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

资源简介

2.4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下图为“全球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题。
1.图示地区水循环环节中①和②的能量主要源于( )
A.地球重力能 B.太阳能 C.地热能 D.风能
2.目前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
A.① B.② C.④ D.⑥
下图为8月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
3.图中表示大西洋表层温度、密度、盐度的曲线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4.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比副热带海面海水( )
A.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 B.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
C.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小 D.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
5.吃水深度,简称吃水,是指船舶在水中沉入水下部分的垂直距离。一艘轮船在大西洋中航行,吃水深度不断变化,影响吃水深度的直接因素是( )
A.海水温度 B.海水盐度 C.海水运动 D.海水密度
上海市打造“雨水银行”,让“天落水”循环使用。下图为“雨水利用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
A.水汽输送 B.降水 C.下渗 D.植物蒸腾
7.建设“雨水银行”可以( )
①缓解城市内涝
②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
③提高江河水位
④加剧热岛效应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从2006年开始,新加坡(2021年国土面积733.1km )推行活跃、美丽和干净的水计划。为应对频发内涝,该计划融入水敏感城市设计理念,基础设施支撑生产、生活、生态三类空间,形成源头—路径—去向的技术路线,具有多维度、多效益的价值。下图为新加坡综合全过程水敏感城市设计流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示源头设计对新加坡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①下渗
②径流
③水汽输送
④蒸发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9.该水计划融入水敏感城市设计理念首要考虑的关键点是( )
A. 降低治污成本 B. 杜绝洪水风险 C. 保护天然水系 D. 蓄积城市饮用水
李白《将进酒》中有一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黄河之水天上来”所指的水循环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有人将此诗句改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又复回”,其体现的地理原理是( )。
A.陆地内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 D.热力环流
鄱阳湖近60年来出现初冬严重枯水的年份有12年。枯水期时,大面积的河滩、草洲显露,成为天然的牧牛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从下列水循环环节分析,枯水期时鄱阳湖湖面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表径流汇入减少 B.湖水下渗增加
C.地下径流流出增加 D.湖面蒸发增大
13.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鄱阳湖湿地的是( )
A.退耕还牧 B.围湖造田 C.移民建镇 D.截弯取直
近年来,新型城镇化取得重大进展,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快速城市化显著改变城市下垫面特征,对地表产汇流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下图示意城市下游某水文站观测的城市化前后径流过程曲线对比。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
A.△Q→城市化后削减洪峰 B.Q2→城市化后径流曲线
C.Q1→城市化前径流曲线 D.△T→城市化后洪峰提前
15.城市下垫面显著改变影响城市水循环环节,使得( )
A.地下径流量增加 B.蒸发量减少 C.降水量减少 D.下渗量增加
16.图中△Q的出现往往会导致城市发生( )
A.内涝 B.暴雨 C.干旱 D.高温
冻土与高寒区域的水循环和水平衡关系密切。研究小组在黄河源区某季节性冻土观察点对降水、蒸发、土壤储水量(自地表向下160厘米厚的土方体中未冻结的水)等进行观测。图为某冻融周期中的观测记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据图推测( )
A.3月以前,冻结和蒸发使土壤储水量降低
B.3~5月,土壤储水量因农业灌溉逐渐上升
C.6~8月,土壤储水量主要受地温变化影响
D.9月以后,植被枯萎使土壤储水量较稳定
18.近年来黄河源区冻土面积缩小、厚度变薄。其长期影响为( )
A.延缓全球气候变暖进程 B.引起植被退化、土地荒漠化
C.利于扩大土地利用规模 D.增加地表、地下水资源总量
