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 内容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做有梦想的少年》教学设计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 :引导学生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能够积极认同和拥护国家的发展理念和政策。 道德修养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梦想观念,培养学生的志向和追求,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法治观念 :通过了解实现梦想的方法,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利益,助力实现中国梦,同时强化法治意识。 健全人格 :鼓励学生积极面对挑战,培养学生的坚韧意志和乐观精神,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具备稳定的情绪、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责任意识 :让学生明白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和承担责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使学生能够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为实现梦想和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 重点 体会梦想的意义,明确如何确立梦想。 教学 难点 理解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的关系,自觉将个人的梦想与国家发展和时代进步紧密结合。 教学过程导入 中国速度:奥运提到9秒83你会想到谁 苏炳添自从参加完东京奥运会后,苏炳添就成为家喻户晓的奥运英雄.时间各种赞誉纷纷涌现:苏神、YYDS、中国速度、亚洲传奇等等。思考:苏炳添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成功 授新课 探究一:近五年关键词: 展现更多的农业科技 把农业以更轻松的方式传播给年轻人 走进千家万户 发展乡村共富 思考:什么是梦想? 学生: 教师: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 探究二:谈谈你的梦想 学生:(自由回答)特种兵、医生、中国首富、南极探险、环游世界...... 思考:如果这些梦想不能实现,那他们还有意义吗? 学生: 教师:有意义,就算梦想不能实现,梦想也能不断激发我们对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探究三:《种地吧少年》 对于参与节目的少年们来说,这200天的经历,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是对生活态度的重塑。他们在这片土地上,不仅种下了作物,更种下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梦想。节目结束后,他们带着这段经历,继续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用更加坚定和自信的姿态,迎接生活的每一个挑战。 节目的热播,不仅让更多人关注到了农业和农村发展,还带动了当地农文旅融合的实践。在杭州西湖区,一个名为“十个勤天·种地星球”的体验基地正在筹建,预计将投资3.8亿元,这不仅是对节目影响力的肯定,也是对农业价值的重新认识。 思考:“十个勤天”的梦想对个人和社会具有什么意义 学生: 教师: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主题。有梦想,就会有希望。人类需要有梦想,因为有了梦想,人类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探究四:你知道禾下乘凉梦是谁的梦想吗 “十个勤天”对于土地的激情有着极强的感染力,让无数“禾伙人”开始相信土地的力量,关注季节交替的生机,感受花开枝头满眼春的浪漫,感受秋结万果丰收乐的充实。 十个少年以新农人自居,努力为农业注入新的活力。在这个“现在没有年轻人种地”的时代,他们自己花200天种植水稻,将种地的不易清晰展现给大众。他们给自己的稻米设计包装,使用的是“禾下乘凉梦”。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少年立志,一生追梦。有一次,学校组织学农活动,年少的袁隆平被田园的美景深深吸引,心中特别向往那种田园之美.农艺之乐。从那时起,他就想长大以后一定要学农。随着年龄的增长,愿望更加强烈,学农成为了他的人生志向。考大学时,他说服父母:“吃饭是第一件大事,没有农民种田,就不能生存….”最终,他如愿进了相辉学院的农艺系。在大学学习期间。他立志要改造农村,为农民做点实事。就这样,袁隆平选择了与农业相伴一生,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事业。他的杰出成就不仅造福中国,而且惠及全世界。 思考1:袁隆平青少年时期的志向对他的人生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袁隆平的追梦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学生: 教师:做有梦想的少年,应当树立远大志向。志向是人生的航标,是奋斗的原动力。我们要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 思考2:在“十个勤天”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 教师:少年的梦想,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知识拓展:中国梦是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本内涵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板书 设计课堂 检测 1.2024年4月30日,汤洪波、唐胜杰和江新林三位宇航员完成了为期6个月的太空生活,顺利返回地球。他们出身平凡,却志存高远,从普普通通的人到万里挑一的太空英雄,可以看到梦想与热爱的力量。从他们身上,我们感悟到( ) A.实现了个人梦就等同于实现了中国梦 B.梦想能激发生命的热情和青春的活力 C.梦想必须借助于他人的力量才能实现 D.中学生都应成为中国航天梦的接班人 2.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很多人在这一阶段就开始编织自己的人生梦想。黄旭华院士回忆自己在战火纷飞中的求学过程时提及,“国家太弱就会任人欺凌、宰割!我不学医了,我要读航空、造船,将来我制造飞机捍卫我们的蓝天,制造军舰抵御外国的侵略”。这启示我们( ) ①少年的梦想应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 ②青少年就要早立志、立长志、立大志 ③少年有梦,不仅心动,更应有行动 ④中国梦就是少年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走出河南开封田埂的“航天新人”汪新林,为了实现内心深处的参军梦,埋头学习,苦练技能,在地上驾驶过坦克,在天上飞过战斗机,紧接着驾乘飞船去遥远的太空,认真执行航天任务,为国争光。汪新林的经历启示我们( ) ①圆梦需要认真学习,苦练技能 ②要树立与时代紧密相连的梦想 ③要懂得少年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 ④为了自己更好的生活要不懈追梦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4.“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属于未来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读何其芳的诗《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让我们感到( ) ①进入中学的我们如早晨的太阳充满生机和力量 ②编织人生的梦想,是青少年时期重要生命主题 ③少年的梦属于未来,因此不是人类所需要的 ④少年有梦,应止于心动,努力学习才是重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