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71张PPT)描写山水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情景交融的山水画岭南版 八年级上册青绿山水山水情中国山水画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5厘米,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814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73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九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容膝斋图》 元代 倪瓒倪瓒的画,画面特别干净,一段山坡,三两株细瘦的树,一抹淡淡的远山。他习惯用很干的毛笔,在纸上擦出淡淡的墨痕。给人一种寒冷寂静的感觉。元代的文人在山里住久了,不食人间烟火,听见的只是风声、水声。情中国山水画元代——寄情山水 描绘的是山东南郊的鹊山和华不注山的风景。这两座山,一座尖峭如正三角形,另一座圆圆钝钝,好像一个馒头。赵孟頫非常形象地画了这两座山。山脚下的水波、细竹,笔法都很自然随意。这种自然、随意的笔法,后来成为元代文人画追求的最高境界。《鹊华秋色图》赵孟頫(元) 纸本设色 28.4×93.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鹊山华不注山情中国山水画对比欣赏:1、山水画的概念什么是中国山水画?概念: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简称“山水画”。李思训《江帆楼阁图》绢本,纵101.9厘米,横54.7厘米,青绿设色,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隋唐时代山水画,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画种。在隋代至唐初,山水画基本摆脱了魏晋南北朝山水画那种“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稚拙状态而逐渐走向成熟。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属人物画,山水作背景。(人大于山)脱离作为人物背景的地位成为独立画种隋朝 展子虔 《游春图》年代最早的山水画隋朝 展子虔 《游春图》《游春图》是隋代展子虔的传世之作,也是现存的最早的卷轴画。该画用青绿重着色法画贵族春游的情景,用笔细劲有力,设色浓丽鲜明。山水画的表现内容主要有哪些?山水画包括山石树木云水中国古代山水画在表现山石的质感上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各种皴法披麻皴:表现江南土质山丘,王维、董巨是其画的鼻祖,是南宋的代表性皴法。披麻皴又可细分为长披麻皴、短披麻皴、散披麻皴。画披麻皴以使用中锋为主,线条较柔,以行的线条组合。常用皴法:斧劈皴:有利于表现北方大山大水的大国气度。小斧劈皴 :如雨点皴一般,适宜表现山石刚硬的特色。用笔方向变为侧锋“听 ”出,落笔时头重尾轻。大斧劈皴 :从小斧劈皴演变成,整个南宋 ( 尤其马远、夏 圭gui) 及明代浙派盛行画大斧劈皴。画时将笔侧卧如斧之砍劈,形状是平头尖尾,下笔重而收笔快,最适合表现火成岩的结构。马远为什么要叫“马一角”呢?马远喜欢在构图上以偏概全、以小见大,只画景物的一角,但又能从中表现出图画外广阔的空间,让人遐想连篇。这就是他的独特画风,也是他的一绝,故人送雅号:“马一角”。夏圭为什么要叫“夏半边”呢?顾名思义,就是画景只画景物的一半,故名“夏半边”。其实,夏圭和马远的风格极为相似,都是小中见大,把一处景物描绘到极致,偏偏又不画全,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意犹未尽的感觉。南宋 夏圭《长江万里图》“马一角 夏半边”南宋 马远《寒江独钓图》皴 法空勾无皴雨点皴斧劈皴披麻皴米点 这种用比较干的毛笔,在岩石上做出的纹理,就叫做“皴”。中国山水画解索皴披麻皴荷叶皴米点皴牛毛皴斧劈皴乱柴皴雨淋皴云头皴山石山的外形可分为丘、壑(he)、峰、峦、岗、岭、巅等。自然美,故画山之前必先远观其势,然後再近看其质。山因地质的不同可分为水层岩、火成岩与变质岩等。山石的质地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纹理也不相同,中国山水画家累积数百年来观察与剖析的综合体验,逐渐发展出各种皴法,用笔墨线条来表现不同纹理的山水感受。李霖灿教授用“山石纹理,笔墨组合”八个字来定义皴法,可以说是最简要而恰当的解释。