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1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台风“菲特”在福建省福鼎市沿海登陆,给当地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这属于( )A.地质灾害 B.气象灾害 C.生物灾害 D.海洋灾害2.按自然灾害的成因分类,地震属于( )A.地质灾害 B.生物灾害 C.气象灾害 D.海洋灾害每年3月下旬至4月初,果树抗寒能力急剧下降,极易发生冻害。为了减轻霜冻对果树的影响,农业上会使用无人机搅动近地层气流,增加下层空气温度。下图为我国某地使用无人机对近地层气流进行干扰前,不同高度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该地最可能位于( )A.新疆 B.云南 C.黑龙江 D.河北4.采用无人机干扰,进行防冻的最佳时间是( )A.18∶00-20∶00 B.20∶00-22∶00 C.22∶00-24∶00 D.4∶00-6∶002023年12月—2024年2月,我国气温阶段性起伏较大,共有12次冷空气过程影响全国,较常年同期多1.7次,其中3次达到寒潮级别,全国平均降水量为50.8mm,较常年同期偏多19.8%,整体呈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图是2023年12月—2024年2月全国冬季平均气温距平的旬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下列时段最不可能出现寒潮天气过程的是( )A.2023年12月14—17日 B.2024年1月19—23日C.2024年1月3—9日 D.2024年2月18—23日6.2023—2024年三次寒潮天气过程对农业影响组合正确的是( )①大范围雨雪过程增加了北方麦田的土壤含水量②低温利于虫卵存活,增加北方春季病虫害发生③南方油菜、经济林果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④北方部分地区有积雪覆盖,利于冬小麦越冬⑤部分牧区气温偏低,影响牲畜采食、取暖、育幼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7.2021年7月,受极端天气影响,河南省郑州市等地连遭特大暴雨袭击,引发洪水雨涝,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据测算,7月17日20时至20日20时,郑州三天的过程降雨量达617.1mm,而郑州常年平均全年降雨量为640.8mm,相当于这三天差不多下了以往一年的雨量。据此,完成下题。为降低城市内涝造成的危害,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建立并完善城市防洪预警机制 B.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管网系统C.扩大城市规模以提高防洪能力 D.因地制宜实施城市内河整治江苏省气象台2022年11月27日16时16分发布寒潮橙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全省自北向南有一次明显的大风降温过程;48小时最低气温将下降12~17℃,并伴有陆上阵风67级、江河湖海面阵风9级左右的偏北风;30日最低气温表现为本省淮河以北地区-5℃左右,东南部地区12℃,其他地区-3~0℃。下图示意江苏省某城市此时期连续五天的天气预报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推测寒潮开始影响图示城市的时间是( )A.11月27日 B.11月28日 C.11月29日 D.11月30日9.11月30日气温日变化较29日小的主要原因是( )A.锋面正在经过 B.大气逆辐射较强 C.太阳辐射较弱 D.冷空气持续影响下图为洪泽湖水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洪泽湖流域洪涝灾害频发,下列关于该湖流域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B.人湖水量较大C.湖水下泄入海通道少 D.濒临海湾,多风暴潮11.下列治理洪泽湖流域洪涝灾害的措施中,最有效的工程措施是( )A.开辟分洪区 B.增加入海水道C.加强监测和预报 D.修筑堤坝2021年7月18日至21日,郑州出现罕见持续强降水天气,虽然气象部门提前发布了暴雨预警,但持续强降水仍导致市区内积水严重,发生特大洪涝灾害。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工业路牧野大桥段共产主义渠出现决口,决口导致河水漫灌至城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有关郑州此次特大洪涝灾害的自然成因,表述正确的是( )①短时暴雨强度大②市政排水设施落后③地形平坦,排水不畅④未及时天气预警预报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3.河道堤坝决口,随后合龙,在此过程中出现变化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A.蒸发 B.降水 C.下渗 D.地表径流华南地区汛期有前汛期和后汛期之分,前汛期为4~6月,后汛期为7~9月,两个汛期形成原因不同。2024年4月副高势力强于往年同期,广东提前进入前汛期,粤北地区迎来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多地降水突破历史纪录,引发严重的洪涝灾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形成华南地区前汛期与后汛期的主要降水类型分别为( )A.台风雨,地形雨 B.