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科学家美文两篇》教学设计课题内容 科学家美文两篇 课时安排 2课时授课班级 授课类型 讲授课学情分析 学生为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一年级学生,其特点是头脑灵活,动手能力强,有创意;缺点是轻视语文学习,感觉语文的实用性不强。教师应从分析课文入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材分析 《地球我们的家园》告知我们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小小的发蓝光的星球,那就是我们的地球家园;《白天的科学与夜晚的科学》说的是如果你想知道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不要听他们怎么说,要看他们怎么做。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热爱我们的家园——地球。2.用严谨的态度对待科学探索。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语,深入分析文章内涵,用浅显的比喻说明深刻的道理。教学难点 喻证法的论证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过程(第1课时)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导入(5分钟) 用几幅人类破坏地球或大自然的画导入(也可用一篇描写地球的文章导入)。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地球,我们的家园。 让学生根据这些画儿谈感受:我们要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 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不容易注意到,通过观察这几幅画,引起他们对环境的重视,引出地球,是我们的家园的主题。二、诵读(5分钟) 1.教师范读。注意一些字词:浩瀚、臭名昭著、缔造、迄今2.学生齐诵读。 学生标音。 正音。锻炼学生朗读水平。三、了解作者(5分钟) 卡尔·爱德华·萨根(Carl Eduard Sagan),美国天文学家,科普作家,科幻小说作家。1934年11月9日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市,1955年于芝加哥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1956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960年获得天文学和天文物理学博士学位。60年代在哈佛大学任教,1971年任康奈尔大学大卫·邓肯天文和太空科学研究会教授、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他同时还是世界性的太空研究组织——美国行星研究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和会长。萨根的一生主要从事天文学以及核战争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曾任美国天文学协会行星科学学会主席,美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会行星学会主席,在美国的太空计划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曾荣获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特别科学成就奖,两次获得公共服务奖和航空航天局颁发的阿波罗成就奖,此外,他还由于在反对使用核武器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得许多奖励。 1996年12月20日,因病去世,死后墓志铭为:纪念卡尔·萨根(1934.11.9~1996.12.20)——丈夫、父亲、科学家、教师。卡尔,你是我们在黑暗中的蜡烛。 因为是外国作者写的文章,学生对作者的情况有些陌生,让学生了解作者,体会作者写作时的感受,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四、具体研读(20分钟) 1.找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提出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星球,他的名字叫什么?作者是如何阐述的?2.集体朗读第二自然段。①思考:把宇宙和地球分别比作了什么?②还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③指出无论什么人都要在地球这个舞台上表演自己的那一幕,也只有地球给他们提供舞台,别的星球是不能提供的,告诫人们无论是谁,都应爱护我们的家园——地球。3.齐读第三自然段。①提问为什么在这一段中用了两个“唯一”②提问我们是破坏唯一?还是守护唯一?4.找出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 从文中找出答案。明确:剧场和舞台。明确:排比。明确:巨大的警示作用。明确:我们应该守护,因为就目前而言,地球还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爱护这个迄今所知唯一可居住的家园。明确:地球还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有责任更加珍惜和爱护这个我们迄今所知唯一可居住的家园。 初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探究问题的能力。五、探究式阅读(10分钟) 说说作者为什么把地球说成是家园? 明确:天文学家分析认为:在太阳系里,除地球外,其他行星都没有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环境条件。 锻炼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和通过探究解答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第2课时)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学习《白天的科学与夜晚的科学》导入(5分钟) 有谁知道科学家的探索过程是怎样的?引出课文的内容:《白天的科学与夜晚的科学》。 同学交流课下所查到的相关资料。 提前布置学生查找科学家探索过程的相关资料,让同学们互相讨论,自主学习。二、介绍作者(5分钟) 弗朗索瓦·雅各布,法国生物家。1920年,生于法国默尔特。1938年,考入巴黎大学医学院。1940年,流亡英国,后参加戴高乐将军领导的“自由法兰西”运动,成为一名军医。1945年,因受重伤放弃学习医学。后通过考试得了奖学金,来到法国巴斯德研究院跟随微生物学家利沃夫学习。1947年,获得生理学硕士学位。1950年,担任巴斯德研究院的细胞遗传学部主任。1954年,获生理学博士学位。1965年,与利沃夫,莫诺共获诺贝尔生理学奖。 学生看投影。 在教师的介绍中,学生应对作者有所了解。三、整体感知(10分钟)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2.学生自由诵读,读准一些字音:啮(niè)合、作(zuō)坊(fanɡ)、契(qì)机 学生齐读。学生练读。 让学生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四、具体研读(19分钟) 1.第一自然段:作者是从什么方面论证科学家的研究的?2.第二自然段:紧接着第一自然段作者进行了论证,我们在仔细的观察科学家后,发现了什么?作者把它们比作什么?3.第三自然段:作者用了那两个比喻来说明白天的科学和夜晚的科学?4.作者在形容夜晚科学时用了哪些词?5.寻找成为白天的科学契机是什么? 明确:如果你想知道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不要听他们怎么说,要看他们怎么做。明确:科学研究包括两个方面,它们被称为白天的科学和夜晚的科学。明确:白天的科学像齿轮一样啮合,夜晚的科学像一家制造可能性的作坊。明确:起伏不定,四处奔走。明确:科学工作者的本能、直觉和激情是推动科学研究和发展的动力。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学会通过合作的力量解决问题。五、总结(5分钟)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用科学家的话来说“地球是我们迄今所知唯一可居住的家园”,为了这个家园,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的去保护她、爱护她;《白天的科学与夜晚的科学》这一篇文章是把科学家努力探索当作夜晚的科学,把研究成果当做白天的科学,告知人们不要听他们怎么说,要看他们怎么做。六、作业(1分钟) P130品读1、2、3 P131积累1、2教学反思板书设计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