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大单元知识清单(2)小说阅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大单元知识清单(2)小说阅读

资源简介

(2)小说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大单元知识清单
考点1 小说的情节
考向1 概括梳理情节
故事情节,是小说中展示人物思想性格、表现人物关系的一系列事件的发展过程。“概括梳理情节”就是要求考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情节,一般与分析情节作用结合起来考查。
常见设问
①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概述。
②小说的情节是怎样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③小说中的线索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必备知识
小说的情节结构
开端 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是后来一系列事件的起点。
发展 是小说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
高潮 是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
结局 是作品中情节的结束部分。这时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
小说的线索
线索种类 有时间线索、空间线索、人物线索、事件线索、情感线索等。
线索类型 单线型(只有一条线索)、双线型[线索有两条(明暗线、主副线等),同时采用并列的两条线索行文]、辐射型(以一点放射出多条束状线索,常用在某个主要人物的幻觉、追忆或意识的流动中)等。
寻找线索的方法 ①把表示时间或空间的词语串联起来。②寻找文中反复出现的某种事物或特定场景。③判断文本表达的情感等。
关键技法
概括梳理情节“四方法”
方法一:结构连贯法。按故事发展过程进行概括。如孙犁的小说《芦花荡》,按故事发展过程可概括为:背景(引子)→护送(开端)→受伤(发展)→报仇(高潮和结局)。
方法二:场面连贯法。一般一个场面就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三四个场面基本构成了完整的情节内容。因此,可结合场面将情节连贯起来。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按照林冲活动场面可概括为: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方法三:线索连贯法。围绕小说中的某一线索进行概括。如鲁迅的小说《故乡》,按地点线索可概括为: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方法四:细节连贯法。阅读文本内容,抓住对情节推动、人物心理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勾画关键词句进行提炼、概括。如2021年全国乙卷的小说《秦琼卖马》要求考生分析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变化,考生需要概括出“先是无意购买”“然后是有意相帮”“最后决意相助”的要点。
考向2 分析情节的作用
必备知识
小说常见的开头类型及作用
类型 作用
一般开头 ①开门见山。②引出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悬念开头 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的情节。
写景开头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④为情节的发展做铺垫。⑤暗示故事的结局。
小说中间段(情节)的作用
角度 作用
与相关情节的关系 ①使情节前后照应或埋下伏笔。②使小说情节一波三折。③制造巧合或情节突转,丰富小说的内容。④有过渡的作用。考生要注意插入段的作用。具体可见插叙的特点。
与主题的关系 揭示小说的主题。如《在烈日和暴雨下》中暴雨狂泻,道路迷茫,“半死半活”的祥子“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的情节,反映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凄苦生活和悲惨命运。
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展现人物性格。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买刀并在街上寻觅仇家的情节,就显示了林冲刚烈的性格特点。
小说的结尾类型及作用
类型 作用
欧·亨利式结尾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读者觉得在情理之中。③突出人物形象。④突出文章主旨。
悲剧式结尾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从表达效果上看,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大团圆式结尾 ①从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符合人们阅读的心理预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②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
留白式结尾 耐人寻味,留下了“空白”让读者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
关键技法
把握两个角度,分析情节的作用
角度 作用
结构 为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承前解释说明某些内容,使情节更合理;呼应标题;照应开头;推动情节的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等等。
内容 人物 刻画写作对象的某些特点(性格、心理等),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环境 交代/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烘托人物情感等。
主题 揭示(突出、深化、丰富、暗示)主题。
效果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等。
考向3 分析情节手法
“情节手法”是指使小说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而运用的各种艺术技巧,一般针对的是小说的叙事艺术。小说的叙事艺术主要体现为“谁在讲述”和“怎样讲述”两个方面。其中“谁在讲述”包括叙述人物(作者、小说中的人物)、叙述人称(第一、二、三人称)和叙述视角(有限、无限视角),“怎样讲述”包括叙述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述技巧(悬念、伏笔、铺垫、照应、抑扬、线索、突转)、叙述风格(散文化、幽默化、魔幻化,对话、独白、意识流,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荒诞、叙事与写景交织)、叙述节奏(快与慢、详与略、张与弛)。
必备知识
情节叙述手法
(1)叙述人称
类别 特点
