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考点一:我国的经济发展
考点二: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考情和课标
课标要求
1.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2.解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原因及措施,明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评析经济发展中践行社会责任的实例。
年份 试题类型 考查考点
2023全国 选择 考查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的措施
2023山东 选择 考查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湖南 选择 考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湖北 主观题 考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3浙江 选择题 考查新发展理念
2024山东 主观题 考查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4辽宁 选择题 考查推动城镇化
2024辽宁 主观题 考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2海南 选择题 考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图谱清单
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必
备
知
识
1个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个主题: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1条主线:构建新发展格局。
4个重点知识:现代化经济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体经济、数字经济。
5个理念:五大新发展理念。
问
题
清
单
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涵、要求、意义2、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原因、新发展理念的内涵
3、创新注重解决的是?创新的地位及措施
4、协调注重解决的是?意义及措施
5、绿色解决的是?意义及措施
6、开放解决的是?意义及措施
7、共享注重解决的是?措施
8、新发展理念的地位、内在联系?
9、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
10、现代经济体系、实体经济、供给侧改革、数字经济、制度型开放
必备知识与问题清单
要点 内容
1.内涵
2.要求
3.原因
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1)发展为了人民: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3)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彰显制度优势。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方法,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考点一 我国的经济发展
知识点1 贯彻新发展理念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为民情怀,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些要求
①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③体现了协调、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④解决民生之忧虑首先要破除思想观念的弊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有为民情怀
材料未体现
考向演练
知识整合
以人民为中心”在各模块的体现
模块 内容 必修一 党的初心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国梦与人民梦 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根本归宿也在于人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十个明确(第三个)和十四个坚持(第二、五、八个)
必修三 党与人民 党的根本立场、性质、宗旨、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初心使命
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必修四 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
值标准
2.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区别 联系
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 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产出水平的持续增加
包括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高、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单纯的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
(2).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原因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时代要求)
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国情需要)
(3).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内容
解决问题 重要性 具体要求 关系
创新发展
协调发展 绿色发展 开放发展 共享发展 发展动力
发展不平衡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发展内外联动
社会公平正义
创新是第一动力
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
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
要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要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创新
科技
人才
03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要坚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创新是第一动力。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要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相关热点角度,对应的发展理念
创新理念:重在强调科技创新——具体的热点话题:如,大国重器(5G、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制造强国、重大工程的技术突破;
协调理念:重在强调补短板(城乡协调、区域协调、经济社会协调、四化同步发展)——具体的热点话题:如,城乡:三农;区域: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
绿色理念:重在强调资源环境——具体的热点话题: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保卫战),碳达峰、碳中和……
开放理念:重在强调对外开放——具体的热点话题:全球体量最大自贸(RCEP)成立、第三届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进博会、一带一路、自贸区(自贸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享理念:重在强调解决民生问题——具体的热点话题:住房制度改革、养老、医疗、教育、就业、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居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缩小。
(4).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恩格尔系数越小,一般表明家庭生活水平越高。
1、是什么——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特点
(1)内涵: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新)
(2)特点:
①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
②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必须贯彻的要求;
③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知识点2 推动高质量发展
2、为什么——高质量发展的原因
知识点2 推动高质量发展
①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③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④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⑤国际形势: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提高发展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和谐安定。
3、怎么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
知识点2 推动高质量发展
(1)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内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内循环的措施:①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②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外循环要求:要立足国内大循环,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供给侧
刺激
三去一降一补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减少无效低端供给
扩大有效中高供给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需求侧
刺激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达到扩大内需、
消费升级
三驾马车
生产要素
互为动力
推 动
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拓展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P40相关链接)
(1)重点: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解放、发展生产力,提质增效。
(2) 根本目的: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3)方法:“三去一降一补”
2.目前,我国制造业领域“5G+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例如,矿山领域利用5G实现无人卡车驾驶和无人井下采掘,钢铁领域部署的“5G+8K表面检测系统”提高钢材缺陷检出率,港口领域通过“5G+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分析集装箱理货的最优路径,等等。“5G+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可以
