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湘艺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梅花三弄 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湘艺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梅花三弄 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楚商》《梅花三弄》
第二单元 华夏之声.文化根脉
第二课时
(湘教版)七年级

01
本课目标
02
新课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拓展
05
课堂评价
06
课堂总结
本课目标
审美感知
艺术表现
创意实践
文化理解
能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初步掌握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乐于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宫廷音乐、文人音乐 的相关知识
能了解并分辨编钟、编磬、古琴的音色特点及相关知识
能通过合作体验,感受中国传统音乐之美
新课导入
中国古代根据八种不同的材质做成的乐器就是“八音”,它是中国历 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而它现在多用来代指中国传统民族乐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中国传统乐器所奏之乐的魅力吧!
走进博物馆
礼乐文明
(宫廷音乐)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播放 1997 年香港回归祖国庆典的主会场上音乐家谭盾指挥的《交响曲 1997:天·地·人》片段,有谁能说出在交响乐队后方奏响的打击乐 器是什么?并请说说它的声音特点是什么?
金石之声—编钟
交响乐队后方奏响的乐器就是用青铜材质铸成的编钟,它属于八音 分类法中的“金”。编钟兴起于周朝,是中国礼乐文化中的重要符号。编钟是 我国古代最响亮、最有色彩感的旋律性乐器,它的低音深沉浑厚、中音圆润 淳朴、高音又清脆明快,余韵悠长。1978 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出土的曾 侯乙编钟展现了我国历史上编钟音乐文化的惊人成就。由此可以推断,在被 誉为音乐时代的战国,旋律已经相当丰富,编钟艺术的发展也达到了历史性 的高峰。令人惊叹的是,曾侯乙编钟至今仍能演奏,在 1997 年香港回归祖国 的重要时刻,沉睡了 2400 多年的曾侯乙编钟发出了历史性的声音。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音乐中,作曲家谭盾使用了曾侯乙编钟的原声录音,配 合玉磬等乐器,让古老的金石之声穿越千年,回荡在赛场上。博大、和谐、 共融的中国文化,与“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在钟磬乐声中 交织碰撞,奏响全新的乐章。
礼乐文明
(宫廷音乐)
金石之声—编钟
礼乐文明
(宫廷音乐)
用“石”所制的磬也是礼乐重器,请同学们认真聆听,思考编磬的 声音特点。
金石之声—编磬
编磬铿锵、清越、明亮、穿透力强,它音量虽不如编钟大,但不易 被钟声所掩,故常与编钟相配,合奏“金石之声”。
欣赏作品
《楚商》
作品《楚商》是作曲家王原平根据楚商调的特点,采用和声、复调 等作曲技法编配的作品。请同学们认真聆听,并随乐哼唱,说说看乐曲给你们的感受是怎样的?
欣赏
聆听主题
乐曲余音缭绕,回味无穷。这是因为在礼乐文明中,金石之 声是社会等级与权力的象征,用于宫廷雅乐,且多在征战、宴会、祭祀等重 大场合中演奏。
)学唱旋律
熟悉音乐主题
随琴学唱简谱,提醒学生端正坐姿,保持演唱状态,变声期同学可小声 跟唱。用“kong( 空)”模唱旋律,提示演唱时轻声高位,模仿钟磬悠长空灵 的声音特点。
合作体验
教师演奏作品旋律,同学可以分为三个声部合唱《楚商》主题音调。
拓展学习
曾侯乙编钟现存湖北省博物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宝藏》节目第 一季第二期有对“曾侯乙编钟”的介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观看视频, 了解这一国宝的前世今生。在合适的时候,也可以走进湖北省博物馆,去看 一看这一镇馆之宝。
文人音乐:丝弦之音
领略了金石之声的魅力之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个了不起的中国传统 乐器。由这种乐器演奏的乐曲在 1977 年就被刻录在镀金唱片上,随美国“旅 行者号”探测器进入了太空,作为地球人类试图在浩瀚宇宙中寻得知音的媒 介。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乐器吗?
没错,这就是中国文人音乐的重要载体——古琴。
文人音乐:丝弦之音
(1)文人音乐:指的是由历代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知识阶层人士创作或 参与创作的传统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体裁中的重要类型之一。
(2)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 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2003 年,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了解文人音乐体裁及古琴相关知识。
欣赏《梅花三弄》主题
作品介绍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 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质, 来赞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三弄”则是指主要音乐主题重复出现了三次。刚 刚我们听到的是乐曲的主要音乐主题,用泛音演奏,色调清冷空灵,意境高远。
欣赏《梅花三弄》主题
学唱旋律,熟悉音乐主题
随琴学唱简谱,熟悉旋律后继而用“la”轻声模唱旋律或用竖笛吹奏旋律
欣赏《梅花三弄》主题
学唱旋律,熟悉音乐主题
聆听全曲,找出音乐主题在全曲奏出的三个片段。
这一音乐主题,分别在乐曲的第 2、4、6 段奏出,第一次在高音区演奏 (“高声弄”),第二次在低音区演奏(“低声弄”),第三次利用同音的八度替换,增强了曲调跃动的活力(“游弄”)
课堂总结
不论是金石之声的宫廷音乐还是丝弦之音的文人音乐,都是我们中国传 统音乐文化的根脉。走进历史文化的长河,我们更有理由坚定文化自信,也 更有动力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音乐学科
