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 地球的演化过程—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A.湿热的草原环境 B.温暖广阔的浅海C.湿热的森林环境 D.干旱的陆地环境雷兽,已灭绝的大型哺乳动物,属奇蹄目雷兽科,雷兽前肢有四趾,后肢有三趾,虽不同于现代犀牛前后三趾,但生活习性相近,研究人员在北美、亚洲发现众多雷兽的化石。但雷兽在某地质时期达到进化顶峰时忽然灭绝。下图为我国内蒙古阿拉善盟大角雷兽复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雷兽最可能出现在(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3.推测雷兽进化顶峰时忽然灭绝的原因可能是( )A.陨石撞击 B.耀斑爆发 C.人类捕杀 D.气候突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吉祥物形象“兔圆圆”正式亮相。这是春晚40年历史上首个集纳了无数大众喜爱倾向、经过系统翔实的大数据调研所生成的春晚吉祥物IP。它们取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学家所发现的“安徽模鼠兔”化石生态复原形象,这是生活在安徽潜山距今约6200万年的“兔祖先”,考古发现的重要头骨化石上面就保存着大门齿。下图示意部分地质年代的顺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安徽模鼠兔”生活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 )A.古近纪 B.侏罗纪 C.二叠纪 D.泥盆纪5.“安徽模鼠兔”生存的年代( )A.出现了人类 B.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C.裸子植物极度兴盛 D.恐龙走向灭绝北京市门头沟区灰峪村被称为“化石村”。在一次学生科学体验活动中,同学们在村后山坡的页岩地层中采集到了轮叶化石(下图)。专家说,轮叶是古生代晚期的蕨类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轮叶化石形成时,灰峪村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最可能是( )A.雪山 B.湖泊 C.深海 D.沙漠7.古生代晚期的地层中还可能发现( )A.鸟类化石 B.野生水稻 C.恐龙化石 D.煤炭资源地球上生命出现后,物种数量随着地理环境的改变会出现变化。下图为不同地质时期地球物种数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恐龙灭绝的时期发生在( )A.① B.② C.③ D.④9.甲地质时期,地球演化史的特点是( )A.铁矿形成的重要时期 B.动物逐渐适应陆地环境C.被子植物开始大量出现 D.现代地貌格局基本形成10.英国学者在英格兰西南部海岸边的悬崖上发现了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森林化石,其生存的年代可以追溯到3.9亿年前泥盆纪时期,它们的树干较细且不是实心的。在该森林形成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形成 B.鸟类开始出现 C.哺乳动物发展 D.蕨类植物繁盛11.读某地地质剖面略图,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地球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下图为“科学家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氧气含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图示甲所处的地质时期是( )A.新生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太古宙13.乙所处的地质时期( )A.鱼类开始出现 B.恐龙从盛行至消失C.灵长类动物出现 D.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14.丙所处的地质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成煤期,主要是由于当时( )①蕨类植物繁盛②裸子植物极度兴盛③地壳运动剧烈④第四纪气候的变化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这是一片风景秀丽、气候湿润的浩瀚湖区。水中鱼虾成群,天空中不时有鸟儿和翼龙滑翔而过,大湖周边是银杏、松杉等高大乔木组成的森林,林间有蕨类植物顽强地生长。完成下面小题。15.上述文字描述的地质年代是( )A.太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16.该地质年代( )A.是重要的造煤时期 B.蕨类植物极度兴盛C.后期原始鱼类灭绝 D.喜马拉雅山脉形成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7.关于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 B.