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一框 伟大的改革开放总议题:改革开放何以伟大?议题1:解发展之困——背水一战 甩掉包袱从1957年到1976年,全国职工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涨过工资。很多生活消费品供给不足,需凭票购买。粮票,更是流行了40年,被称作“第二货币”。材料展示出文革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处于怎样的境况?1.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为什么)“文革”结束后,1978年,中央决定由副总理谷牧带队,选了20多位主管经济的高干,出访西欧五国。这些高干出国后诸多不习惯。宾馆等场合到处是落地玻璃门,工作人员提醒千万别碰头,但有一次还是碰碎了眼镜。吃冰激凌,有人怕凉,就有人说:“可以加热一下嘛。”言谈举止,笑话不断。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大国,一个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在世界舞台上竟是这样地手足无措。西德一个露天煤矿,年产煤5000万吨,只有2000名职工。而国内,年产5000万吨煤大约需要16万名工人,相差80倍。法国一个钢铁厂年产钢350万吨,职工7000人;而武汉钢铁公司年产230万吨,有6.7万人。震惊之下,代表团问我使馆:“长期以来,为什么不把实情报告国内?”回答是:“不敢讲。”国民经济:阶级斗争压倒一切,计划经济体制僵化,企业生产力低下,与西方国家差距越来越远,片面强调重工业,国民经济比重失衡,国民经济濒临崩溃。民生问题:人民生活温饱问题尚不能解决。更谈不上住行方便。政治思想:思想上没有完全摆脱左倾干扰,党内组织问题依然严重,没有完全解决,不利于新时期工作的开展,因而徘徊不前。国外现状: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下,西方国家加速前行,把中国远远甩在身后,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迫切需要锤开枷锁。如果现在再不进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结论:社会主义中国出现了严重困难,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改革开放势在必行。1.改革开放的开启——背景及标志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议题1:背水一战 甩掉包袱——伟大的转折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①思想路线:“左倾”错误 马克思主义②工作重心: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③伟大转折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进程改革开放的含义(是什么)(1)改革即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质: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改变。〔笔记〕(2) 开放即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特别提醒:改革开放有两个脉络,一是改革脉络,二是开放脉络。改革和开放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议题2:铺发展之路——改革开放的进程探究分享1.请思考改革开放有哪些具体措施推动了国人民餐桌上的变化?2.阅读教材P32—-P33,以时间为横轴绘制改革开放历程图,找出各个阶段其“改革”的措施和“开放”的措施分别有哪些?1.起步阶段:1978-1992年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的上交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1)对内改革方面1.起步阶段:1978-1992年(2)开放方面1980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沿长江的5个城市、17个内陆省会城市、一系列沿边城市。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2.逐步深化阶段:1992-2012年②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1)改革方面③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①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标志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开放方面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1)对内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打响改革攻坚战,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2)对外开放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3、全面深化阶段:党的十八大(2012年11月8日召开)-至今议题3:得发展之福——将改革进行到底结合现实生活、视频内容和教材p32-34思考:除了餐桌的更新,改革开放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新”?(可结合自己从小到大看到、听到的家乡的变化或者是自己家庭生活的变化)这些说明改革开放对中国有何意义?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稳步推进中国文化软实力影响世界新时代人民生活有了新需要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中国的巨大变化(1)极大改变了四个面貌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人民:(2)迎来了(≠实现了)三大飞跃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创立--发展--完善温饱不足---小康富裕(3)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一个重要法宝: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一条必由之路: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两个关键一招: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的意义目前,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对内改革陷入困境。与此同时,,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逆全球化思潮卷土重来,华为“孟晚舟事件”、抖音微信面临被禁、美国对中国芯片的全面封锁等都表明中国对外开放的路上坎坷不断,发展困难重重。近年来面对新时期、新挑战,中国的历史抉择又将如何?面对改革困境、开放障碍,你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要不要“停一停、歇一歇”?请说明理由。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3.改革开放的趋势课堂小结课堂练习2.1984年4月13日,《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报道堰桥(原无锡县堰桥乡)“一包三改”经验,这一创举,极大地解放和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堰桥也因此成为全国闻名的“改革之乡”。这一改革成果得益于( )A.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B.农村合作社深入开展C.废除了计划经济体制 D.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了思想D2.电视剧《人世间》播出后,引发了观众情感共鸣。某班同学以“我家的‘人世间’故事”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以下是同学乙所述故事的部分内容。透过我家的“人世间”故事,可以从中感悟到( )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今日盛世之中国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百姓之幸福生活奠定了根本制度前提③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现代化的重要特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百姓之幸福生活奠定了根本制度前提,②错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④错误。学以致用3.1978年,我国的经济总量仅占全球的1.8%。如今,我国经济总量超100万亿元,占全球经济比重超过17%;1978年,贫穷是大多数中国人共同面对的难题。如今,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 )①走自己的路,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③坚持了中国共产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④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启示,不是题干设问的原因,②不符合题意。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该选项本身说法错误,④排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