①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②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高端产品供给
③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速增长
④做强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我国经济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未体现
考向演练
(1)原因: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2)内涵: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
全面开放体系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
绿色发展体系
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
产业体系
现代化
经济体系
3、怎么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
(2)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①建设现化
产业体系
②全面推进
乡村振兴
④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③促进区域
协调发展
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03
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拓展3:实体经济(P41相关链接)
是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讯业、商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钱生物)
重要性: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是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
拓展5:数字经济(P41相关链接)
---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发展速度快、辐射范围广、影响程度深,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拓展4:虚拟经济(P41相关链接)
--以钱生钱的经济活动,不直接创造新的价值,最终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而存在。它主要集中在“金融业”、“房地产业”、“博彩业”、“收藏业”等。虚拟经济是现代经济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发展过度会带来经济泡沫。(钱生钱)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措施:①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②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
③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
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
①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③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④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农民;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粮食安全)
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新型城镇化—城乡协调;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
⑦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制度型开放;贸易强国;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⑧以教育、科技、人才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重点记忆
贯
彻
创新
协调
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人民为中心
5个新理念
发展思想
坚 持
高质量
发展
绿色
开放
共享
发展动力
发展不平衡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发展内外联动
社会公平正义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首要 任务
路径选择
构建新发展格局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我国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制度保障
课堂总结
易错易混
1.2023年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为2.498,比上年同期缩小。这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缩小,逐步向同步富裕方向迈进。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消费端、需求端入手的改革,使我国需求端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3.发展量子科技,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推动经济高速发展。
4.坚定不移地推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这是基于实体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
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5.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6.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7.共同富裕是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X: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
X:是从生产端、需求端入手
X: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是高速
X:数字经济,不是实体经济
X:实现人民幸福是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X: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X: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2024·北京卷)截至2023年底,我国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主要品类家电保有量超过30亿台。当前,我国正处于家电报废的高峰期,每年有1亿至1.2亿台的废旧家电被淘汰。废旧家电回收的合理做法是( )
①降低回收废旧家电的环保标准,提高回收利润率
②建设废旧家电回收网络交易平台,提高交易效率
③发展中小微废旧家电回收企业,促进分散化经营
④鼓励家电以旧换新,促进废旧家电资源循环利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D
考向演练
降低标准说法错误,
可用统一标准
分散经营不利于发展
2.(2024山东,3,3分)2023年,山东省搭建黄河大集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文化+旅游+好品+传播”的模式,推动优质农产品上网直播销售,以补贴优惠的方式促进品牌产品下乡,让一个个黄河大集“集”得更远、“聚”得更多。搭建黄河大集平台可以( )
①拓展农村市场边界,增强生产动力
②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增加商品供给
③提升全产业链水平,促进产业融合
④形成规模经济效应,降低制度成本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不涉及提升全产业链水平
也没有体现降低制度成本
3.(2024湖南,4,3分)2024年4月12日,商务部等14部门印发的《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对外发布。方案提出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废旧家电回收网络、优化家居市场环境等22条举措。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将进一步推动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庭厨卫“焕新”,其意义在于( )
①满足居民改善需求,“换”出美好生活新品质
②促进产品更新迭代,“换”出产业升级新动能
③发挥财政主导作用,“换”出内需增长新空间
④确立资源回收制度,“换”出循环经济新模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我国资源回收制度已经确立,有待进一步完善
4.(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浙江省舟山市在中街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打造海洋牧场,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科学路径。
2015年,中街山列岛41.8平方千米海域被列入首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017年至2020年间,当地共投放5300个人工鱼礁单体,上覆海草和藻类底栖植物,构筑起空间大小为5.69万立方米的立体式海洋生物之家,海洋牧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通过实施增殖放流,不断丰富渔业资源,每年增殖放流各类鱼苗均在1000万尾以上,实现海洋牧场鱼类的品种和数量双提升。得益于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该海域养殖的水产品跟野生的十分接近,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渔民由传统的生产性捕捞转向网箱养殖,每年伏季休渔期,当地都会开展包括海钓在内的休闲经营活动。从“传统捕鱼”到“网箱养鱼”再到“休闲钓鱼”,“三条鱼”见证了当地渔民的普遍增收,昔日的小渔村变成具有浓郁海岛特色的富裕村。
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该地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绿色发展理念
产业转型升级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参考答案】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该地的统筹安排下,渔民按照科学的养殖方式和经营模式普遍增收,昔日的小渔村变成具有浓郁海岛特色的富裕村。
②坚持绿色新发展理念,使养殖符合海洋的规律,在海洋牧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同时,实现海洋牧场鱼类的品种和数量双提升。
③坚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渔民不但进行科学养殖,还开展包括海钓在内的休闲经营活动,促使渔民增收,建设具有浓郁海岛特色的富裕村。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