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辛亥革命(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课 辛亥革命(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
课标要求 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1.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等史实。2.认识到革命志士的不懈奋斗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最终实现了辛亥革命的胜利。3.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让学生体会辛亥烈士愈挫愈勇的精神,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由无数的仁人志士的鲜血铺垫而成的,因而要倍加珍惜。而且,这种敢于牺牲自我、勇于奋进的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存续和发展的重要源泉。
教学重点 辛亥革命爆发及评价。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教法分析 多媒体教学、问题探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 1925年3月12日,一位伟大的革命者病逝于北京的协和医院,他就是孙中山。在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十几万民众自发前去悼念,更有数万群众护送其灵柩一路步行到西山下葬,充分表达了各界对孙先生的高度拥戴。3月12日是植树节,当我们播种绿色的生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时,别忘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烈士们洒下的鲜血。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教师:请大家阅读教材,说一说革命志士掀起武装斗争的概况。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整理)起义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时间1906年冬1907年夏1907年1911年人物刘道一蔡绍南徐锡麟秋瑾孙中山黄兴孙中山黄兴赵声结果失败失败失败失败意义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2.教师:(补充)秋瑾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女革命家,她的事迹激励着许多人走向革命。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即将被处死的事实,她挥笔写下这样的遗书:“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革命烈士,就义前他所留下的《与妻书》字字泣血,情感充沛,读来令人心痛不已又热血澎湃,“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表明了“为国牺牲百死而不辞”的悲壮情怀,惜哉!痛哉!
二、武昌起义 1.教师:革命志士掀起的一次又一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它们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2.教师:补充介绍保路运动。共进会起义计划泄露。3.视频介绍:武昌起义的经过。4. 学生:(阅读教材,整理叙述)(1)时间:1911年10月10日。(2)地点:湖北武昌。(3)主力:湖北新军。(4)结果: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5.拓展补充:如何看待黎元洪上台?革命党人软弱,妥协们革命不彻底。联系后期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大单元意识)6.学生结合所学思考:武昌起义是偶然还是必然?7.教师:(总结)武昌起义取得成功不是偶然的,他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十几年来不断奋斗的结果,同时也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密切相关。总的来讲,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革命派武装起义对革命形势的推动、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湖北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人民群众的配合等。8. 武昌起义后不久,全国一半以上省份的纷纷独立就是一种必然。这是对清政府腐朽的、愚昧无知的反动统治的一种唾弃,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出示辛亥革命形势图从10月22日湖南首先响应,到11月底四川宣告独立为止,全国共有14个省先后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统治,清朝统治土崩瓦解。9.教师: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它具有怎样伟大的历史意义呢?教师:(展示材料)材料一 。材料二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 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学生:(观察材料一中形势图,体会辛亥革命后清王朝的土崩瓦解。阅读材料二体会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学生:(讨论,归纳)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教师:(提问)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而不是封建制度?教师:(讲解)封建制度包括封建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制度。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只是封建政治制度的一种形式。辛亥革命推翻了皇帝的统治,仅仅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教师:大家算一下封建帝制的起止时间,即从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胜利,存在了2 000多年的时间。
课堂小结 随着时光的流逝,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这节课我们把思绪拉回到那百年前神州大地的武昌城,我们耳边仿佛又响起那场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中隆隆的炮声,一副副英雄的面孔仿佛又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是他们为真理与民主自由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行动,才有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他们是革命的先驱,我们应该永远缅怀他们。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和丰富的思想资源,成为激励后人继续探索民族解放道路的精神动力。辛亥革命的先辈们为国家为人民,不惜流血牺牲奋斗的理想,今天已成为现实。辛亥革命的先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正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前进。
板 书 设 计
第9课 辛亥革命
当堂练习:
1.与中国以往近代化探索相比,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  )
A.以富国强兵为宗旨 B.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2.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到:“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种“感受”源自中国(  )
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
③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④满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林伯渠说:“对许多末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  )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 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 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6张PPT)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22岁就义
35岁就义
32岁就义
黄花岗七十二
烈士墓
一、向革命志士致敬!
1.时间:1906年冬
2.领导人:刘道一、蔡绍南
3.地点:江西、湖南交界
4.地位: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
武装起义
5.结果:失败
1.时间:1907年夏
2.领导人:徐锡麟、秋瑾
3.地点:安庆
4.结果:失败
1.时间:1907年
2.领导人:孙中山、黄兴
3.地点:镇南关
4.结果:失败
1.时间:1911年4月
2.领导人:黄兴
3.地点:广州
4.结果:失败
林觉民
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吾平日不信有鬼,
今则又望其真有。
今是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
则吾之死,
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汝不必以无侣悲。
材料研读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1.这次起义虽遭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通过上面这段话,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安庆起义
萍浏醴起义
广西镇南
关起义
黄花岗起义
1911.10月武昌起义
清政府颁布“铁路国有”的法令
四川成立“保路同志会”,
全力抗争
清政府派湖北新军到四川镇压,
武昌守备空虚,革命党人策动起义
二、武昌起义
二、武昌起义
武昌
武昌新军工程营首义—夺取楚望台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占领武昌城—汉阳、汉口起义响应—武汉三镇革命胜利
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成立,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地点:
经过:
结果:
二、武昌起义
武汉是“首义之城”
铁血十八星旗
(武昌起义军旗)
湖北军政府成立
武昌起义前夕,由于革命机关被破获,起义重要领导人刘复基等遇害,孙武受伤,蒋翊武被迫逃亡。黄兴、宋教仁等革命领导人也不在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北革命党人自认为“资望”不足,遂请反对革命的新军协统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结果遭到拒绝。
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湖北革命党人只得
用手枪逼迫黎元洪就位。
不久后,湖北的政权、军权逐步完全
落到以黎元洪为首的旧官僚手上。
知识拓展
用手枪逼出来的都督
革命党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的不彻底性。
黎元洪作为清王朝旧官僚,摇身一变却成为了革命党人的高阶领袖,这反映了革命党的什么问题?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汉口
汉阳
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
发展扩大: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二、武昌起义
民族危机和救亡图存意识增强
清末预备立宪
清末政改失败
张謇1899年大生纱厂
资产阶级壮大
民主革命思
想广泛传播
统一的资产
阶级政党
前期准备
武昌起义的成功是19世纪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武昌起义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
“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要推迟一年半载”。
——孙中山
三、辛亥革命的意义
材料一: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
——1912年3月5日发表于《时报》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情。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一件叫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三、辛亥革命的意义
材料三: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抛弃了对皇帝的崇拜,促使人们敢于发表以前不敢说的主张,民众心理有了巨大变化。
—— 学者金冲及在《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材料四: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吴玉章
3.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三、辛亥革命的意义
材料五: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职成,旧官职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卡片兴,大名刺灭……
——《新陈代谢》(《时报》1912年2月)
法国画报《袁世凯剪下他的辫子》
1912.3
4.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