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3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A. B.C. D.下图示意潮州市某年3月11-14日的天气预报。完成下面小题。3月11日(星期一) 3月12日(星期二) 3月13日(星期三) 3月14日(星期四)10℃-15℃ 11℃-23℃ 11℃-15℃ 9℃-17℃白天晴夜间晴 白天晴夜间晴 白天多云夜间多云 白天晴夜间晴2.与3月13日相比,潮州市3月14日( )A.白天温度较低 B.夜间温度较高 C.昼夜温差较小 D.昼夜温差较大3.图示期间,潮州市大气保温作用最强的是( )A.3月11日 B.3月12日 C.3月13日 D.3月14日下表是今年宜宾市一中9月15日-19日的天气状况数据。图为“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小题。4.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 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② D.④-②-③5.与表中前三天相比,9月18-19日白天最高气温较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辐射①减弱 B.辐射④增强 C.作用⑤增强 D.作用③减弱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稳稳托举,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飞冲天,将费俊龙、邓清明、张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据此完成小题。6.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在升空过程中,依次经过( )A.对流层、电离层、平流层 B.平流层、对流层、电离层C.电离层、臭氧层、对流层 D.对流层、臭氧层、电离层7.此次运载火箭升空过程中,经历的平流层的大气的特点是( )A.有极光现象 B.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上升C.天气复杂多变 D.气流主要做水平运动,不利于飞机飞行湖陆风是一种地方性热力环流,在大尺度环流较弱的情况下比较显著,昼夜风向相反。白洋淀是河北省中部143个相互联系的大小湖泊的总称,是河北省最大的湖泊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该地区湖风最强的时间可能是( )A.夏季白天 B.夏季夜晚 C.冬季白天 D.冬季夜晚9.该地区湖陆风较为显著时( )A.端村白天吹偏南风 B.赵北口夜间吹偏北风C.七间房白天吹偏东风 D.雄县夜间吹东北风辐射表是测量各种辐射的工具,测量不同的辐射可以选择不同的传感器和安装方式。下图示意研究大气热力作用的设备装置。(①②测量短波辐射,③④测量长波辐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图中辐射表④测量的辐射类型是( )A.地面辐射 B.大气逆辐射 C.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D.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11.某日降雪后天气转晴,推断短波和长波辐射传感器数据变化为( )A.辐射表①测得的辐射量减弱 B.辐射表②测得的辐射量减弱C.辐射表③测得的辐射量减弱 D.辐射表④测得的辐射量增强12.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各种辐射。为抵御北方冬季冻害,北方农民燃放烟雾来保暖,这个过程可以A.增加a B.减少b C.增加c D.减少d城市热岛效应,指的是城市中心比郊区温度高的现象。城市热岛效应是因城市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完成下面小题。13.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措施有( )A.增加市区绿化面积 B.冬季利用地热采暖C.增加城区工业数量 D.建设污水处理系统14.城市热岛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C. D.海雾是海洋上低层大气中的一种水汽凝结现象。下图示意我国某海域4月27日8时至30日20时气温和海水表层温度变化情况,期间该海域出现长时间的浓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此次浓雾的成因是( )A.暖湿气流移到较冷海域,气温降低B.海面蒸发,水汽遇冷空气发生凝结C.湿润空气沿着地形上升时,因膨胀冷却D.晴朗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近海面气温降低16.研究发现,当气海温差(气温-海水表层温度)≥5℃时,几乎没有海雾发生,其原因是( )A.海水温度低,蒸发弱,水汽不足 B.气温高,不利于水汽凝结C.温差大,气压差大,风力强 D.低层空气稳定,水汽凝结局限在贴海面层山谷风是一种局地环流,山西省山谷风现象较为普遍,以太原盆地北部最为典型。盆地北部狭窄部分南北长约25千米,东西傍山,山地平均海拔达1000多米,山间距离平均不到15千米。当地居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伏天走坡不走谷”的经验,下表为太原市某日平均风向变化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时段 1时~11时 11时~13时 13时~18时 18时~20时 20时~22时 22时~次日1时风向 西北风 东北风 东南风 西南风 东北风 西北风17.太原盆地北部山谷风发育典型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A.北部地形闭塞,冬季风运行受阻 B.汾河流经,河流下切作用强C.盆地南北狭长,东西山地海拔高 D.地堑构造发育,呈南北走向18.该日,太原市形成谷风的时间为( )A.12时 B.13时 C.18时 D.20时19.山区老乡“伏天走坡不走谷”一般选择在( )A.山风盛行时 B.谷风盛行时 C.山风转谷风时 D.谷风转山风时二、材料分析题2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已能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利用大气的受热原理,例如北魏时期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有关于霜的描述:“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煜,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1)图中表示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的编号是__________。