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7 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

资源简介

2.7 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我国华北地区的植被类型属于(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猴面包树又叫波巴布树、猢狲木,是大型落叶乔木,主干短,分枝多。猴面包树树冠巨大,树杈千奇百怪,酷似树根。树形壮观,果实巨大如足球,甘甜汁多,是猴子、猩猩、大象等动物最喜欢的食物。下图为猴面包树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猴面包树多见于( )
A.常绿阔叶林中 B.温带草原上 C.热带雨林中 D.热带草原上
3.与落叶阔叶林不同,导致猴面包树落叶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动物
蒙古族将靠近山林的优质草原称为杭盖草原。杭盖草原地形和缓,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通常鼠类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而杭盖草原的河谷中鼠害却很轻。杭盖草原是古时游牧民族最喜爱的牧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杭盖草原附近山地对古时游牧民族越冬的重要性在于( )
A.围猎场所大 B.提供水源 C.挡风保暖 D.食物丰富
5.相对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杭盖草原的缓丘牧草生长更好,是因为缓丘上( )
A.蒸发较弱 B.温度较高 C.径流较多 D.降水较多
6.杭盖草原的河谷鼠害很轻,是因为河谷( )
A.温度相对较高 B.冷空气易集聚 C.鼠类天敌多 D.地下水位高
在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永久冻土层(埋藏深度在地面以下0.3~0.7m)上生长有大片泰加林(即亚寒带针叶林),它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泰加林向南的延伸。泰加林中可见大量倒木,倒木圈被清理后往往会积水演变成小池塘。下图为“大兴安岭北部泰加林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大兴安岭地区泰加林向南延伸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坡向 C.坡度 D.水源
8.泰加林倒伏干枯之后,所在地区常演变成小水塘是因为( )
A.冻土融化,地面塌陷 B.风力增强,风蚀加剧
C.根系腐烂,雨水倒灌 D.径流加快,水蚀增强
沙坡头研究区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年均降雨量176.5mm,年均蒸发量1500~2000mm该地区主要有三种类型的沙丘,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植被覆盖度高达15%~20%,流动沙丘几乎不生长植物,覆盖度在1%以下。下图示意不同类型沙丘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与固定沙丘相比,流动沙丘0—300cm的土壤( )
A.平均水分含量更高 B.降水下渗量更小
C.水分含量变幅更小 D.质地致密度更高
10.研究不同类型的沙丘土壤水分含量特征,有助于( )
A.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B.设定放牧管理制度
C.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D.制定防风固沙措施
红壤发育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剖面呈均匀的土红色,质地黏重,肥力较低。我国长江流域和华南一带,广泛的分布着深灰色的水稻土。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1.红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原因是( )
A.气温较高 B.降水稀少 C.地形崎岖 D.植被稀少
12.影响我国南方地区水稻土形成的主要因素( )
A.气候 B.生物 C.成土母质 D.人类活动
13.热带云雾林是热带森林中一种特殊的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亚洲、美洲和非洲热带地区一定海拔高度的山顶或山脊,林中特有物种丰富。林木多矮小、弯曲,附生植物发达。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热带云雾林的生存空间发生了很大变化。热带云雾林特有物种丰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降水 C.地形 D.人类活动
土壤在垂直方向上的物质组成和颜色各异,不同地区间也存在水平差异。下图“为土壤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小题。
14.土壤剖面结构图中字母A代表( )
A.腐殖质层 B.淀积层 C.淋溶层 D.母质层
15.下列关于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C.土壤形成的动力因素是时间 D.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猴面包树树干呈桶状,直径最大可达12米,木质疏松柔软,但树皮坚韧结实,根系发达。近年来,在我国部分地区有少量引种。图为某岛屿猴面包树的主要种植区及景观示意。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关于猴面包树的主要种植区的气候特征及该树的生长习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终年高温多雨喜热喜湿
B.终年高温少雨喜热耐旱
C.终年高温,干湿季分明喜热耐旱
D.终年温和,干湿季分明喜温耐旱
17.我国最适合引种猴面包树的区域是( )
A.武夷山区 B.台湾南部 C.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
