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第二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第三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1)是什么: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2) 创立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3)如何开创、坚持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在实践创新基础上不断推动理论创新,成功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邓小平理论(1)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2)内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提出三步走战略等。(3)主题: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4)作用: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背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1988年以后)(2)主要内容: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3)主题: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4)作用: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背景:党的十六大以后(2)内容:形成了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3)主题: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4)作用: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2)主要内容: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主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作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指导思想小结理论 时间 代表人物 独创性贡献 核心要义 作用邓小平理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邓小平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 江泽民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科学发展观 十六大以后 胡锦涛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多国人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行之有效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确理论,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主要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保障(1)形成: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2)重要性:①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力量(1)形成: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2)含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3)作用: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6.“四个自信”间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创立:十二大开幕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①邓小平理论③科学发展观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善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由之路)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保障)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力量)课堂总结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