编号②、③表示的箭头含义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填编号)较__________(强/弱)。(3)“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试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这一现象。(4)太阳光线经过大气的路程会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__________作用,一般说来,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为________。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庐山是断块山,鄱阳湖是断陷湖,山湖相伴而生。云雾是庐山最具特色的美景,庐山云雾主要集中在夏季,夏季庐山云雾奇景令其它山地望尘莫及。冬季,含鄱口观鄱湖日出,是很多游客的必选项目。甲图示意庐山与鄱阳湖相对位置,乙图表示含部口周边地形特点。(1)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夏季庐山云雾多于其它山地的原因。(2)与夏季相比,列举含鄱口冬季观日出的有利条件。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A、白天陆地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为A图陆地为下沉,故不符合题意;B、热力环流的典型例子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故正确;C、城市风,近地面从郊区吹向城市,故不符合题意;D、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而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2.答案:D解析:读表中数据,3月13日白天温度15℃,3月14日白天温度可17℃比前一日更高,A错误;3月13日夜间温度11℃,3月14日夜间温度可达9℃比前一日更低,B错误;3月13日昼夜温差为4℃,3月14日昼夜温差达8℃比前一日更大,C错误;D正确,故选D。3.答案:C解析:大气保温作用最强,即大气逆辐射最强也就是大气云量多云层厚,只有3月13日才是夜间多云,所以大气逆辐射最强的是3月13日,C正确,ABD错误。故选C。4.答案:A解析:图中①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⑤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云层反射),②表示经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表示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后形成的地面辐射,③表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后形成的大气逆辐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大气升温的顺序是: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升温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而升温。故顺序为①-②-④,A正确,BCD错误。故选 A。5.答案:C解析:由表格可知,9月18-19日为阴雨天气,白天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故气温较低;前三日是晴天,大气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气温较高。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与纬度有关,天气对其没有影响,错误;④是地面辐射,会减弱,B错;⑤代表削弱作用,会增强,C正确;③是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主要影响夜晚温度,D错误。故选C。6.答案:D解析:载人飞船入轨后位于高层大气,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升空过程中即从地面到高层大气,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位于平流层)和高层大气(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D正确,ABC 错误。故选D。7.答案:B解析:极光现象发生在高层大气中,A错误:平流层内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上升,B正确:平流层内水汽和固体杂质很少,且空气下冷上热,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稳定,利于飞机飞行,CD错误。故选B。8.答案:A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白天陆地气温高,为低压,湖泊气温较低,为高压区,近地面吹湖风,同理可知夜晚吹陆风,A正E确,B错误。冬季,白洋淀的水域面积小,且湖面结冰,湖泊与周边陆地的温差小,湖陆风不显著,C、D错误。故选A。9.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端村位于白洋淀其中一个淀泊的北部,白天吹湖风,风向大致为偏南风,A正确。赵北口夜间本应吹东北风,但受地转偏向力右偏的影响,实际风向多为偏东风,B错误;七间房白天吹偏西风,雄县距湖泊相对较远,湖陆风不显著,CD错误。故选A。10.答案:A解析: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①的装置向上,要接收向下的辐射,且为短波辐射,所以对应的应是太阳辐射:②的装置向下,要接收向上的辐射,且为短波辐射,所以对应的应是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③的装置向上,要接收向下的辐射,且为长波辐射,所以对应的应是大气逆辐射;④的装置向下,要接收向上的辐射,且为长波辐射,所以对应的应是地面辐射。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降雪后,天气转晴且气温下降;天气晴朗,云层少,大气逆辐射作用减弱,保温作用弱,所以③测得辐射量减弱。故选C。12.答案:C解析:燃放烟雾目的是为了增强大气逆辐射,从而防止农作物受冻。从图中箭头方向可判断出,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编射,d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烟雾的燃放一般在夜间,对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的影响不大,AB错误;燃放烟雾目的是为了增强大气逆辐射,C正确;燃放烟雾会使得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会增强,D错误;故选C。