光合作用通常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太阳光的能量,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表植被主要有森林、草原、沼泽、荒漠、高山灌丛等。图示意2019年青藏高原不同海拔植被全年总产氧量。完成下面小题。
18.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下地区植被年产氧量低于3000~5000米之间地区,最可能是因为3000米以下地区( )
A.水热条件差 B.植被覆盖率低 C.面积占比小 D.植被生长期短
19.青藏高原森林单位面积全年产氧量比内蒙古高原低约500t/km2,主要是因为青藏高原( )
①森林生长季短
②森林分布面积较小
③光照强度更小
④二氧化碳浓度较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2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浆化棕壤是指在土壤表层以下存在白浆层的棕壤,白浆层底部常见坚硬的铁锰结核层。白浆化棕壤分布区地下水位较低,年降水量800~950mm,降水主要集中于6—9月。目前,白浆化棕壤大部分被辟为农田,以种植花生、地瓜、冬小麦为主,是低产土壤之一。下图示意白浆化棕壤的剖面构型及各土层主要理化性质。
分析白浆化棕壤“上砂下黏”的剖面构型在不同季节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高一学生在北京某山地开展实践活动,探究土壤特征与形成,考察前提出假设,并通过实践进行验证。
提出假设:不同地点的土壤特征不同,与地形、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关系密切。
选点采样:同学们选取四个采样点,进行土壤采样,并记录土壤特征。
编号 位置 颗粒大小 土层厚度/cm 土壤表层颜色
采样点1 山麓 小 50 棕色
采样点2 山前古河道 小 35 棕色
采样点3 山坡 大 17 浅棕色
采样点4 山顶 大 25 浅棕色
(1)依据表格材料,概括并阐释地形对土壤厚度影响的结论。
实验探究:
(2)同学们将采样点1和采样点3的土样带回实验室进行特征分析。实验结果显示,采样点3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结合表格说明原因。
(3)为了进一步验证同学们提出的假设,还可以如何进行研究,提出你的建议。(至少2点建议,6分)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我国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答案:D
解析:根据图文材料,猴面包树树形壮观,树干粗壮,是为了储存水分,多见于降水季节变化大的热带草原上,D正确。故选D。
3.答案:B
解析:据上题分析,热带草原地区降水分干湿两季,干季水分缺乏,树叶凋落,B正确。故选B。
4.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杭盖草原为蒙古族的牧场,纬度较高,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强烈,气候寒冷。选择有山地的地区南坡即阳坡越冬,相比北坡而言,一方面日照时间较长,光热条件较好,另一方面,位于西北季风的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较小,较温暖,C正确。游牧民族以放牧为生,猎人以狩猎为生,故围猎场所与游牧民族选择山地越冬关系不大,A错误。山地的水源、食物相比浅丘和河谷没有优势,BD错误。故选C。
5.答案:A
解析:蒸发与温度和坡向有关,坡度越缓,接受太阳辐射越少,蒸发越弱,A正确;温度与坡向和海拔有关,与坡度无关;B错误。缓丘草原相对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径流速度较慢,有利于下渗,地表径流更少,C错误。杭盖草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D错误。故选A。
6.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鼠类通过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打洞为其提供栖息和生活的场所,在河谷地区,地下水位较高,打洞常常被地下水淹没,导致无法栖息,所以鼠类往往远离河谷地区生活繁衍,故导致杭盖草原的河谷鼠害很轻,D正确。河谷位于缓坡之间,位置相近,温度差别不大,A错误。河谷位于缓坡之间,冷空气集聚作用不明显,B错误。河谷与缓坡空间距离并不远,天敌数量差异不大,C错误。故选D。
7.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泰加林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的西坡。大兴安岭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同纬度平原地区低,西坡是冬季风西北风的迎风坡,冬季高纬度南下的冷空气容易在此堆积,导致气温更低,因此泰加林在我国大兴安岭西坡南界明显偏南,泰加林向南延伸。综上所述,大兴安岭地区泰加林向南延伸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坡向,B正确;与纬度、坡度和水源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8.答案:A
解析:由材料“在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永久冻土层上生长有大片泰加林”可知,泰加林生长的地区有冻土分布,倒木清理后,地表裸露获得的太阳辐射更多,地温比有树木覆盖时偏高,导致冻土融化、地面塌陷(沉降)形成洼地并积水成小池塘A正确;与风蚀作用、根系腐烂及水蚀作用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9.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对比三类沙丘可知,流动沙丘的土壤平均水分含量最高,而且水分含量随深度增加的波动程度最大,A正确,C错误。流动沙丘上土壤质地疏松,有利于降水入渗,固定沙丘相对于流动沙丘植被覆盖度较大,土壤细颗粒含量高,土壤质地紧密并有一定盖度的生物结皮发育,导致表层土壤的阻水能力增加,从而减少降水的入渗量,BD错误。故选A。
10.答案:D
解析:通过研究不同类型沙丘的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对固沙植被生态系统的保护利用和建立科学合理的防风固沙措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D正确。研究不同类型的沙丘土壤水分含量特征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设定放牧管理制度均关系不大,BD错误。沙丘地区应以生态恢复为主,不适宜发展农业生产,C错误。故选D。
