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2 碳的氧化物第1课时 二氧化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3.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4.知道温室效应,了解防止温室效应增强应采取的措施。能力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根据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设计实验方案。2.通过教师的实验演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素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称它是“粉刷匠”;环境师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请你们猜一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二、推进新课1.二氧化碳的性质[演示实验]实验6-3和6-4,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记录]项目 现象 分析实验6-3 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其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实验6-4 塑料瓶变瘪了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导致塑料瓶中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 [提出问题]通过实验6-3和实验6-4,可以得出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 [归纳总结]二氧化碳是无色、无臭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讨论交流]列举一些生活实例,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是否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呢 [演示实验]实验6-5,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记录]项目 (Ⅰ) (Ⅱ) (Ⅲ) 吹干第 三朵花现象 纸花 不变色 纸花 不变色 纸花 变红 纸花又 变成紫色分析 水不能 使紫色 石蕊溶 液变红 CO2不能 使紫色石蕊 溶液变红 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碳酸不 稳定, 易分解 [归纳总结]①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②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H2CO3H2O+CO2↑。[讲解]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沉淀:CO2+Ca(OH)2CaCO3↓+H2O。[过渡]影视舞台上经常见到云雾缭绕、使人如临仙境的景象,大家知道这种景象是如何产生的吗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38页有关“干冰”的相关内容)[讲解]介绍“干冰”的有关知识:①固态二氧化碳叫“干冰”;②“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作制冷剂,并可用于人工降雨。[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有广泛的用途,请根据所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总结其相关用途。[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用途。2.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过渡]二氧化碳本身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就会影响人体健康。那二氧化碳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归纳总结]①碳循环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②化石燃料燃烧和森林减少,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导致温室效应增强。3.低碳行动与可持续发展[讨论交流]谈谈你知道的低碳行动措施。请同学们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化学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增强二氧化碳吸收等方面的创新技术。[归纳总结]◇板书设计◇课题2 碳的氧化物第1课时 二氧化碳1.物理性质:无色、无臭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2.化学性质3.用途:①灭火;②作制冷剂;③作气体肥料;④作化工原料;⑤制碳酸饮料。4.影响◇教学反思◇ 本节课实验较多,与生活和生产实际联系较为紧密,内容趣味性较强,学生能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真正成了主动学习的参与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及一些低碳行动方案,树立了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第2课时 一氧化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2.认识一氧化碳在冶金工业的重要用途。3.知道生活中一氧化碳的产生途径、致人中毒的机理及其对环境的污染。能力目标通过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性质对比,学习对比的方法。素养目标1.通过全面认识一氧化碳的性质,体会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2.通过对一氧化碳毒性的了解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增强环境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煤气中毒事件时有发生。那么煤气中毒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怎样才能避免煤气中毒 二、推进新课[提出问题]碳的氧化物除了二氧化碳外还有一氧化碳,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的角度分析,它们有什么异同 它们的性质是否相同 [投影展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模型。[归纳总结]两者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1个CO2分子比1个CO分子多1个氧原子,这就使得它们的性质有很大的不同。[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那么一氧化碳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归纳总结]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讲解]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拓展延伸]CO与H2一样,与一定量空气或氧气混合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故点燃前必须检验纯度。[提出问题]每逢寒冬腊月,有人就想用煤火取暖,但又担心煤气中毒,所以睡前常在室内放几盆冷水,以防煤气中毒,这样做真的有效吗 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 如果发生煤气泄漏,应该怎么办 [归纳总结]①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人体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②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水不能预防煤气中毒。③一氧化碳无色、无臭,煤气泄漏时不易被察觉,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可帮助人们及时发现煤气泄漏。④当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关闭煤气阀门,然后开窗通风,切不可打开排气扇排气或开灯检查等。[过渡]一氧化碳除了具有可燃性和毒性外,还有哪些化学性质吗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42页有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相关内容并进行归纳)[归纳总结]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CO+CuOCu+CO2。[讲解]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1)实验装置(2)实验步骤:①实验前先检验CO的纯度及装置的气密性;②通入CO,排尽空气后,点燃酒精灯,加热;③反应结束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直至玻璃管冷却。(CO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前者颠倒易发生爆炸,后者颠倒得到的铜会被氧化)(3)实验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点燃尾气时产生蓝色火焰。(4)注意事项:CO有毒,会污染空气,所以要对尾气进行处理。[讨论交流]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说一说一氧化碳有哪些用途 [归纳总结]CO具有可燃性,可用作气体燃料;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等。◇板书设计◇第2课时 一氧化碳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3.用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对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有了初步的了解。鉴于学生已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故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对比的教学方法。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思路清晰,方向明确,又可以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于“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认识。总体来说,学生掌握得较好,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