第一人称(有限视角) 叙述讲究遮蔽作者的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让读者去推理、判断和评价。不足之处是叙述往往较为主观,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第二人称 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无限视角) 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可以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叙述方式
类别 释义 特点
顺叙 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内外、上下、从整体到局部)顺序来写。 ①叙事完整,有头有尾。②使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 不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按顺序叙述下去。 ①开篇点题,引出下文。②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 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对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事件。插叙的内容不影响主要事件的叙述。  ①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②衬托中心人物,丰富情节,深化文章主题。 
补叙 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补充交代,补充另外与之有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 ①对上文的内容做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②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平叙 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情。通常是先叙述一件,再叙述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因此又叫作分叙。 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情节结构安排手法
类别 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
悬念 指作者为了激发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理”,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通俗地讲,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以满足。主要作用是引起读者关注,引人入胜。
照应 又叫呼应,是故事中后面部分对前面相关部分的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 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做的提示或暗示。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铺垫 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叙述另外的人物或事物。运用铺垫是为了蓄气积势,突出文章主旨。
突转 在小说的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剧情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转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抑扬 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留白 指省略某些小说故事情节或省略某些表现性格特点的事实,抑或省略某位重要人物的形象描写。留白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容量,突破叙事时空界限,将读者的视野和想象拉向无限深远的空间。
线索 线索贯串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景物(场景),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等。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安排线索可以使小说结构清晰,情节集中;揭示主题。
关键技法
两步作答情节手法题
第一步,审题干,明手法。根据题干的提示明确要从哪些手法着手分析,如叙述人称、叙述方式、环境场景、情节结构、重点物象等。
第二步,析运用,说效果。一要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分析手法的具体运用情况。二要明确指出手法运用的效果,一般要从情节、形象、主题等多方面考虑。
考点2 小说的形象
考向1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角度1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常见的命题形式有:①指定语段,概括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②整体分析概括人物形象。在具体命题时,部分题目只要求概括,不用分析;部分题目给出形象,要求具体分析;部分题目要求概括之后再分析。
关键技法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答题技法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方向。
分清题干的要求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只要将人物形象的某些特点提取出来即可,分析还要在概括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具体阐述。
第二步,从四个角度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①描写人物的方法。抓住文中的人物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感受人物的思想性格。可以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人物活动的环境。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定的人物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从而显露出人物性格。
③故事情节。小说是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在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刻画形象的,所以要从情节的角度概括人物的形象特征,还要注意把握人物形象的发展变化。