对流雨,锋面雨 C.锋面雨,台风雨 D.台风雨,锋面雨15.广东今年4月降水强度明显高于往年同期的原因可能为( )A.山地抬升明显 B.城市凝结核多 C.海洋水汽充足 D.台风登陆频繁16.广东粤北地区此次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有( )①地势低平②植被覆盖率高③暴雨时间长④降水强度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20年第4号台风“黑格比”,8月4日夜间到5日上午影响上海,上海局部地区遭受超强降雨,积水最深达120厘米,部分交通受到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台风多发生在( )A.春秋季节 B.夏秋季节 C.秋冬季节 D.冬春季节18.台风( )①是发源于洋面上的大气旋涡②台风中心的风力可达12级③常伴有狂风、暴雨和风暴潮④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二、材料分析题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阿勒泰地区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处于新疆最北部,属干旱、半干旱地区,每年春、秋季强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多发。下表为某年2月10日—13日强寒潮期间阿勒泰地区天气现象、气象要素与最低温度情况表。10日20:00—11日8:00 11日8:00—12日8:00 12日8:00—13日8:00地点 天气现象 最大风速(m/s) 最低温度(℃) 天气现象 最大风速(m/s) 最低温度(℃) 天气现象 最大风速(m/s) 最低温度(℃)阿勒泰地区 阴,有降水 4.2 -19.1 多云转晴 3.2 -32.8 晴 2.9 -34.5(1)简述此次强寒潮期间阿勒泰地区天气现象的变化过程。(2)阐述此次寒潮过境对阿勒泰地区农业生产可能产生的危害。20.读图完成下列问题。下面的图甲为某滑坡区域坡度面积频率分布图,图乙为某滑坡区域土质分布图。(1)据图说明该区域什么坡度、土质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2)该区域滑坡多发,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分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故台风属于气象灾害,台风不属于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B正确,ACD错误。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分类。A、地震是地壳岩层受力后快速破裂错动引起地表振动或破坏现象。按自然灾害的成因分类,地震属于地质灾害,A正确;B、生物灾害是在自然界,人类与各种动植物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产生的灾难,B错误;C、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例如,暴雨洪涝、干旱、热带气旋、霜冻低温等冷冻害、风雹、连阴雨和浓雾及沙尘暴等其他灾害,C错误;D、海洋灾害,是指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海洋灾害主要有灾害性海浪、海冰、赤潮、海啸和风暴潮等,D错误。故选:A。3.答案:C解析:本试题主要以无人机防霜为背景,考察地球运动和大气知识。该测试主要在3月下旬,太阳直射点接近赤道,全球各地大约地方时6:00日出。通过上图可以看出该地北京时间5:30-5:40气温开始回升,所以该地日出大概在北京时间5:30-5:40,且最低温度在0℃以下,可得出该地纬度较高,经度靠近125°-127°E,最可能位于黑龙江。故选C。4.答案:D解析:无人机通过干扰近地面大气从而达到增温防冻的效果,无人机防冻属于阶段性的,所以防冻的最佳时间一方面要考虑气温,气温低,霜冻影响显著,最需要进行干扰;同时还需要考虑是否存在逆温,所以综合考虑4:00-6:00最容易产生冻害,此时进行干扰效果最好。故选D。5.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12月中旬、1月下旬、2月上旬和下旬平均气温距平偏低很多,都有可能发生寒潮天气过程,ABD不符合题意;1月上旬及前后时段温度都偏高,出现寒潮天气过程的概率最小,C符合题意,故选C。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2023-2024年三次寒潮期间平均降水比往年同期更多,且整体呈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大范围雨雪过程会增加北方麦田的土壤含水量,①正确;低温寒潮利于降低麦田越冬虫卵基数和春季病虫害发生风险,②错误;低温容易造成南方油菜、经济林果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③正确;北方部分地区有积雪覆盖起保温作用,利于冬小麦越冬,④正确;部分牧区气温偏低,会影响牲畜采食、取暖、育幼,⑤正确。结合选项,C正确,ABD错误,故选C。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内涝的治理措施。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市区内涝主要是降水量大,另外城市排水不畅,导致地表径流受阻,因此为降低城市内涝的影响,应该建立并完善城市防洪预警机制,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系统,并在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充分发挥天然池塘、河道的蓄洪、排洪能力。