画石在谈到各种不同的皴法之前,先浅谈画石,石是山的局部 ;画石是画山的第一部,所谓“石分三面”就是要表现出山的凹凸阴阳,画出石块的立体感。画石的步骤:大致可分成钩、皴(擦)、染、点,或再增加“提”的程序。“钩”是用中峰或侧峰画石块的轮廓,确定其形状,钩的线条可依石的特徵灵活运用。“皴”是依山石的 纹理以各种线条(或点)画出石头的质感或立体感,也可酌情用偏锋(笔腹)乾笔「擦」以加强其凹凸或质感量。“染”是以淡墨大笔湿画石之暗面,待淡墨乾後再做第二次、第三次的渲染,直到感觉充份为止。“点”是用浓墨或焦浓加苔点,若墨色的浓度够了就算完成,若嫌不足,可用浓墨或焦墨依原有的钩、皴再“提”一次;提的线条并非依样重描,而要略相错开。先以较淡的墨钩或皴,後以浓墨提,可救可改,且提後较为浑厚,富有变画。山石画法山石特征与用笔画石步骤:勾:中锋、侧锋、逆锋皴:侧锋为主染:淡墨(色)点:点苔石分三面山石画法勾皴染点山水画主要皴法雨点皴披麻皴斧劈皴折带皴树木画法:画树宜先观察树的整体特征,再观察树枝,因树木种类繁多枝的生态也不尽相同。初学者应从枯树或冬天的落叶树作为练习的对象,没有叶子的树枝结构清楚,姿态鲜明,容易了解各种树的生长规律与基本结构。树皮、树根树的面貌, 个性和特徵有时可以从树皮的纹理分辨出来, 每一种树皮都有不同的纹理组织,如松树皮呈鳞状纹,柳树皮成斜裂人字纹,博树皮呈扭曲纹,尚有许多难以用文字形容的纹理,在写生之前需仔细观察。画树干时,除了注意树皮的纹理之外,尚需画出立体的感觉,皴树皮时靠近两侧的纹理要密窄(或墨较浓),靠近树中央的纹理可疏阔( 或墨较淡),这样就合乎透视的原理。画完枝干以後即画根部,至於画不画树根可依土石的多寡或树的种赖类而定,通常石多土少的情型,以露跟居多;土多石少的情形,则以藏根居多,又如榕树多露根。然而画的时候也可以不计土石的分野,依画面的需要而决定藏根或露根,但要画出从土中崛起,坚韧稳固的特性,不可画成如插在土面,一推即倒的感觉。树枝树枝的结构大致可分成三大类,一为向上升长的类型,传统的画论中称为鹿角枝,这种类型最常见。二为向下弯曲的类型,如柳树、相思树、樟树等。三为平生横出的类型,蟹爪枝,如龙爪,可称为长臂枝,如松、杉、木棉等。亦有介於前述两者或三者之间的形态。写生树枝前先围绕树的四面,细心观察,选择最美的树干与最合适的角度。先把主干粗枝勾好,再加细枝,画时首先要注意树分四歧的原则,即树干前後左右四面八方出枝的情形,切忌如同鱼骨,二二并生,缺乏错落的风致。其次注意疏密与气势的安排,可略加取舍,其实小枝与树梢可大胆的舍去,应从艺术的角度选择合於美的原理原则者进行写生。另外必须留意用笔,要挺拔,每一树枝都要与树干或粗枝连接,不能凌空生长,而树枝理愈越长愈细,不能把尾部写粗或枝粗干细,违反植物生态。树叶树叶的排列法与结构亦因种类而异,不管画哪一种树,先要近看了解叶的形状与排列原则,再远看整体的姿态与感觉。作画步骤1、勾勒轮廓(注意透视:前大后小)2、皴擦线条(表现山石结构和阴阳面)3、渲染山石(加强阴阳效果和染出远景、云雾)2、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快速阅读书本p20页和P21页,观察一下课本中的山水画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同,可分为哪些种类?青绿山水: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钩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金碧山水:金碧山水重在金碧辉煌,以泥金﹑石青和石绿三种颜料作为主色﹐比"青绿山水"多泥金一色,可以说是青绿山水的一个变种。泥金一般用于钩染山廓﹑石纹﹑坡脚﹑沙嘴﹑彩霞﹐以及宫室楼阁等建筑物。浅绛山水:在水墨钩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浅绛山水画法特点是素雅青淡,明快透澈。水墨山水:水墨山水就是纯用水墨不设颜色的山水画体。没骨山水 :直接用颜色或墨色绘成,而没有“笔骨”——即用墨线勾勒的轮廓。没骨的“没”字,即淹没而含蓄之意,其精要在于将运笔和设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不用勾轮廓,不要打底稿,更不能放底样拓描。浅绛青绿没骨水墨山水画的表现手法连线练习ABCD青绿山水浅绛山水没骨山水《富春山居图》局部 元 黄公望《千里江山图》局部 北宋 王希孟《松气浮清晓》现代 黎雄才3、活动一:连连看高远法深远法平远法山水画的透视法平远高远《溪山行旅图》北宋 范宽《青卞隐居图》元代 王蒙《渔庄秋霁图》元代 倪瓒深远山水画的构图形式山水画的三远法是 北宋画家郭熙在他的著名山水画论著——《林泉高致》中提出的。山水画不讲焦点透视,它提倡对表现对象进行“面面观”。取景置物,不固定在一点而是各取最佳角度组成画面,这种方法总结为“三远法”。1、高远法由上而下去表现对象,使得画面山高势雄、气概威武。2、深远法由景前层层递进,深远无比,显得天宽地远。