④人物的关系与评价。许多小说所写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因此考生要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作者的评价或其他人物的评价可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注意】人物形象的概括,一般会有较固定的术语。如正面人物:善解人意、温柔文静、通情达理、纯真质朴、天真可爱、开朗自信、真诚善良、友好谦恭、宽容忍让、勤劳朴实、节俭、精明、冷静、镇定、勇敢等。反面人物:胆小怯懦、逆来顺受、故步自封、妄自菲薄、固执、吝啬、冷漠、自私、奸诈、圆滑、刻薄等。
角度2 分析人物心理、情感及其变化
  此种类型的题往往要求考生在具体指定的语句或语段中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及其变化等。
关键技法
解答分析人物心理或情感题的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抓关键。根据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然后从文中找出表现人物心理或情感的词语、句子等。
第二步,析描写,辨心理。
直接 描写 作品中的人物以自言自语或内心独白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想法,抒发自己的情感。这种描写方法,最能揭示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间接 描写 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和人物个性化的神情、动作等,间接地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内心情感。另外,景物描写也能衬托人物心中的喜怒哀乐。
分析人物心理、情感变化的要点
1.分层概括梳理小说的情节发展。
2.找出各层中表现人物心理、情感变化的标志性词语,抓住关键句。
3.联系上下文,全面把握人物的心理。
考向2 分析形象的作用
角度1 分析主要人物的作用
关键技法
三个角度思考主要人物的作用
1.情节角度。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的展现,都与情节密切相关,人物的一言一行,都对情节有推进作用。
2.主题角度。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尤其是主要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这是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最根本用意。
3.读者角度。结合社会现实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对读者产生的影响,体会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读者带来的某种启示。
角度2 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
关键技法
四个角度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
1.情节角度。牵线搭桥,推动情节。作者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的相关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常常起到线索的作用。
2.人物角度。个性鲜明,侧面衬托。有的次要人物还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有其自身的作用和价值;通过次要人物来侧面衬托、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
3.环境角度。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次要人物(特别是群体人物)的出现往往暗示主要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起到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
4.主题角度。揭示主题,增强感染力。次要人物的设置可以揭示小说主题,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注意】     “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从情节结构看 “我”是一个线索式的人物,通过“我”串联起了小说的所有情节,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从人物塑造看 “我”是整个事件的亲历者、陈述者,见证了人物活动的过程,写“我”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主人公的形象。
从主题表达看 “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引领读者去思考、探索,有助于揭示作品的主题。
角度3 分析物象寓意或作用
  物象是小说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很多,就其内容而言,有事物、景物等;就其地位而言,有主体物象(贯串全文的)和次要物象(只出现在文中某处的)。
关键技法
分析物象寓意或作用的角度
自身 物象作为小说形象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
情节 预示情节走势,推动情节发展;是线索,做铺垫;(开头)引起下文,(结尾)总结全文,前后呼应。
人物 交代人物背景,烘托人物情感,衬托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
环境 烘托氛围,创设美感,营造意境,暗示社会环境。
主题 暗示主题,深化主题,揭示主题,触发情思,寄托情感,象征意义。
考向3 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必备知识
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人物描写 作用
直接描写(正面描写) 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①展示人物外部形象。②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言特点,使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推动情节发展。
间接描写(侧面描写) 人物 一般分为烘托和反衬。烘托一般是正面的,通过在小说中设置不同性格但又与主人公性格相似的人物来映衬出主人公在整篇小说中的中心地位。反衬一般是反面的,利用人物性格、品行等方面的强烈冲击来衬托出主人公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形象的高大、品行的高尚等。
事物 借助事物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
环境 描写环境突出人物特点,突出人物性格品质。
关键技法
两步解答分析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类题目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方向。看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是从直接描写的角度还是从间接描写的角度入手,还是两者兼有。
第二步,结合文本,分析效果。从文中找出对人物形象(物象)做直接描写或间接描写的内容,然后分析使用的手法及其作用或效果,并概括形象特征。此外,还要注意文本中对特定场景的描写,描写特定的场景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方法。
