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 《哦,香雪》【教学目标】1. 理清小说情节结构。2..通过语言、心理、环境描写分析香雪形象。 (重点)3.通过对火车、大山、铅笔盒的象征意义的理解来品味小说主旨。(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堂提问:一分钟你能做些什么事 学生自由回答。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铁凝,出生于1957年,当代著名作家,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共十九届中央 委员,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主要著作:《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 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总计300余万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中国文坛,“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等文学流派 雨后春笋般涌现,对那个疯狂年代的反思和追忆成了文学的重要内容。但是铁凝 却另辟蹊径。于是,在1982年,她把自己心里的女孩形象写出来,就成了短篇 小说《哦,香雪》,描写一个淳朴农村少女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小说获当年优秀 短篇小说奖。从香雪开始,一个个女性形象被她塑造出来。她描写生活中的普通女人和 她们的心理,反映她们的理想和追求、矛盾和痛苦、生存和斗争,这成为她小说 一贯的主题。她被贴上“女性主义写作”的标签。2.写作背景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唯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唯一标准,人道 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兴 盛起来。铁凝的小说《哦,香雪》正是产生于这个时候,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 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 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3.自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1、 小说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明确: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2)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明确: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 命令。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 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 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 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 (3)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火车开来了,也带来了现代文明的风尚,自然影响到台儿沟的人。台儿沟 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为迎接火车,开始梳妆打扮,注重“服饰和容貌” 了;起初是观望议论,“日久天长”,“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 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商品经济 之风吹进了深山;香雪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希望“上 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再也不会让人瞧不起”,更是超出了物质层次要求, 有了精神追求。(4)“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请同学们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 它们象征了什么 明确:“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三、深入研读 1.赏析人物形象(1)请大家再读课文,找一找在火车到来的那短暂的一分钟里,山村里的姑娘 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 明确:这群姑娘都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搅乱了年轻的心,都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 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她们对山外的东西全都充满了好奇:一个发卡、一块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一只人造革的书包、一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 笔盒……这些都会带给她们热烈的话题和美妙的遐想;在这好奇与向往的目光里, 还融入了少女对未来生活的个人梦想。(2)火车开进深山后,香雪与凤娇们的表现有何异同 香雪为什么会有这种与 其他女孩子不同的表现呢 明确: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 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 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 更突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 时代信息之所在。(3)怎样认识香雪和她追求的铅笔盒 明确:小说用两个情节写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出了三十里夜路,可见这 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 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就像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 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 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时 代意义。(4)如果用几个词语来描绘香雪,你会选择哪几个呢 明确:追求知识,有着山里人特有的淳朴、真纯、尊严、执著与坚毅。(5)小说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呢 分角色读第一次与“北 京话”对话和回家路上姑娘们的对话,品味讨论她们各是什么性格 从哪些话语 里表现出来的 明确:不同的人物话语不同,潜台词非常丰富。凤娇说话大胆直率:“哟,我们 小,你就老了吗 ”缩小年龄距离,暗示下文凤娇对“北京话”的非同一般的感 情。香雪少言寡语,性格文静腼腆,内心世界极其丰富。“那个姑娘”虽没名字, 打趣凤娇的言谈,泼辣性格分明不在凤娇之下。(6)分段朗读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讨论课文都写了香雪的哪 些心理活动 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 明确:小说重点描写了香雪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 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 料文具盒。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怕 ——不怕——犹豫——坚定(7)她的内心变化是用景物烘托的,找一找相关的景物描写。明确: ·第71自然段“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 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寒寒窣 窣的声音。”——怕·第74自然段“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 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 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 下‘豁啷啷’地歌唱。”——不怕·第75自然段“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 林寒寒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犹豫·第76自然段“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坚定 2.品味小说的语言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 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两岸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 火车拟人化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 得都很美。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1)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明确:“五彩缤纷”表明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 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可以 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2)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 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明确:“故意磨磨蹭蹭”是因为喜欢,想多待一会,特别是开她玩笑后更有那一 点意思了;“更够意思”是说“北京话”对她更好。这里她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北京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象 征。(3)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 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明确:“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着意刻画香雪的清纯;“美好的感情”是 一种非常健康非常纯洁的感情,不会有其他杂质,说明香雪的纯净的美,可以感 化别人,使别人的心灵也变得更美好。这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效果非常好。(4)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 呼着。明确:“被感动得颤栗”它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 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四、拓展延伸老作家孙犁说:“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 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你 能从哪几个方面印证他的评价 明确:首先,小说写到台儿沟的少女们,她们天真纯洁、朴实自然。香雪洁如水 晶的目光,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少女们飘荡的天真烂漫的笑声, 凤娇对列车员“北京话”的纯洁真诚的情感,这些构成了小说中美丽清纯、如诗 如画的风景线。 其次,小说描绘的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台儿沟人的生活、台 儿沟山区的景色,无不自然纯净,没有掺杂人世的污浊,没有遭遇破坏和污染, 具有原生态的诗情画意。尤其香雪夜行三十里山路,其间香雪的心理活动、台儿 沟人的生活、山间的自然景物,交融糅合,仿佛诗一样,动人心弦。 其三,小 说的语言,清纯流畅、朴素自然,语言形式和内容表达和谐一致,浑然一体,使 人读起来,毫无滞涩之感,却有清新之美。五、布置作业易卜生有一部戏剧作品《玩偶之家》,结局是娜拉出走,离开家庭,剧本在 娜拉出走后戛然而止。那么娜拉出走后会有什么出路呢 关于这一问题,鲁迅在 北京女子师范学院文艺会讲上针对“娜拉走后怎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香雪走出台儿沟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以“香雪走后怎样”为主题,展开合理想象,为香雪的故事续写结局并陈述理由,500字左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