13.答案:A解析:增加市区绿化面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以減少城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效应,植物蒸腾可以吸收热量,A正确;冬季采用地热采暖不会减少人工发热,化石能源的使用会增加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强城市热岛效应,B错误;城区工业数量增加,会增加工业废气的排放,增加人工排放的废热,增强城市热岛效应,C错误;建设污水处理系统与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关系不大,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营也会产生废热,可能会增强城市热岛效应,D错误;故选A。14.答案:C解析: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城市中心气流上升运动,城市近地面形成低气压,等压面向下弯曲,排除AD;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相反,高空形成高压,等压面向上弯曲,排除B,C正确。故选C。15.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气温高于海水表层温度,说明有来自偏南部的暖湿气流,提供了充足水汽;多数时间海水表层温度低于气温,造成气温降低,水汽凝结,故造成这期间该海域出现长时间的浓雾,A正确。16.答案:D解析:水汽是由来自偏南部的暖湿气流提供,A错误;水汽因遇到冷的洋面而降温凝结,B错误;气海温差指的是气温和海水表层温度之差,与风力无关,C错误;气海温差导致大气存在逆温层,大气稳定有利于形成雾,但如果温差过大,低层空气稳定,水汽凝结局限在贴海面层内,海雾几乎无法发生,D正确。17.答案:C解析:山谷风的成因主要是地势起伏造成的,地形起伏大,峡谷效应明显是首要考虑的原因,材料中盆地北部狭窄部分南北长约25千米,东西傍山,山地平均海拔达1000多米,山间距离平均不到15千米,说明盆地南北狭长,东西山地海拔高,C正确;北部地形闭塞,冬季风运行受阻与山谷风形成关联性不强,A错误;汾河流经,河流下切作用强不能得出相对高差,因此不能作为山谷风盛行的原因,B错误;地堑构造发育,呈南北走向不能得出相对高差,因此不能作为山谷风盛行的原因,D错误;故选C。18.答案:B解析:天气晴朗的山地区域,山谷和山坡地区因受热不均形成的一种局地环流叫山谷风。山风、谷风的转换时刻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日出及日落以后2-3个小时,分别为山风转谷风和谷风转山风的时刻。表格中明确,1时~11时为西北风,11时~13时为东北风,而峡谷为南北走向,北部海拔较高,因此1-13时主要吹山风,13时~18时吹东南风,南部海拔相对较低的谷底,因此,从13时开始,谷风形成,A错误,B正确;18时谷风盛行,不是出现的时间,C错误;20时开始,风向转变为东北风盛行时,由北部高海拔地区吹向南部地区,山风出现,D错误。故选B。19.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伏天走坡不走谷说明山坡地带凉爽,山谷地区炎热,此为山风吹拂时间,BD错误,山风盛行时,从高山顶而下的冷气流性质冷而重,因此较为凉爽,A正确;山风转谷风时,从谷底吹来的气流势力相对较弱,且较暖,与俗语情景不符合,C 错误。故选A。20.答案:(1)②;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2)③;弱。(3)烟气中所含的气体成分以及烟尘吸附的水汽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并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还给地面,补偿地面的热量损失,使得地面温度不会过低,起到保温作用,避免产生霜冻。(4)削弱;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减少。解析:第(1)题,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即图中的②。各编号分别表示的箭头含义:①是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②是地面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太阳辐射。第(2)题,“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是晴朗的夜晚,天空中少云或无云,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散失热量多,归还热量少,气温低。第(3)题,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可知,烟气中所含的气体成分以及烟尘吸附的水汽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烟气还可以将地面射向空中的长波辐射反射回地面,增强大气逆辐射的作用,补偿地面的热量损失,使得地面温度不会过低,起到保温作用,避免产生霜冻。第(4)题,太阳光线经过大气的路程会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一般说来,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为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减少。21.答案:(1)夏季气候湿润(地处湿润的区);东南方向有大面积湖泊,湖泊为夏季风提供充足的水汽;庐山走向与夏季风大致垂直,且迎风坡坡度较大。(2)不必太早起床;云雾干扰较少;避免蚊虫叮咬;东南方能欣赏到湖面日出景观。解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庐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处湿润的区,夏季气候湿润,空气中水汽充足;东南方向有大面积湖泊,夏李盛行东南风,东南风经过湖泊时,湖泊为夏李风提供充足的水汽;由等高线图可知,该山的走向为东北一西南走向,走向与夏李风大致垂直目迎风坡坡度较大,水汽抬升易凝结而成云雾。(2)与夏李相比,冬季白昼时间短,冬季日出较晚,不必太早起床;冬李云雾少,夏李云雾较多,云雾干扰较少;冬季气温较低,蚊虫较少,避免蚊虫叮咬;含鄱口东北方向有较高的山地,夏季日出为东北,因此观日出较难;冬季日出为东南,而向东南方向视野开阔,东南方能欣赏到湖面日出景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