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C.甲是古生代,乙是新生代 D.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18.乙地质年代的末期( )A.裸子植物开始出现 B.恐龙灭绝C.出现被子植物 D.爬行动物盛行二、材料分析题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自贡恐龙博物馆位于四川省自贡市,它是在世界著名的“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上就地兴建的一座大型遗址类博物馆,也是我国第一座专业性恐龙博物馆,世界三大恐龙遗址博物馆之一。博物馆占地面积6.6万多平方米,馆藏化石标本几乎囊括了侏罗纪时期所有已知恐龙种类,是世界上收藏和展示恐龙化石最多的地方之一。(1)恐龙出现在______代,简述该时期生物的主要特征______。(2)恐龙属于______。①爬行动物②无脊椎动物③脊椎动物④哺乳动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说出恐龙生活时代植物的发展对现代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作用。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煤炭是现代社会重要的能源资源,煤炭是古代植物被埋藏在地下,又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地质历史时期,陆表植被繁盛时期为重要的成煤期。表1为地质年代表,A、B为两个重要的地质年代。(1)表中A为_________代,该地质年代的早期,是海洋_________动物繁盛的时代;晚期_________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2)表中B为中生代的纪,这一时期动物盛行;中生代_________植物极度繁盛,因此,中生代也是重要的成煤期。(3)新生代植物高度繁盛,动物快速发展,新生代的_________纪,出现了人类。(4)说出表中地质年代生物演化的特点。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煤是古代植物埋藏到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故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湿热的森林地区。故选:C。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雷兽属于大型哺乳动物,应在新生代,排除前寒武纪、中生代、古生代,ABC错误,D正确,故选D。3.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的灭绝可能与陨石撞击有关,但陨石撞击主要影响局部区域,不会同时影响到分布在亚洲和北美的雷兽,A错;耀斑爆发主要会影响地球磁场,对地球生物的影响相对较小,且不可能使雷兽突然灭绝,B错;根据分析可知,其生活的古近纪尚未有人类诞生,所以与人类捕杀关系不大,C错;气候突变,致其生存环境恶化,食物减少,物种灭绝,D正确。故选D。4.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安徽模鼠兔生活在距今约6200万年,根据所学地质年代表可知,距今6600万年到距今2330万年为古近纪,A正确;泥盆纪在距今4.6亿年到距今3.6亿年;侏罗纪在约公元前1亿9960万年到1亿4550万年;二叠纪在距今约2.99亿年到距今2.5亿年,BCD错误。故选A。5.答案:B解析:“安徽模鼠兔”生存的年代为古近纪,属于新生代早期,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B正确;人类出现在第四纪,A错误;裸子植物极度兴盛的时代和恐龙走向灭绝均在中生代,CD错误。故选B。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轮叶化石中的轮叶是古生代晚期的蕨类植物。蕨类植物喜欢湿润、阴凉、温暖的生长环境。它的生长离不开水分,耐旱性极差,多是生长在森林下层的阴暗而潮湿的环境里,耐旱品种极少。因此轮叶化石形成时,灰峪村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最可能是湖泊,适宜蕨类植物生长,B选项正确。雪山、深海、沙漠不适宜蕨类植物生长,A、C、D选项错误。故选B。7.答案:D解析:鸟类属于陆生的脊椎动物,主要出现在中生代,A选项错误。野生水稻属于被子植物,出现在新生代,B选项错误。恐龙属于爬行动物,主要出现在中生代,C选项错误。我国的主要成煤时期是晚古生代,因此在古生代晚期的地层中可以发现煤炭资源,D选项正确。故选D。8.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灭绝发生在中生代白垩纪与新生代古近纪之间,对应图中的④,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9.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质时期为泥盆纪末期到二叠纪末,属于晚古生代。