我国西北灌区常采用天然水渠灌溉,当地水渠改良后,水资源损耗明显减少。下图为该灌区内水渠改造前后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直接影响灌区内地下水水面变化的因素是( )
A.径流 B.下渗 C.光照 D.植被
20.水渠改良后,可使( )
A.表面水域蒸发增强 B.底部土壤质地改善
C.槽内水位高度降低 D.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生物滞留池是指在低洼区种有灌木、花草乃至树木的工程设施。下图为城市生物滞留池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图中生物滞留池对水循环环节的主要影响是( )
A.降水增多 B.下渗减少 C.地表径流减少 D.水汽输送减少
22.推广建设生物滞留池对城市的影响是( )
A.减轻城市内涝 B.降低地下水位 C.加剧热岛效应 D.解决缺水问题
二、材料分析题
23.读东北地区某区域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 ,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为 。
(2) 写出水循环环节名称 B ,E ,F 。
(3) 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为: (写名称)。
(4) 甲处地貌为 ,发育在河流的 ,其形成原因是 作用。
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下图为海绵城市建立后的水循环示意图。
(1)下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写出下图各字母代表的含义。
(2)指出多地规划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结合水循环相关知识可知,①为蒸发,②为水汽输送,能量主要源于太阳能,太阳能为水体、大气运动提供能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④)环节影响最为强烈,C正确;①为蒸发;②为水汽输送;⑥为地下径流,ABD错误。故选C。
3.答案:D
解析:曲线①自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增,符合海水密度变化曲线;曲线②自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符合海水温度变化曲线;曲线③自副热带海区向南北递减,符合海水盐度变化曲线。D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D。
4.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曲线①表示海水密度,曲线②表示海水温度,曲线③表示海水盐度,赤道附近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故选B。
5.答案:D
解析:船舶在水中沉入水下部分的垂直距离,也叫吃水深度,其与水的浮力有关,浮力大小直接取决于海水密度。D正确,温度、盐度对吃水深度有一定影响,但不是直接因素,A、B错误;海水运动不会影响吃水深度,C错误;故选D。
6.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知,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增加了雨水的下渗,故影响的主要是水循环的下渗环节,C正确;通过影响下渗而间接影响径流,对水汽输送、降水、植物蒸腾影响较小,ABD错误。故选C。
7.答案:D
解析:“雨水银行”,将雨水存储起来,可以减少内涝发生,缓解城市内涝;地表水通过“雨水银行”的过滤下渗到地下,地下水资源得到补充,有助于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①②正确;“雨水银行”存储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可能降低江河水位;“雨水银行”使绿地的灌溉用水充足,绿地得到发展,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减轻城市热岛效应,③④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答案: A
解析:由材料可知,源头设计中含有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措施,这些措施将会对雨水进行初步净化,并促使雨水下渗,从而减少径流流量,因此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为下渗和径流,因此①②正确,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措施对水汽输送、蒸发影响小,因此③④)错误。综上所述,A项正确,BCD 错误。
9.答案: C
解析:由图可知,水敏感城市设计理念是通过源头一路径一去向设计将天然降水储存起来,其中源头是产生雨水径流的区域,路径是雨水流经的排水网络等,去向是可能发生内涝的地区,因此其关键是在于保护天然水系而非避免洪水风险,另一方面,降低内涝风险是传统城市设计以及其他城市设计也具备的,因此C项正确,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加坡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因而易发生城市内涝,且材料中也强调为应对频发内涝,新加坡水计划融入水敏感城市设计理念,因此降低治污成本并不是该设计的主要目的,所以A项错误:城市蓄水只是该设计产生的额外效益,且并不是新加坡城市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因此D项错误。综上所述,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水循环环节分别是:①和⑧是蒸发,②和④是大气降水,③是水汽输送,⑤是地表径流,⑥是下渗,⑦是地下径流。而“黄河之水天上来”指的黄河的河水来自天上的降水,因此D答案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答案:C
