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共34张PPT+1个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共34张PPT+1个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复习巩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1.辞旧: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2.迎新: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3.对外: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力量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标要求
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明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符合中国国情、符合我国发展规律的
  政治认同:明确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通过观察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感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公共参与:了解我国近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立足实践、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并积极投入实践,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探究与分享
思考: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呢?
探究与分享
为什么要过渡?为什么不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有多穷:
人均GDP只有23美元,人均国民收入16美元;
人均原煤59公斤;人均钢0.39公斤;人均发电量7.9度;
而横向对比当时的世界:
美国人均国民总产值1882美元; 英国人均国民总产值642美元;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时,许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工业基础几乎为0,外汇储备为0,产业工人1000万,合格工程师仅有4万人;全国80%的人口为文盲,每年培养的小学生只有67万;众多国家拒绝承认新中国,阻挠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全国森林覆盖率仅有8.7%,北方部分地区甚至仅有5%。
“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应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49-1956)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49-1956)
(一)过渡时期的时间: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49-1956)
(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
发展生产力
改革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工业化
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知识拓展
一化三改
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变革
资本主义工商业
资本主义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公私合营
农业
个体农民私有制
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
农业合作社
手工业
个体手工业私有制
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
手工业合作社
改造前性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改造后性质
改造方式
共同点
探究与分享
情境一:新中国之初,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国家已经掌握了重要的工矿企业、铁路、银行等国民经济的命脉。
  情境二:新中国之初,民族资产阶级有为新中国建设服务的意愿,党可以通过“利用、限制、改造”的正确政策,最终引导他们走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情境三:新中国之初,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但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既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有两极分化的危险。
  情境四:1950年中国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其中规定:“……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讨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社会主义国营已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49-1956)
(三)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对他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四)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标志:(P26末段)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 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 向 的转变,进入了 。
2.意义(P27“专家点评”)
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P27二段)
社会主义改造
新民主主义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49-1956)
探究与分享
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祥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毛泽东说:“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结合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导向失败。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
问题:结合P27页“探究与分享”和上述情境,谈谈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巨大 成就的主要原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面临的新课题是什么?应如何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6)
(一)崭新的历史课题:
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马克思列宁基本原理
+
苏联经验教训
+
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崭新的历史课题
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因此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6)
(二)方向指引:
——中共八大
结合视频,分析中共八大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所做的贡献是什么?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6)
(二)方向指引:
——中共八大
党的八大
地位
最重要贡献
主要矛盾
主要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对中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主要矛盾
根本任务
决定
服务于主要矛盾的解决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取得的辉煌成就!
探究与分享







完整的工建立起业
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农业初步满足了国人
基本生活需求
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教育医疗事业得到
长足进步
国人精神面貌有了大改变
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
探究与分享







武汉长江大桥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6)
(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取得的重要成就:
农业
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工业
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教育医疗
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
基础设施
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科学技术
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精神面貌
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变
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证明了: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6)
(三)正确看待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1956年
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
1958年,中共中央逐步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
文化大革命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60年,中共中央纠正左倾错误,大跃进被停止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6)
(四)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历程的时代价值
【一个结论】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P28最后一段)
【一个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P29一段)
【重要思想】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P29二段)
【一个肯定】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P29最后一段)
知识拓展
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的两次结合
第一次与结合:
第二次结合:
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P25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P29 相关链接
归纳总结
社会进程 标志性事件
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2.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社会主义革命开始
3.中国结束2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
4.旧民主主义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5.实现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伟大飞跃,根本上改变社会发展方向
6.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深刻社会变革
7.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8.实现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伟大飞跃
鸦片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三大改造完成,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归纳总结
思考: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取得伟大的成就。
④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由于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不多,党的领导对形势的分析和对国情的认识有主观主义偏差,也犯过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在所有制问题上急于求纯和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错误。在后来的实践中,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的发展,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使党的探索进程遭受严重挫折,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这些刻骨铭心的教训,是我们永远不能忘却的。
——习近平总书记《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课堂小结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3、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的成就
4、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意义
经济基础
决定
上层建筑
2、中共八大的贡献
生产力
决定
生产关系



易错易混
1.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
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 )
3.党的八大认识到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使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摆脱了苏联影响。( )
4.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对劳动人民的统治。( )
5.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成就,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党的八大指出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本题观点错误。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因此本题观点错误。
中共八大认识到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八大后,我国积极借鉴苏联的有益经验,而不是使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摆脱了苏联影响。故原观点说法错误。
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对劳动人民的统治。故原观点说法错误。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故本题正确。
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党领导人民“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我国( )
①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②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④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检测
A
【详解】①:党领导人民“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①正确。
2.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这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探索道路上的两个重要转折点,在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不同的影响,但都实践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 )
①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生动实践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
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检测
B
【详解】①③:社会主义改造与改革开放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生动实践,都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①③说法正确。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②说法错误。
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3.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这说明( )
①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强起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致力于恢复被长期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
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
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课堂检测
C
【详解】①:材料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步实践取得的成就。而领导中国人民“强起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目标之一,而不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①与题意不符。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致力于恢复被长期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属于新中国成立初期,②与题意不符。③:材料强调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起步,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这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③符合题意。④: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过去没有的新工业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由此可见( )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被推翻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飞跃
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课堂检测
D
【详解】A: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A说法错误。B: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告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国家独立,B说法错误。
C: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飞跃,C说法错误。
D: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这表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个崭新的历史课题。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开展了艰辛探索,虽经历了严重曲折,更取得了许多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对于这段历史正确的认识是( )
①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巨变雄辩地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③延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④与改革开放后的辉煌相比历史意义明显不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检测
A
【详解】①②: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中华民族从 “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雄辩地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①②正确。③④: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而不能说其延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或者称其历史意义明显不足,③④错误。故本题选A。
课堂检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接连而起,但都以失败告终。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在艰辛探索中前进,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使中国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课堂检测
【答案】①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种探索,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证实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③在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④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中,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