考点3 小说的环境
考向1 概括环境的特点
  小说中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特点概括也就分为自然环境特点概括和社会环境特点概括。小说环境的特点一般有:清逸、静谧、和平、安宁,热闹、蓬勃、旺盛,萧索、冷清、孤寂、沉闷,恐怖、黑暗等。
关键技法
三步解答概括环境特点题
第一步,审题干,明确概括类型。通过审读题干,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弄清题目要求:是概括自然环境特点还是概括社会环境特点。若题干中出现“概括”“分析”“景物”“特点”等关键词时,则需要概括自然环境特点。但要注意区分“景物特点”和“景物描写的特点”,后者考查的是景物描写的手法(技巧)。
第二步,找角度,分析对应原文。确定要求概括的是哪种环境后,找准概括角度,从原文中找到对应的内容进行分析。
概括自然环境特点,首先看描写了哪些景物,然后从形、声、色等角度概括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要特别注意能揭示景物特点的形容词。同时,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景物特点,想象、品味画面的整体特色。
概括社会环境特点,注意从四个角度进行:①从描写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和活动场所的句子中分析特点;②从描写人物的人际关系的句子中分析特点;③从描写人物的生活、工作状态和心境的句子中分析特点;④从描写地域风情、风俗习惯的句子中分析特点。
第三步,细归纳,注意使用术语。组织答案时,要分条归纳,注意使用形容词(多为自然环境)或名词(多为社会环境)来概括环境的特点。
考向2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必备知识
1.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角度 作用
环境 ①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突出环境的特点,营造某种意境。②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如《故乡》第二段自然环境的描写,点明时间——深冬,地点——船舱,描写了故乡深冬严寒的特点。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人物 ①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等。②烘托人物的心情。③暗示人物的命运。④导引人物出场。
情节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标题的内涵。⑤舒缓节奏,调整读者的心情。
主题 ①深化主题。②揭示主题。
2.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角度 作用
环境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如《孔乙己》开头一段描写了鲁镇酒店的格局,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等。②交代时代背景,揭示社会关系,渲染特定氛围。
人物 ①导引人物出场。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③揭示人物心境。
情节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主题 ①揭示社会的本质。②揭示文章的主题。
关键技法
两步解答分析环境描写作用题
第一步,找句子,析特点。找到文中有关环境描写的具体语句,分析环境的特点。因为环境的特点与作者写此环境的作用是相对应的。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找到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思维角度并作对应分析。
考点4 小说的文体特征
常见的文体特征
文体特征 效果
虚实交织 突破时空界限,丰富情节内容;呈现不同时期的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避免平铺直叙,结构更加灵活。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注重直观,浪漫主义注重想象;现实主义注重写实,浪漫主义注重夸张;现实主义注重实际,浪漫主义注重理想;现实主义注重现在,浪漫主义注重未来。
历史小说中的“历史”和“虚构” “历史”指主要的故事情节、主要矛盾、人物命运都必须符合历史事实,不能对历史事实进行臆造和歪曲。“虚构”指对人物进行符合人物本身和时代背景的艺术加工。合理安排“历史”和“虚构”,可以艺术地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使读者从中了解历史并受到启示。
故事与新编 ①小说叙述的“故事”于史有据,富有历史韵味;②“新编”指运用新的历史讲述方式,使作品富有创造性;③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科学与幻想 “科幻”不是预测、科学评估,而是将专业的科学知识用一种近乎浪漫的文学描写进行改造,向读者展现科学内涵之“美”。这需要用一定的“想象”外衣来包裹。
荒诞与真实 通过荒诞情节,批判真实的现实生活,主旨深刻而发人警醒。
穿插报道、地方志、访谈 补充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和真实,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传奇 指离奇情节或人物行为不寻常的故事。
小中见大 于平凡细微中见重大主题,有震撼力;事件平凡,人物亲切,容易引起共鸣。
突出群体,淡化个体 塑造群像,渲染出一种普遍存在的和谐温馨的环境氛围;这种写法使小说在叙述语言上有散文化倾向,带有一种恬淡闲远的韵味。
对话体 使情节更加紧凑,有利于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思想感情的变化,使小说中不同人物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人物的论调隐含了作者的意图,易引发读者的思考。
外国名家的写作特点
作家 写作特点
莫泊桑 ①以小见大,由点及面。②冷眼看世界,客观写人生。③工于构思,巧做文章。④准确而传神的细节描写。
海明威 ①句式结构简单,词语运用朴实。②冰山一角,意蕴深刻。(“冰山”理论)③象征主义。
契诃夫 ①提倡“客观地”叙述,说“越是客观给人的印象就越深”。②常常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凭借巧妙的艺术手法对生活和人物的心理进行真实而又细致的描绘和概括,从中展示出重要的社会内容。
欧·亨利 ①写作的题材和对象固定化。②篇幅短小,构思巧妙,引人入胜。③幽默诙谐。④结局出人意料。(欧·亨利式结尾)
雨果 ①以描写人生百态为主。②情节生动,结构离奇,矛盾往往一个紧接着一个,又充分运用巧合、偶遇等手法,曲折有致,引人入胜。③提出对照原则,主张绝对的夸张。④创造非凡的人物。
巴尔扎克 ①善于细节描写,生动逼真。②人物形象生动、丰满,具有个性。③强调艺术家要创造伟大的典型,通过典型去反映现实。
狄更斯 ①善于运用艺术夸张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的某些特征。②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生动的人民的语言,以人物特有的语言表现人物的特点和性格。③弘扬真善美,鞭挞资本主义的腐朽。