3、平远法多次的由近向远平视并由层层平视景物相叠组成的画面《仙坛寺西林》林景熙 (宋)古坛仙鹤杳,野鹿自成群。松气浮清晓,经声出白云。石穿僧屋过,水到寺门分。人世无穷事,山中了不闻。《松气浮清晓》现代 黎雄才作品名称 艺术特点 情感意境(生态)(宁静)(自然)(忘忧)松气浮清晓结合没骨山水、青绿山水的画法,并融合了西方绘画的表现方法,兼容创新。表达了作者对宁静无忧的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山水画艺术美与意境美《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山水画的意境南宋 马远的 《寒江独钓图》提问: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的高度统 一,即心与物、情与景的融合。简言之:意境是有情感的画境。意境的由来提问:意境由何而来?1)师法自然——艺术创作的灵感源于自然2)经营位置3)笔墨情趣4)诗情画意5)融情入景师法自然——艺术创作的灵感源于自然暮归(摄影)林风眠(中国画)经营位置(构图)举例:马远《寒江独钓》画面中白色的空间非常重要—是天?是水?是雾?是云?任凭我们的想象自由的驰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寒江独钓图 马远 笔墨情趣张大千泼彩齐白石山水小品笔墨在画家手中犹如魔术一般,千变万化,一会是云蒸霞蔚、层峦叠嶂,一会是平淡天真、小桥流水……笔墨勾画出大自然的万千情态,同时也寄托了画家的无限情思。诗情画意诗是能言画,画是无言诗。诗画结合进一步增添了山水画的情趣、意蕴和感染力。宿雨清畿(ji)甸 ,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马远《踏歌图》融情入景——山水是画家抒发情感的媒介《江山如此多娇》现代 关山月 傅抱石中国山水画活动二:小组探索分析小组抽签选取其中一张图片,小组讨论分析山水画,并按要求完成以下表格。作品名称 艺术特点 情感意境《溪山行旅图》北宋 范宽雨点皴《富春山居图》元代 黄公望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江苏常熟人。元朝四大家之一。黄公望留世作品不多,《富春山居图》是其珍品,被誉为 画中兰亭。这一画卷描写浙江省富春江一带的初秋景色。画面峰峦坡石,起伏变化,苍简萧瑟,疏密有致。这幅画所表现的既丰富又单纯的艺术效果,是与作者那苍劲而又熟练的笔墨技巧分不开的。此画屡遭磨难,现已分成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溪山行旅图》北宋 范宽作品名称 艺术特点 情感意境溪山行旅图墨色凝重、浑厚,用雨点皴和积墨法,以造成“如行夜山”般的沉郁效果,衬托出山势的险峻硬朗 。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 ,表达了自然天地有大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意境。小结中国山水画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摹,更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体现。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是人与自然合一的写照,使得山水有着人的表情,真可谓万水千山总是情。中国山水画总 结《富春山居图》元 黄公望作品名称 艺术特点 情感意境富春山居图浅绛画法,用墨淡雅,墨色浓淡干湿并用 。给人开阔辽远,雄秀苍莽,简洁清润的感觉,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淡泊名利,豁达洒脱的思想情感。作品名称 艺术特点 情感意境江山如此多娇中西结合,传承了多种传统画法,并融合了西方的表现技法。雄伟壮观、气势磅礴,表现出新中国的勃勃生机,同时寓意新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一片光明。《江山如此多娇》现代 关山月 傅抱石课外延伸课后继续学习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并留意观察身边美好的自然景色,尝试创作一幅能够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山水画。元四家吴镇王蒙倪瓒黄公望我们的先辈画家千年前已发明了“3D全景拍照”元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黄公望尺幅:纵33cm 横636.9cm移动镜头的摄像机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