前寒武纪是重要的铁矿形成时期,A错误;晚古生代脊椎动物繁盛,鱼类逐渐进化成适应陆地环境的两栖类,B正确;被子植物繁盛,出现在新生代,C错误;联合古陆在新生代解体,各大陆板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现代海陆分布格局,D错误。所以选B。10.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可知,该森林形成时期为3.9亿年前泥盆纪时期,属于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D正确;青藏高原形成于新生代,A错误;中生代鸟类开始出现,B错误;新生代哺乳动物发展,C错误。故选D。11.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图中含动物化石的各层次中,含三叶虫化石的①层位于最下面,岩层形成最早,三叶虫属于海生无脊椎动物,因此海生无脊椎动物出现早;含原始鱼类化石的②层位于①层之上、③④层之下,表明岩层形成时间比①晚,比③④早,鱼类属于水生脊椎动物,因此鱼类出现于海生无脊椎动物之后;含恐龙化石的④层位于最上面,岩层形成晚,恐龙属于爬行动物,因此爬行动物出现时间晚。由此推断,图中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海生无脊椎动物一脊椎动物一爬行动物,B对,ACD错。故选B。12.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信息,甲被子植物发展,说明是新生代,A正确。古生代是蕨类植物发展,B错误。中生代是裸子植物发展,C错误。太古宙原始生命出现及生物演化的初级阶段,D错误,故选A。13.答案:B解析:根据图中信息,乙裸子植物发展,为中生代,恐龙从盛行至消失,B正确。鱼类开始出现和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都是在古生代,AD错误。灵长类动物出现,是新生代,C错误,故选B。14.答案:C解析:根据图中信息,丙所处的地质时期蕨类植物繁盛,同时这个时期地壳运动剧烈,成为重要的成煤期,①③正确。裸子植物极度兴盛,是中生代,②错误。第四纪全球气候出现冷暖交替变化,是新生代,④错误,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1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此年代的生物有恐龙、银杏、松山、藏类为主,对应地质年代表可知,此时应为中生代,C正确;古生代为古代生物的时期,早古生代为藻类的时代,在早古生代海洋里生活着门类众多的生物。植物界以海藻为主。动物界出现了三叶虫和珊瑚、腕足类等。三叶虫是一种节肢动物,寒武纪是三叶虫的全盛时代。到奥陶纪时出现了软体动物门的头足纲,主要生物门类还有笔石、腕足类、三叶虫等,不符合材料,B错误;地质年代没有太古代一说,A错误;新生代恐龙已经灭绝,D错误;故选C。16.答案:A解析:中生代是重要的造煤时期,A正确;藏类植物极度兴盛是古生代,B错误;后期原始鱼类灭绝发生在古生代中期,C错误;第三纪晚期是喜马拉雅山形成时期,此时属于新生代,D错误。故选A。17.答案:B解析:图中显示,甲地质年代的典型动物为恐龙,恐龙是中生代爬行动物时代的典型代表,因此甲是中生代;乙地质年代位于中生代以前,其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晚期出现两栖动物,应为古生代,因此B正确,ACD错,故选B。18.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乙地质年代末期裸子植物开始出现,A正确。图中显示,恐龙繁盛于中生代,灭绝于中生代末期,而乙地质年代恐龙还没有出现,B错误。图中显示,被子植物出现在甲地质年代(中生代),而乙地质年代为古生代,C错误。爬行动物在甲地质年代(中生代)盛行,而乙地质年代为古生代,D错误。故选A。19.答案:(1)①.中生 ②.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也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开始向鸟类发展;小型哺乳动物出现;裸子植物极度兴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2)A(3)裸子植物丰富,被埋藏于地下,形成煤炭资源,为现代人类提供能源。解析:(1)考查对“地质年代表”的基本内容的识记,包括地质年代划分,每个大的年代的主要地质事件及主要生物(动物、植被)发展的阶段。恐龙出现在中生代。中生代生物的主要特点:爬行动物盛行,也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开始向鸟类发展;小型哺乳动物出现;裸子植物极度兴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2)恐龙属于爬行动物,且属于有脊椎动物,①③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3)恐龙属于爬行动物,推断其生活在陆地;体型较大,对食物需求量大,推测当时的生物种类较丰富,气候潮湿,裸子植物兴盛,是重要的成煤时代,为人类提供了矿物能源。20.答案:(1)古生;无脊椎;蕨类(2)侏罗;爬行;裸子(3)被子;哺乳;第四(4)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解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