个海边悬崖(海蚀崖)尽头的景点,海水侵蚀海岸的最主要作用力是海浪,海浪通过不断撞击岸边的岩石,加大岩石裂缝,最终使岩石破碎。故推断“蓝窗”的形成过程中海水侵蚀起主导作用。C项正确。2.答案:B解析:根据上一题的判断可知,“蓝窗”景观主要是海水侵蚀的结果。沙滩是海水沉积形成的,不是海水侵蚀的结果,A项错误;海蚀崖是海水侵蚀形成的典型地貌,与“蓝窗”景观成因相同,B项正确;风蚀柱是风力侵蚀形成的,不是海水侵蚀的结果,C项错误;石钟乳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不是海水侵蚀的结果,D项错误。3.答案:C解析:雅丹地貌主要分布于我国新疆地区,当地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雅丹地貌因风力侵蚀而成,故C正确。4.答案:A解析:串珠状洪积扇的形成与地壳的差异化抬升密切相关。串珠状洪积扇的两个洪积扇之间存在落差,早期形成的洪积扇随山体抬升,与扇缘下游地区产生高差,这最可能是由断层产生的,A正确;背斜和向斜是岩层受水平挤压发生塑性变形形成的,不可能形成串珠状洪积扇,BC错误;裂谷不会形成串珠状洪积扇,可能形成瀑布,D错误,所以选A。5.答案:C解析:根据流水搬运的特点可知,颗粒较大的砾石在扇顶堆积,越靠近扇缘沉积物颗粒越细小,故可推知沿着河流干流从M到N沉积颗粒应表现为粗—细—粗—细,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6.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边滩整体呈萎缩态势。根据所学知识,水库可以蓄水拦沙,三峡水库的运行使得长江中游河道的来沙量减少,因此导致长江中游边滩整体萎缩。故选:A。7.答案:D解析: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阶地位置越高,年代越老,图中三级阶地的位置最高,所以最先形成的是三级阶地。故D正确,ABC错误。8.答案:C解析:A.河流阶地是在相对稳定堆积和迅速下切过程中形成的,由于下切侵蚀的条件不同,河流阶地的地势不同,故A选项错误;B.河流沉积具有分选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流速慢颗粒物小,河流阶地组成颗粒物的粗细因该阶段河流流速不同而不同,故B选项错误;C.河流阶地土质较为肥沃,故C选项正确;D河流两岸洪水期被淹没的部分是河漫滩,而不是河流阶地,故D选项错误。9.答案:B解析:平原地区,河流侧蚀作用强,因岩性差异、地质结构差异等原因导致侧蚀不均匀而出现弯曲,先出现较小弯曲,如②图所示,弯曲河道一旦形成,则凹岸侵蚀加剧,凸岸沉积明显,使得河道弯曲逐渐加大,如图④、图③所示,当河道弯曲到一定程度,相邻凹岸逐渐靠拢,当河水处于汛期,曲流河段容易被洪水冲开自然裁弯取直,原来的弯曲河道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如图①所示。因此牛轭湖形成的过程为②、④、③、①,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10.答案:A解析:岩溶地貌主要是流水作用形成的,BD错误;桂林地表形态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A正确,C错误;故选A。11.答案:D解析:图中信息表明,第一幅图地貌是火山,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由内力作用形成,A错;第二个地貌是桂林山水,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B错;第三幅地貌是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C错;第四幅图地貌是角锋,角峰是指由几个冰斗所围成的山峰,因冰斗后壁不断后退,使所围山峰成为高耸尖锐的山峰,因此角峰是冰川侵蚀形成,D符合题意。故选D。12.答案:B解析:冰川在移动过程中,使两侧山体岩石剥落而形成碎屑,碎屑堆积在冰川表面,随着冰川的移动,不断堆积,形成表碛。故选:B。13.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海拔越低,表磧热阻系数越小;海拔越高,表磧热阻系数越大,所以造成表磧热阻系数差异的根本因素是表碛厚度,其余选项图示无法表示,D正确。故选:D。14.答案:D解析:结合“河北昌黎海岸沙丘位置示意图”和“沿海岸线延伸约45km”可知,沙丘主要沙源来自于海岸沙滩,经海风吹拂,风力堆积而成。结合沙丘形态,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沙丘东缓西陡。D正确、ABC错误。故选D。15.答案:C解析:在滨海沙滩地区,营造防护林可降低海风风速,对海岸沙丘的主要影响是防止沙丘向陆迁移。结合海陆关系,风沙堆积作用减弱,使得沙丘西移速度变缓,也不会使沙丘拓宽、增高,C正确,BD错误;防护林可降低海风风速,但不能阻止风沙运动,不会使沙丘沿防护林方向延伸,A错误。故选C。16.答案:(1)该海域有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能够满足造礁珊瑚的正常生长;该海域位于板块边界附近,海底火山活动频繁,形成的火山体一方面为造礁珊瑚提供了其生长所需的坚实基底。另一方面为造礁珊瑚提供了其生长所需的距海面25米以内的海域,从而促进了珊瑚礁的形成。(2)该阶段早期海平面不断上升,珊瑚礁随之向上生长;后来海平面下降,部分珊瑚礁因出露海平面而停止向上生长。解析:(1)根据材料“珊瑚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并结合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可知,西太平洋35°N附近有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能够满足造礁珊瑚的正常生长;“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且在较硬的基底上生长较好”,结合板块构造运动的知识可知,该海域位于板块边界附近,海底火山活动频繁,形成的火山体可为造礁珊瑚提供了坚实基底和其生长所需的距海面25米以内的海域,利于珊瑚礁的形成。(2)根据材料“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分析,早期海平面上升,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位置向上移动,珊瑚礁随之向上生长;后来海平面下降,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位置向下移动,部分珊瑚礁因出露海平面而停止向上生长。17.答案:(1)喀斯特地貌。如图:。(2)大致呈同心圆状,中部有空心(导管);中心部分的年代相对较老,边缘较新。(3)微层理上凸,上层包覆下层;各层弯曲并不一致,由底部向上不断变大。影响因素:滴水量、滴水高度(水滴物质成分、饱和度、洞内温度等)。解析:(1)据材料“小明多次随老师赴太行山某溶洞研学基地考察”,结合图片信息可知,该地貌类型是喀斯特地貌。钟乳石是石灰岩洞中悬在洞顶上的锥状物体,由含碳酸钙的水溶液逐渐蒸发凝结而成,其生长态势是向下生长。石笋是石灰岩洞中位于溶洞洞底的尖锥体,其生长态势是向上生长。示意图如下:(2)读图可知,石钟乳横切面岩石微层理结构大致呈同心圆状,中部有空心导管;同心圆大小、间距不等;中心部分形成的时间较早,相对较老,边缘部分形成的时间较晚,相对较新。(3)读图可知,石笋纵切面沉积微层理向上弯曲,上层包覆下层;各层弯曲形态、间距并不一致,由底部向上部不断变大,越往上椎体面积越小。洞内影响其形态变化的可能因素包括滴水量、水滴物质成分、饱和度、洞内温度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