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楚商》《梅花三弄》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音乐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编排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短小的民歌、古曲以及音乐实践活动三个 部分,其中第一个板块内容是学习三首短小的民歌《黄河船夫曲》、《放马山 歌》和《月儿弯弯照九州》。民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 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呈现出朴素自然的风格和鲜明的主题形象,表现了劳动 人民的生产生活各个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教材中选用的三首民歌 分别代表了三种民歌体裁(《黄河船夫曲》是号子,《放马山歌》是山歌,《月 儿弯弯照九州》是小调)。旨在让学生感知、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体裁、形式 和审美特征,并运用所学知识和听觉经验,区分民歌的基本体裁,简单描述 我国有代表性的民歌特点、风格和意蕴。
学习 目标 1. 能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初步掌握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 2. 在老师的引导下,乐于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宫廷音乐、文人音乐 的相关知识。 3. 能了解并分辨编钟、编磬、古琴的音色特点及相关知识。 4. 能通过合作体验,感受中国传统音乐之美。
重点 1. 了解编钟、编磬、古琴音色特点及相关知识。 2. 通过合作体验,感受中国传统音乐之美。
难点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宫廷音乐、文人音乐的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 情境创设:走进博物馆 将材料对应地贴在它所制作的乐器图片上。(屏幕展示“金、石、土、革、 丝、木、匏、竹”八种材料制作的相应八种乐器) 师:中国古代根据八种不同的材质做成的乐器就是“八音”,它是中国历 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而它现在多用来代指中国传统民族乐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中国传统乐器所奏之乐的魅力吧! 二、礼乐文明(宫廷音乐):金石之声 1. 编钟。 播放 1997 年香港回归祖国庆典的主会场上音乐家谭盾指挥的《交响曲1997:天·地·人》片段。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有谁能说出在交响乐队后方奏响的打击乐 器是什么?并请说说它的声音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师:交响乐队后方奏响的乐器就是用青铜材质铸成的编钟,它属于八音 分类法中的“金”。编钟兴起于周朝,是中国礼乐文化中的重要符号。编钟是 我国古代最响亮、最有色彩感的旋律性乐器,它的低音深沉浑厚、中音圆润 淳朴、高音又清脆明快,余韵悠长。1978 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出土的曾 侯乙编钟展现了我国历史上编钟音乐文化的惊人成就。由此可以推断,在被 誉为音乐时代的战国,旋律已经相当丰富,编钟艺术的发展也达到了历史性 的高峰。令人惊叹的是,曾侯乙编钟至今仍能演奏,在 1997 年香港回归祖国 的重要时刻,沉睡了 2400 多年的曾侯乙编钟发出了历史性的声音。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音乐中,作曲家谭盾使用了曾侯乙编钟的原声录音,配 合玉磬等乐器,让古老的金石之声穿越千年,回荡在赛场上。博大、和谐、 共融的中国文化,与“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在钟磬乐声中 交织碰撞,奏响全新的乐章。 2. 编磬。 播放谭盾即兴演奏曾侯乙编磬视频片段。 师:用“石”所制的磬也是礼乐重器,请同学们认真聆听,思考编磬的 声音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 师:编磬铿锵、清越、明亮、穿透力强,它音量虽不如编钟大,但不易 被钟声所掩,故常与编钟相配,合奏“金石之声”。 3. 欣赏作品《楚商》。 (1)聆听主题 师:作品《楚商》是作曲家王原平根据楚商调的特点,采用和声、复调 等作曲技法编配的作品。请同学们认真聆听,并随乐哼唱,说说看乐曲给你 们的感受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 师:没错,乐曲余音缭绕,回味无穷。这是因为在礼乐文明中,金石之 声是社会等级与权力的象征,用于宫廷雅乐,且多在征战、宴会、祭祀等重 大场合中演奏。 (2)学唱旋律,熟悉音乐主题 随琴学唱简谱,提醒学生端正坐姿,保持演唱状态,变声期同学可小声 跟唱。用“kong( 空)”模唱旋律,提示演唱时轻声高位,模仿钟磬悠长空灵 的声音特点。 (3)合作体验 教师演奏作品旋律,同学可以分为三个声部合唱《楚商》主题音调。 (4)拓展学习 曾侯乙编钟现存湖北省博物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宝藏》节目第 一季第二期有对“曾侯乙编钟”的介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观看视频, 了解这一国宝的前世今生。在合适的时候,也可以走进湖北省博物馆,去看 一看这一镇馆之宝。 三、文人音乐:丝弦之音 师:领略了金石之声的魅力之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个了不起的中国传统 乐器。由这种乐器演奏的乐曲在 1977 年就被刻录在镀金唱片上,随美国“旅 行者号”探测器进入了太空,作为地球人类试图在浩瀚宇宙中寻得知音的媒 介。 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乐器吗?(播放管平湖先生所奏古琴曲《流水》片段) 学生回答。 师:没错,这就是中国文人音乐的重要载体——古琴。 1. 了解文人音乐体裁及古琴相关知识。 (1)文人音乐:指的是由历代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知识阶层人士创作或 参与创作的传统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体裁中的重要类型之一。 (2)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 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2003 年,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 欣赏《梅花三弄》主题。 (1)作品介绍:《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 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质, 来赞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三弄”则是指主要音乐主题重复出现了三次。刚 刚我们听到的是乐曲的主要音乐主题,用泛音演奏,色调清冷空灵,意境 高远。 (2)学唱旋律,熟悉音乐主题。 随琴学唱简谱,熟悉旋律后继而用“la”轻声模唱旋律或用竖笛吹奏 旋律。 聆听全曲,找出音乐主题在全曲奏出的三个片段。 这一音乐主题,分别在乐曲的第 2、4、6 段奏出,第一次在高音区演奏 (“高声弄”),第二次在低音区演奏(“低声弄”),第三次利用同音的八度替换,增强了曲调跃动的活力(“游弄”)。 四、课堂小结 不论是金石之声的宫廷音乐还是丝弦之音的文人音乐,都是我们中国传 统音乐文化的根脉。走进历史文化的长河,我们更有理由坚定文化自信,也 更有动力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