关键技法
两步解答分析小说文体特征题
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这类试题多给出具体的“陌生”情境,考生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其内涵,也可以联系教材或其他相关知识,深入了解其内涵,如“历史与现实”,可联系《别了,“不列颠尼亚”》中现实场景与历史背景有机融合的叙述方式来理解。
第二步,找对应,细分析。在原文中找到对应内容,然后从内容、结构、手法、语言等方面具体分析。另外,如果题干中给出的文体特征是不同的两个方面,还要关注两个方面之间的联系。
考点5 小说的语言
考向1 理解重要词语、句子的意思
  词语的含义一般包括表面义、比喻义、语境义。“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实际就是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句子的含意一般有表层含意、深层含意之别。“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包含三层意思:①体会句子的表层含意;②体会句子的深层含意,即在一定的语境中理解句子的含意,如哲理意义、象征意义等。
关键技法
理解词义、句意,要注重四个方面
1.分析关键词语。关键词语,可能是要求理解的词,也可能是句子中的修饰限定词。要注意分析这些词语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2.联系上下文。明确词语在文中的位置,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意思。
3.分析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可以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精辟、含蓄等。
4.分析艺术效果。分析词语、句子产生的艺术效果可以从情节结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主题呈现等角度入手。
考向2 品味语言艺术
品味小说的语言艺术,一要赏析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等;二要赏析语言的描写技巧,如简洁传神或生动形象地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关键技法
品味语言艺术的角度
1.看词语运用 准确使用词语,能够形象地刻画人物形象、表现小说的主题,分析词语运用的特点,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①看词语的感彩是否鲜明、是褒还是贬。②看是否使用了叠词、关联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看语体色彩 使用不同的语体能够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语体主要分为书面语和口语。①书面语:庄重、典雅、含蓄、深沉。②口语:朴实、风趣、形象、有地方色彩。
3.看句式特点 关注长短句的使用、整散句的搭配,以及对偶句、反复句等的使用。
4.看修辞手法 品味小说的语言要注意分析作品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对比、夸张、借代、反语、双关等;表达效果主要有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平实质朴、准确精当、惟妙惟肖、入木三分、诙谐幽默等。
5.看语言风格 常见的语言风格如豪放、柔婉、含蓄、明快、幽默、辛辣、质朴、华丽、庄重、诙谐等。
6.其他 语言具有时代特色,常表现为文章中的一些词语只在某些特定的时代使用,有明显的时代气息;语言具有地域特色,常表现为大量使用方言、俚语等。另外,还可以根据小说的题材来分析语言特色,如乡村题材的小说,其语言常常通俗质朴。
考点6 探究作品意蕴
考向1 探究小说的标题
  探究小说标题的常见题型有两类:一是理解小说标题的意蕴,二是分析小说标题的作用。探究小说的标题,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标题本身的意义(表层义、深层义)、艺术特点;二是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
关键技法
理解标题意蕴关注三个要点
1.分析标题的表面含义,点出标题所使用的表达技巧,如比喻、反讽、引用等。
2.挖掘标题的深层含义,特别是象征义和比喻义等。
3.探讨标题与人物、情节、主题等的关系。
分析标题作用关注五个角度
1.环境角度:交代时间、地点等。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2.情节角度:设置悬念;贯串始终,是结构严谨的线索;推动(暗示)情节发展;衔接照应。
3.形象角度:突出人物的形象或性格,揭示人物的命运。
4.主题角度:寄托情感、突出(揭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读者角度:给读者带来思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考向2 探究小说的主题意蕴
  主题意蕴指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或价值,以及作者创作的意图等,它往往不是单一的,会涉及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
关键技法
六个角度探究小说的主题意蕴
1.知人论世。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主张,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特点等,都会影响作品的思想倾向、作品的主题。
2.分析标题、首尾段。小说的标题,一般会点明写作对象、写作范围,暗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感情倾向;有些标题有比喻、象征或双关意义,隐含主题。小说的首段一般有引出话题、开宗明义的作用,尾段一般有前后照应、卒章显志、升华主题的作用,可以从中提炼主题。
3.分析环境描写。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主要是为展示人物命运、刻画人物性格创造必要的条件,一般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有时可能带有象征或隐喻的性质。小说中故事的发生离不开社会环境,把故事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去理解,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主题。
4.把握故事情节。小说塑造人物离不开情节,而情节常常有揭示主题的作用。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抓住矛盾冲突可以挖掘小说的主旨。
5.分析人物形象。小说中,主要人物的遭遇、命运常常暗示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题。次要人物以及作者对人物的品评语言蕴含或丰富作品的主旨。
6.抓住作者的思想倾向。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抓住文本里不同的人、事、物,分别探究作者对他们(它们)的情感态度;②抓住文本里流露作者思想倾向的关键词语或语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