解析:“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又复回”这句话的重点是黄河的水来自大气降水,而黄河的水最终又奔流到海洋中去了,又重新回到了天上,黄河是一条外流河,因此这里涉及到的地理原理是海陆间循环,C答案符合题意;陆地内循环只涉及陆地上的蒸发和降水,不涉及海洋,A答案不符合题意;海上内循环也只涉及海洋上的水汽蒸发和大气降水,不涉及陆地,B答案不符合题意;热力环流是由于大气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这里不涉及,D答案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答案:A
解析:水循环主要由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组成。枯水期时大气降水较少,从而导致地表径流减少,即入湖径流减少,从而使鄱阳湖湖面萎缩。因此A项符合题意。
13.答案:C
解析:退耕还牧、围湖造田都会破坏湿地,不利于湿地资源的保护;裁弯取直有利于防御洪涝灾害,但不利于鄱阳湖周围湿地的保护;移民建镇能减少湿地内的人类活动,利于保护湿地。综上所述,C项符合题意。
14.答案:D
解析:城市化后下垫面透水性能降低,雨后地表径流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大。因此,△Q表示城市化后增大的洪峰流量,A错误;Q2表示城市化前的天然下垫面情况下的径流曲线,B错误;Q1表示城市化后的径流曲线,C错误;△T表示城市化后洪峰提前出现的时间,D正确。故选D。
15.答案:B
解析:由于城市化改变了城市下垫面,硬质下垫面增多,透水性能降低。在城市水循环环节中,相同降水量的基础上,下渗量减小、地下径流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大,并汇入附近的河流,使得城市地区地表存储水量减少,可蒸发量就会减小,B正确,AD错误;由于城市雨岛效应影响,城市降水量有可能增多,C错误。故选B。
16.答案:A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因△Q表示城市化后增大的洪峰流量,若城市排水条件有限,很容易出现城市内涝,A正确;△Q的出现是暴雨引发的,不会引发干旱、高温等灾害,BCD错误。故选A。
17.答案:A
解析:图中可以看到,3月以前属于冻结期,由于冻结和蒸发使得土壤含水量减少,A正确;3~5月土壤储水量的上升缘于地表冰层融化而不是农业灌溉,B错误;6~8月,土壤储水量主要受降水影响,C错误;植被枯萎会导致土壤保水能力下降,从而储水量变少,D错误。故选A。
18.答案:B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黄河源区冻土退化实际上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结果,而非延缓其进程的因素。全球气候变暖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黄河源区冻土退化只是其中的一个现象,它并不能改变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A错误。冻土退化会影响地下水位和水资源的补给。冻土面积缩小、厚度变薄,会使得地表、地下水资源总量减少,D错误;从土地利用的角度来看,虽然冻土退化可能会使得一些原本不适宜耕种的土地变得可耕种,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土地利用规模。因为土地退化、水资源减少等问题会限制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C错误。冻土是植被生长的重要支撑,一旦冻土退化,植被的生长环境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植被退化和土地荒漠化。同时,冻土退化还可能引起土壤侵蚀,进一步加剧土地退化,B正确。故选B。
19.答案:B
解析:B据图可知,该天然水渠改造前为泥质挡土,灌渠底部为砂质土层,渠内水流易下渗,导致水渠处的地下水水面偏高;改良后该水渠为水泥一体,渠内水流不易下渗,导致水渠处的地下水水面明显变低。选项B正确。
20.答案:D
解析:D天然水渠改造后,水渠宽度变窄,水域面积减小,蒸发减弱,选项A错误。受水渠材质变化影响,下渗减弱,水渠槽内水位高度升高,选项C错误。水渠底部的土壤质地受成土母质影响,而水渠改造前后均为砂质土壤,没有变化,选项B错误。水渠内的水资源损耗减少,灌溉面积可能增加,选项D正确。
21.答案:C
解析:生物滞留池是指在低洼区种有灌木、花草乃至树木的工程设施,从剖面图可以明确看出,生物滞留池增加了水循环的下渗环节,对降水和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影响,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2.答案:A
解析:据图可知,生物滞留池明显使得地表积水转入地下,有利于减轻城市内涝,A正确;增加地下径流,地下水位会上升,B错误;生物滞留池种有灌木、花草乃至树木,蒸腾水汽会减缓城市热岛效应,C错误;可以增加下渗量,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缺水问题,D错误。故选A。
23.答案:(1)海陆间循环; 雨水(大气降水); (2)水汽输送; 下渗; 地下径流; (3)地表径流; (4)冲积扇; 出山口; 流水沉积(流水堆积);
解析:
24.答案:(1)a.地表径流;b.下渗;c.地下径流;d.蒸腾;e.蒸发;f.降水。
(2)海绵城市的建设便于雨水的收集,减轻城市内涝;增加雨水的下渗,增加地下水含量;能够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修复和治理城市生态环境,增加城市美观。
解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