11.答案:A
解析: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有:植被的枯枝落叶,气温、降水等。红壤在我国南方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淋溶作用强,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所以导致红壤有机质含量低,A正确,B错误;地形崎岖影响较小,C错误;南方地方植被覆盖率较高,D错误,故选A。
12.答案:D
解析:水稻土是指在长期淹水种稻条件下,受到人为活动和自然成土因素的双重作用,而产生水耕熟化和氧化与还原交替,以及物质的淋溶、淀积,形成特有剖面特征的土壤。人类活动起到重要作用,D正确;气候、生物、成土母质对水稻土的形成影响较小,ABC错误,故选D。
13.答案:C
解析:热带云雾林是指潮湿热带地区被持续性或季节性云雾覆盖的森林,一般分布在热带狭窄的海拔较高的小范围区域,地势起伏较大,地形相对闭塞,与周围地区物种交换较少,热带云雾林特有物种丰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C正确;热量、降水不是物种丰富的主要原因,A、B错误;该地区海拔较高,人类活动较少,D错误。所以选C。
14.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以读出,A为腐殖质层、B为淋溶层、C为淀积层、D为成土母质层、E为基岩(母岩层),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答案:D
解析: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成土母质,A错误;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小于河谷,B错误;土壤形成的动力因素是气候,C错误;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D正确。故选D。
16.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猴面包树的主要种植区位于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部,这里纬度低,地处热带,全年高温,据材料“树干呈桶状”便于储水,“树皮坚韧结实”能够减少水分蒸发,可推测处这里的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喜热耐旱,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答案:B
解析:我国台湾岛南部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雨旱两季,与猴面包树的主要种植区气候特征相似,适合引种,B正确;武夷山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条件较差,不能满足猴面包树的生长需求,ACD错误。故选B。
18.答案:C
解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m以上,主体部分海拔3400—4800m,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比重高,是植被全年总产氧量高值区。海拔3000m以下地区面积占比小,植被总量较少,植被年产氧量较低,C正确。
19.答案:B
解析: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由材料可知,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森林生长季短,光合作用时间较短,产氧量较少,①正确;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洁净,二氧化碳浓度较低,植被产氧量较少,④正确;青藏高原森林分布面积的大小与其单位面积全年产氧量的多少无关,②错误;青藏高原海拔高,光照充足,光照强度更大,③错误。故选B。
20.答案:上层砂土质地粗,透水性强,保水性差,易蒸发;下层黏土黏粒含量高,透水性差,阻碍下渗;雨季(6—9月)降水多,上层易饱和积水,造成涝害,旱季(10月一次年5月)土壤水分含量低,缺水导致干旱。
解析:本题考查土壤结构的功能。土壤剖面构型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应从土壤质地构成、物理特征对水分蒸发和下渗的影响进行分析。砂质壤土质地粗,透水性强,保水性差,易蒸发;壤质黏土黏粒含量高,透水性差,阻碍下渗。因此雨季水多成涝,旱季缺水干旱。
21.答案:(1)结论:地势低平处,土层厚度更大(结论不具化,不给分,比如地形不同,土壤特征不同)。
位于山麓、古河道采样点的土层厚度分别为50cm、35cm,山顶和山坡采样点的土层厚度分别为25cm、17cm,由此推断,地势低平处,土层厚度更大。
(2)采样点3位于山坡,地形坡度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有机质易流失等。
(3)可采样草地、林地的土壤样本,分析植被对土壤特征的影响;可采样自然植被覆盖的土壤和耕地土壤,分析人类活动对土壤特征的影响。
解析:(1)读表可知,位于山麓、古河道采样点地势较为低平,土层厚度分别为50cm、35cm,山顶和山坡采样点地势有起伏,土层厚度分别内25cm、17cm,由此推断,地势低平处,受沉积作用影响,土层厚度更大。
(2)读表可知,采样点3位于山坡,海拔较高,地形坡度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较严重,有机质易流失,导致采样点3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
(3)兴趣小组提出的假设是不同地点的土壤特征不同,与地形、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关系密切,选点采样研究了不同地形对土壤特征的影响,为进一步验证同学们提出的假设,还可研究不同植被和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可采样草地、林地、灌木地和裸地的土壤样本,分析植被对土壤特征的影响,分析其土层厚度、颜色、分层、有机质含量差异;可采样自然植被覆盖的土壤和耕地土壤,分析人类活动对土壤特征的影响,析其土层厚度、颜色、分层、有机质含量差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