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论语〉五则》教学设计课题内容 《论语》五则 课时安排 1课时授课班级 授课类型 阅读课教材分析 外研社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材的文学性、欣赏性比较好。《论语》五则浅显易懂,即学习了古代汉语知识,又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既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基础,又培养了他们的思想品质。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提升学生修养如有君子的美德;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积累成语、格言、警句如“君子喻义”、“成人之美”等。2.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的基础上提升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的能力。3.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作风。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学生反复诵读,教师点拨,体味文章的大意。2.讲授法。在积累文言词汇的基础上,以老师串讲重点词语为主。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课前布置学生以宿舍为学习单位,落实文言字词及读音,进而理解课文思想内容。2.理读学习。课后在整理课文笔记时,以学生个体的理读为主。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过程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导入(5分钟) 谁知道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最深远的人是谁?有谁知道《论语》? 课前已布置同学们以宿舍为学习单位,上网查找关于孔子的材料;落实《论语五则》中的文言字词及读音,进而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早自习课代表也在领读此五则。学生对这个问题应该是可以回答的,如果回答不了,那老师就启发学生,并导入到下一个环节“孔子及《论语》”的介绍。 培养学生独立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团队意识。学习知识的勾连,90后对现代知识掌握的同时,也不要丢弃传统文化,更不能数典忘祖。二、孔子及《论语》的简介(5分钟)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孔子及《论语》。谁能够为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孔子或《论语》?(展示多媒体图片,以问答的形式进行)1.孔子是春秋时期 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 、 。是 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结合影像,感知孔庙、孔林、孔府,孔子故事)2.《论语》是怎样的一本书?《论语》内容有孔子与弟子的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里提到了四书,就顺带给学生提一下“四书五经”,这个要求学生尽量掌握,这是常识。) (师生互动)学生会说出一些他所知道的语句的,如:(展示多媒体)(生1):(生2):(生3):(生4):(生5):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生6):《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籍,共20篇 。 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培养其自信心。三、复习《论语》章句(5分钟) 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应该是背诵过一些《论语》章句,请问:你记得《论语》中的那些语句,知道什么意思吗?它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同时展示课件,P12-P23内容要选择用)今天我们共同探究学习《论语》中的五个章句,请大家翻到课文P104。 可以让学生回答。(生7):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展示的舞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四、朗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5分钟) 1.范读:老师配乐范读,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2.老师仔细听学生的朗读,看有没有读错字,或者是加字漏字的,并及时给与改正。(由于在早晚读课的朗读指导中对字词的读音有明确的,一般学生是不会读错字的,但在以下几个字的读音上仍需注意的:君子喻(yù)于义、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è)、大车无輗(nì)小车无軏(yuè)。在学生读的时候重点关注一下,有没有读错的,及时纠正。) 根据学生的回答并加以解释或更正。全班齐读:全班配乐齐读一遍。(由于这篇课文的朗读在早读和晚读课时已经指导过学生怎么读了,所以也就不再多花时间在朗读环节上了。)找某一小组示范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诵读文言文。考查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五、整体感知课文(15分钟) 1.结合课文中的注解,理解、翻译每一则语句。(请学生逐则讲,同时多媒体展示)(在落实重点字词的基础上,把句子翻译也落实下去。)2.探究学习,学生探究合作学习和老师指导点拨为主。让学生研究思考:本文思想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对我们中职生有哪些启示?这个问题,学生比较容易把握住第一点关于学习的思想,对于修养、做人这一点学生不一定能把握住,对此老师不要急于具体指出,可以在课文学习中把这个问题落实下去。如果学生能答出两点那就最好不过了。就此引导学生探讨学习五则章句。让学生发言。老师最后归纳,明确: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老师在分析中给学生明确。)(如果学生有讲得不到位的,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老师点拨补充。)3.拓展知识:让学生结合本文的章句,仔细回顾头脑中旧有的《论语》知识,落实自己的感悟,并思考问题:先人的学习方法?应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君子的品质是什么?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请5个小组分别派一个代表回答;(生8-12)这个问题请1-2个学生归纳;(生13-14):诚信、成人之美、君子好学。可请学生尝试着总结。 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积极参与,有效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检查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六、课堂小结(3分钟) 先和学生共同回顾这堂课所学的内容:了解了孔子和《论语》的大概情况,还附带赠送了“四书五经”这个知识点,合作探究学习了《论语》五则,落实了这五则的字词。七、布置作业(2分钟) 1.整体本课的分类式学习笔记,内容包括:文化常识(作家作品)、成语、名言警句、重点语句、疑难点。可以尝试在预习下节课内容的时候,把这个笔记也做进去。2.背诵教过的五则《论语》并尝试默写。3.预习下节课内容。教学反思 有的时候教师上课一言堂,担心学生自主学习完不成任务或做不好,教师受累,学生不买账。我把这节课还给了学生,让他们课前查资料,上课时给他们尽情表达的机会,事实证明他们做的很好。教师是课堂的参与者,是配角,而学生才是主导着,是主角。板书设计 《论语》五则孔子 君子的美德恶(è)、 輗(nì)、 軏(yuè) 学习 修养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