A、B、D不符合题意。扩大城市规模,会增加道路密度,将会使下渗与排水变得更加困难,内涝更加频繁,C符合题意。故选C。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由图可知,11月27日该城市为多云,气温较高,说明寒潮还未对其产生影响,A错误;28日该城市为中雨,气温略有下降,说明冷锋已经到达该城市,迫使原有暖湿空气抬升形成中雨,因而应是寒潮开始影响该城市的时间,B正确;29、30日气温大幅下降,说明寒潮已严重影响该城市,C、D错误。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影响。11月29日,锋面正在经过该城市,冷暖空气交替控制,气温日变化大,30日锋面已过境,该城市受单一冷气团控制,A错误;11月29日和30日为阴雨天气,云层厚,大气逆辐射比较强,但由于云层厚,可大量反射太阳辐射,故这两日的太阳辐射都比较弱,B、C错误;11月30日,该城市最高气温较29日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在源源不断的强冷空气持续南下的影响下,太阳辐射的增温能力远低于强冷空气的降温能力,使得30日该城市白天气温也难以上升,气温日变化小,D正确。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洪泽湖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A说法正确,排除A;淮河支流较多,夏季入湖水量较大,B说法正确,排除B;由图可知,湖水下泄入海通道少,排水不畅,C说法正确,排除C;洪泽湖距离海湾较远,不易受风暴潮的影响,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治理自然灾害的措施。下游开挖和整治入海入江水道可以增加泄洪能力,可以有效减轻洪涝灾害,B正确。开辟分洪区、修筑堤坝都属于工程措施,可以分洪、束水,但不是最有效的措施,A、D错误。加强监测和预报属于非工程措施,C错误。1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结合材料“郑州出现罕见持续强降水天气,虽然气象部门提前发布了暴雨预警,但持续强降水仍导致市区内积水严重,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可知,①正确,④错误;郑州是河南省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市政排水设施不落后,②错误;郑州地处华北平原,地形平坦,排水不畅,③正确。综上C正确AB、D错误。1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环节。河道堤坝决口、合龙主要改变了地表洪水的流向,即改变地表径流这一环节D正确对蒸发、降水环节影响小,A,B错误;河道堤坝决口后地表水流汇集速度较快,下渗及地下径流变化不明显C错误。14.答案:C解析:我国华南前汛期主要是由于该时期海洋上暖气团北上与冷空气相遇形成的锋面雨有关,后汛期主要受台风影响出现暴雨,故选C。15.答案:C解析:地形抬升今年和往年均存在,不是今年降水多的主要原因,A错误;城市排放的凝结核今年与往年差异不大,不是导致今年降水多的原因,B错误。相比往年,今年4月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引导极为充沛的海洋水汽向我国南方地区输送,故今年4月降水较往年同期偏多,C正确。该时期的降水主要是锋面雨,不是台风登陆形成故D错误。故选C。16.答案:D解析:地形抬升今年和往年均存在,不是今年降水多的主要原因,A错误;城市排放的凝结核今年与往年差异不大,不是导致今年降水多的原因,B错误。相比往年,今年4月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引导极为充沛的海洋水汽向我国南方地区输送,故今年4月降水较往年同期偏多,C正确。该时期的降水主要是锋面雨,不是台风登陆形成故D错误。故选C。17.答案:B解析:台风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从时间看,台风多发于夏秋季节,B正确,ACD错误。故选B。18.答案:D解析:台风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①②错误;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③④正确。D正确。故选D。19.答案:(1)寒潮侵入初期,风力增大,气温降低,并出现降水天气;寒潮中后期,风力减弱,气温继续下降,天气转晴。(2)该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以牧业为主。寒潮侵入,极易导致该地区出现大风、降温、降雪等恶劣天气;大风和降温可导致牲畜患病;降雪会覆盖牧场,影响牲畜觅食和转移。解析:(1)主要从风力、气温、天气状况对比分析。(2)该地区农业以牧业为主,主要从大风、降温、降雪天气对牧业的影响进行分析。20.答案:(1)坡度15°左右;砂质土壤。(2)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建设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加强监测与预警预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解析:(2)读两图可以直接判断相应坡度和土质,即坡度15°左右、砂质土壤最可能发生滑坡。(2)通过一些工程性措施,如加强植树造林、岩土体改造等和非工程性措施,如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